小小周的幸福农耕生活② | 有机生活,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而来
有机会原创文章
作者:西西
图片:小小周、西西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田园梦,
远离都市的喧嚣,
走入乡野。
屋外一亩三分地,
每日下田劳动,强健身体,
吃着亲手种植的瓜果蔬菜,
体味一年四季的更替轮回。
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地里,和自然在一起。
小小周一不留神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
将都市生活和田园梦想结合得天衣无缝。
在北京顺义居住的小区外面,
开垦了一亩荒地,
从“农耕小白”到自学成才,
用双手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有机生活。
续上文:
对话
西西:最初为什么萌生了种地的想法呢?
小小周:2014年看到有人去小区外的空地开荒,我也萌生了自己种地,品尝劳动果实的想法。那时对有机没有太多的认识,虽然2012年知道“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但我不是被菜吸引,是被农户吸引了。看着他们感觉特亲,心疼他们,才开始采购有机菜。对农民和土地深厚的感情可能缘于我年轻时当兵的经历,在部队种过菜、“三夏”时被分配到农户家里帮忙割麦子、与农户同吃同住,理解他们生活的不易。在自己种地的过程中,才逐渐体悟到很多东西。
西西:亲自种地这四年,有哪些体悟呢?
小小周:我特别认真地回顾了四年的农耕经历,在下面几个方面有了不同的认识:对土地的认识、对四季的认识、对肥料的认识、对种子和菜品分类的认识、对种植的认识、对有机生活理念的认识、对酵素的认识、对环保的认知。
西西:对土地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小小周:从前看到路边的庄稼或蔬菜地,觉得任何品种种在哪里都一样的,没有什么思考,对土地完全不了解。经过四年的实践,我发现土壤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得看什么样的作物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上,因地制宜。我家2号地种出来的蔬菜就比1号地种出来的好吃,因为2号地的土壤保水能力更好。2号地的土壤中粘土成分多,保水能力强,适合种叶类蔬菜;1号地的土壤沙土成分多,透气性强,适合种土豆、红薯、花生等根茎类的。
但土壤有富饶和贫瘠的差别,我亲自见证了土壤改良的过程。第一年土壤板结得厉害,特别硬。经过四年的改良,如今踩上去又松又软,说明土地里的腐殖质和微生物都增多了,经常能看到很多蚯蚓的粪便。
随处可见的蚯蚓粪
西西:对四季的理解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小小周:活了这么大,四季对我来说就是随着气温的变化及时添减衣服,从未想过四季对我们有什么别的意义。自从种地以后,对四季的认识跟着农耕走、节气走,春天忙着春耕、夏天果菜下来了、秋天迎来大丰收、冬季开始储藏菜,对四季的认识特别美好,发自心里的开心。种了地以后体会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觉得人的活动也应该顺应四季,与四季相应。
20多斤的冬瓜王
西西:老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你对肥料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小小周:13年开荒和14年第一年种地时我对肥料的认识很初级。因为家里以前的司机种过地,他认为种地得多用粪肥,没有肥不会长东西。于是我们外购了很多牛粪和羊粪。
15年开始思考外购粪肥的安全性,将外购普通粪肥升级为有机农场的粪肥,有可靠来源的粪肥更值得信赖。
15年的冬天开始植物堆肥。因为种地这两年地里有不少菜梆、拉了殃的茎叶和家里的厨余,向有机农场学习,建立家里的自循环系统。我觉得这是在肥料上的一个进步。
16年知道了酵素在改良土壤上的威力,开始学习酵素的制作和使用。酵素的应用我认为是肥料使用上很大的飞跃。现在大田里,肥料以植物堆肥和酵素相结合,院子里的种植区实践纯酵素种植。
在肥料方面我一直在学习,每一年都有新的尝试。试过不同的肥料后,自身的体会是来自靠谱的有机农场的粪肥很好。植物性堆肥和酵素肥不像粪肥那么有劲,蔬菜个头偏小。但是如果有耐心、不急躁,不在乎产量高低的话,这种菜口感更清澈甘甜。
现在我正在学习杂草对于保养土地的功效,减少翻地次数,杂草回田增加肥力。还在不断实践中。
西西:您说酵素的应用是肥料使用上很大的一个飞跃,能具体讲讲吗?
