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老人营造的“康疗花园”,发现大自然的疗愈力量
综合报道
新加坡海特拉巴路的康疗花园
赏心悦目的花园往往能让人心旷神怡,具疗愈作用的花园更能让公众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目前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园艺疗法作为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自然疗养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实现身心健康的原则,如果在养老景观中加以重视,将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坐落在新加坡海特拉巴路,由新加坡公园署承建的“康疗花园”于2016年建成,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HS健康学院参与设计,主要面向认知症老人及年长者。在这座花园中,有色、香、型不同的植物,结合不同的座椅,能观察到不同形状、颜色的花草,保证四季有不同颜色的花。
水泥道路地面拓印了各色植物的叶子,因为老人经常是低头走路,因此地面铺装也很重要。还有叮咚响的泉水、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模型以及可供老人进行各种园艺手工活动的区域等等;上面所阐述的种种设计,都是与园艺疗法息息相关。
什么是园艺疗法呢?园艺疗法是指对于有必要在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服务的人群主要是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以及社会的弱者等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改善的人。
园艺疗法在养老景观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园艺疗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园林景观观赏和操作性互动活动上,园林景观形象思维的时空性、全面的通感性和直观的物态性,对人体的心理状态和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园艺操作活动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盆栽和庭园,通过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复健心灵。
为老年人设计的景观,要考虑到他们衰弱的身体机能,相应增加刺激的数量与强度;针对老年人行动能力变弱,要注意景观的可达性和无障碍设计,增设休息设施;对于老年人常见的各种病症,需要增加相应的氛围营造和空间配置,使他们减缓病痛、精神焕发。
如新加坡大巴窑感官花园,给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人提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视觉区种植了各种颜色艳丽、色调不同的植物,形成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触觉区配置各种质感的植物,公众可以触摸植物的叶片、花瓣、果实,体会不同植物的触感;听觉区,设有各种水景设施与铺装材质,可以碰撞产生悦耳的声音,亦可靠近水景,倾听潺潺流水声;而嗅觉区和味觉区则栽种当地果树和芬芳植物,如班兰叶、叻沙叶、罗勒和白姜等,置身其中,感受花香弥漫。此外,园中还设置了一系列能刺激感官、富有趣味的小品,如放松脚部的卵石地面、各种哈哈镜,以及产生回声的不锈钢罩等。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也已经有上千家医院通过植物来提供多种治疗方式,给身体和情感上有障碍的人提供帮助。“园艺治疗师”在不同的机构(疗养院、学校、医院等)工作,帮病人减轻身心痛苦。
而我国对于园艺疗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由李树华于2000年首次介绍了园艺疗法的相关概念、历史、现状、功效等,其他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碧山—宏茂桥公园康疗花园
设在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中峇鲁公园内的康疗花园分别为当地第二个与第三个具疗愈功效的花园,已于2017年开放。当局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寻得足够的赞助商,逐步在遍布全岛的10个公共公园设立康疗花园。
中峇鲁公园康疗花园
分别占地900平方公尺与750平方公尺的碧山—宏茂桥公园康疗花园,与中峇鲁公园康疗花园,最大特点之一是通过在花园的四大区块分别种植具有香气、药效、色彩艳丽与可吸引昆虫鸟类的花草,希望能为访客带来不同感官体验的同时,也能辅助失智症患者找回熟悉的感觉,希望过往美好的回忆能从对他们的病情起到一定的疗效。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与公园局,2016年底完成一项针对69名年长者的研究发现,这些年长者定期到园艺园林康疗花园参加园艺活动,通过园艺康疗有助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减少他们患精神疾病及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领导这项研究的柯以煜教授解释:“研究显示,园艺康疗能加强参与调查年长者的免疫系统,减少导致血管发炎的蛋白质数量,并确保血液循环更顺畅。此外,公众置身于花园中时,潜意识会从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抽离,有助舒缓压力,减少产生失落或抑郁感的可能。”
接下来,柯以煜还会通过安排约100名确诊患有轻微失智症的年长者到康疗花园,参与一系列和园艺相关的活动,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失智症患者能如何从园艺康疗中受惠。这项研究预计会在2019年完成。
参考信息来源:联合早报、每日商报等
延伸阅读
用生活,定义有机。
新农夫 | 有机田 | 慢餐食 | 简生活 | 纯自然 | 绿心灵
联系我们
media@yogeev.com(媒体)farm@yogeev.com(农场)post@yogeev.com(投稿)
人人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