小小周:我想请杨大哥来讲一讲酵素,他是家里的酵素技术工程师。以前对种地一点不感冒,自从跟薛姐(薛遇芳)学习了酵素后,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他做事非常认真,做的酵素都特别好。
(一旁的杨大哥拿出正在发酵的果皮酵素给我闻,哇,香喷喷的果香,还冒着气泡,忍不住想喝上一口。又拿出一瓶治虫害的辣椒酵素,味道有点呛,可也好闻。)
果皮酵素
辣椒酵素
杨大哥(小小周的先生):我做过果皮酵素和辣椒酵素这两种。果皮酵素由家里吃剩下的各种有机水果的果皮和果核制作而成,红糖、果皮、水以1:3:10的比例混合发酵。果皮酵素起到改良土壤和增加肥料的作用,稀释后浇地或喷洒叶子。辣椒酵素选用辣椒籽(和不好的辣椒)、姜皮、葱皮、蒜皮等辛辣蔬菜制作,与果皮酵素的成分比例相同,其刺激的味道喷洒在叶面上有一定的防虫作用。虫害特别严重的时候,与小苏打水一起喷洒。
现在家里常备有10多桶酵素(约5升的桶),足够用。浇地和叶面肥一般1个月一次的频率,交替使用。酵素使用的时候要稀释,我从浓度低到浓度高尝试了很多次,目前浇地以1:10的比例稀释(笔者注:这个比例略高,建议从低的浓度尝试,以免烧根),赶在下雨前浇灌到植物的根部。叶面喷洒则浓度低一点,以1:100或1:200的比例稀释(笔者注:建议从低的浓度如1:500开始尝试)。我们这个小院今年除了年初时使用的一点植物肥,后期管理只用酵素,黄瓜、西红柿长势都不错。
小院一角
听薛姐说酵素还有净化水源的功效,我尝试投了一点到鱼池里,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以前每年雇佣工人清理鱼池的边上的绿苔,自从使用了酵素,绿苔不见了,不再额外花钱雇人还节约用水。适时适量地投入酵素加上原有的水泵过滤系统,完全解决了鱼池水清洁的问题。别小看这个鱼池,我在鱼池下面安了一条通往院子菜地的管道,实现鱼水灌溉。鱼池里的水平时主要靠雨水补充,干旱的时候再额外加水。
我们还用酵素清理马桶和管道,效果也不错。
今年春天,我参加了小柳树农场柳刚组织的堆肥培训班,他提到一种简易的肥料,将红糖、淘米水以1:10的比例混合后(可以再加一点盐),静置一周左右就可作为肥料使用。柳刚把它浇在堆肥上促进分解。这个我也做了,同时在用。
西西:谢谢分享,看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土壤、肥料、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您全家的实践过程中,觉得还有什么是很重要的因素呢?
小小周:种子,我认为种子最重要,当然在别的因素都不太差的情况下。曾经我认为只要是种子撒到地里必定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种子有其适应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
举个例子,中国的种子,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很大,南方的种子在北方种效果不好。我曾经买了云南的老玉米种子,结果杆长得2米多高,就是不结果。即使是同一个地理区域,也有小气候的差别。从密云山里的绿龙农场拿回来的芹菜苗和土豆,种在我家的地里就水土不服。因为山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这里的不一样。
我以前认为国外的种子肯定优秀,每次出国必定买很多回来。后来发现国外的种子不一定适合中国。比如几次从北欧带回来的种子都没有发芽,我猜是气候条件差异太大造成的。从日本买的种子有些适宜,有些不适宜。14年买的北海道出产的玉米种子表现得相当不错,后面买的日本其他地区的玉米种子却不适宜这里的土地。可能由于北海道比较寒冷,和北京的气候条件相似的缘故。当然这些是推测,不排除种子公司、自身的种植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常说人要吃在当地当季,我发觉种子也是本地本季的最好。现在不再像以前一样盲目购买,会考虑种子适宜的气候条件、土壤等方面因素。
和日本农人交流购买种子的心得
如果能够自留种的话,当然更好。我们家葱、土豆、花生一直是自留种种植的,收获后留出下一年的种子。今年第一次有蒜的自留种,共种了七畦,幸福地期待着自留种的大蒜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西西:种子的确特别重要,我自己深有体会,从南方买的老品种种子在北京的种植情况并不好,种子里面存储了很多信息,也要因地制宜。
您现在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吧?
小小周:对呀。一开始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西红柿如何打杈、怎么搭架子全不知道。后来通过问农人,自己上网查,逐渐掌握了基本品种的种植技巧,从种植计划、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到储存,形成了自己的心得。
拿大白菜储存来说吧,早期挖了个地窖,可是那一年温度低,大白菜都冻了。去年,我们摸索出一个保存大白菜的方法。先挖一个90公分见深的坑,然后把大白菜连根带土的一个个立在里面。因为它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还在长,样子特别可爱。天气稍微冷了的时候,池子上搭个拱形的竹子支撑结构,盖草帘子。温度再降低,在草帘子上面加上被子。天好有太阳的时候,就把被子和草帘子打开,给它们晒太阳。大概是上午10点到下午2点这段时间,日光最足。这样保存的大白菜一直能吃到下一年开春。
今年,娃娃姐姐还研发了抽蒜薹的技术。蒜薹从蒜头中间生长出来,周围被蒜叶包裹。未成熟的蒜薹直立着,成熟的蒜薹在上面拧个小花,像烫了发一样。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种大蒜,每年收蒜薹都挺让人头疼的。一个个骑马蹲裆式地小心翼翼地收,生怕把蒜薹折断了。之前老农人的办法是拿牙签把蒜薹从根部捅出来一点,可十有八九会断,很可惜。今年娃娃姐姐一边收一边捉摸,突然悟到“我知道了该怎么收了!”地里所有人开始听她的,按她的方法一根也没断,这挺了得的,保守估计收了25斤蒜薹。我想请娃娃姐姐来介绍下新方法。
娃娃姐姐(小小周的女儿):收蒜薹的时候要慢慢抽,仔细听。听到第一声“滋”,第二声“滋”,然后 “砰”的一声,蒜薹和蒜的底部断开,再使劲把蒜薹一下子抽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几乎不会断。刚才说的是嫩蒜薹,如果长老了,不用等两声,一声“滋”以后直接抽出来便可。
西西:好厉害!感觉您和家人都特别富有钻研精神。在种地的过程中,家人都被感染了吧。
小小周:是的。我先生原本不喜欢种地,他最大的改变是学了酵素以后,把酵素应用得那么好,是我家的技术工程师。
我女儿更明显了。从喜欢外食,特别重口味的麻辣烫,沸腾鱼片,到现在每天上班带饭、吃到不好的食材即刻就能指出来,口味越来越敏感。因为种地这件事,我家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我对有机生活的理解和以前不同了。
西西:有什么不同呢?
小小周:以前对有机认识得不深刻,觉得它是个名词,特虚幻。什么是有机,外面卖的贴着有机标签的产品是有机的。以前以为有机是商品,不管吃的、用的,有机生活是买回来的。
现在认为有机生活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不是买来的。我们真正的有机生活通过自己种菜得来,自己种菜自己吃,收获什么吃什么,过起了顺应四季的生活。
用自己种的黄瓜、辣椒、蒜、香菜和小葱,腌的黄瓜咸菜
萝卜缨烫好后急冻,冬天做馅
晒萝卜干
腌萝卜干
腌腊八蒜
利用植物性厨余堆肥,实践家里的自循环。其实我家已经做了10多年的垃圾分类,把纸张、塑料、金属、厨余等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出来,但没有后续的跟进。自从厨余堆肥后,家里面绝大多数厨余垃圾有了用武之地,堆肥后再还田。
在研究肥料的过程中又学习了酵素,把它广泛运用在土壤改良、蔬菜除虫和清理鱼池及管道上。以前养的花花草草还用过一些外面买的肥料和除虫剂,现在全部用自制的酵素替代。
不知道为什么种地第4年变得越来越“小气”了,第一年特大方谁来送谁,现在送的朋友一定是特别懂得这份心意、能吃出菜品好的人。
说到有机一定会说到节俭,我家从去年开始“精兵简政”,减少购买不必要的东西。以前特别喜欢喝矿泉水,现在觉得矿泉水瓶子塑料的,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尽量少喝瓶装水,喝净水器净化的水。
有机生活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曾经也倡导环保,跟着大家喊口号,但是觉得环境保护离自己很远,没做什么具体的事。由种地延伸的一系列行动,终于把环保这件事落地了。我觉得环保需要被更多人认识到,大家一起来垃圾分类、节约水、保护土地、合理消费。
结语
小小周的认真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前,她仔细地回顾了这4年的种菜经历,把重点的事都一一写了出来。还认真思索了这几年认识的变化,把总结出的几点记录在农耕日记里。她说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哪一天突然明白什么,而是一点一点积累,水滴石穿,慢慢收获了很多。她从种菜的第一天起,努力学习,充实着自己的知识;不断实践,摸索着适合自家这块土地的方法。在自己亲手创造出的有机生活里滋润着,幸福着。采访后的几日,小小周欣喜地与我交流刚从农人那里听到的一句有意思的话,小柳树农场的柳刚说“我们人只负责管理和恢复土壤,不是我们在种地,是土壤在种。”她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人为的过多干预,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和谐共生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涉,少施肥、少浇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多样性的植物在这里共生共长。她说这正是她的菜园子发展的方向,“我还得学习,学无止境。”
关于作者
西西:爱好美食。从向外探馆子到寻找好食材、向内发展自己的厨艺。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和一切美的事物。
专栏回顾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