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在乐毛家的第一天 | 草西的打工换宿手记

草西 有机会网 2022-06-08

作者:草西

我在成都蒲江明月村“乐毛家乡土自然学校”打工换宿十天。乐毛家有女主人夏莉莉(夏老师)、男主人王健庭(王老师)和小主人王乐毛。

两年前,我曾到访明月村并采访过夏老师。那时对社区营造的理念还很陌生,加上只在明月村待了不到24小时,因此,并未写就一篇报道。如今再来,我已不同往日,皮肤晒黑了,走的地方也多了。

今年我的一个采访主题是围绕“生态村”展开的。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地体验,将真实、多样、丰富的生活描绘给读者,为你提供多元的生活样版和选择。

我愿先以专栏的形式将“走访生态村”的所见所闻与你共享,并以这种方式开启我们之间的交流。欢迎留言与我互动。

跟着王老师出发去赶集

近段时间我在乐毛家(夏老师的娃儿家)打工换食宿,靠“出卖”劳动力换取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一段时光。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中餐和晚餐的烹饪,还有庭院的扫除。我不知夏老师为何愿意找我来,也许是两年前的短暂相会,让缘分在天空中发酵了吧。

天蓝得像晕染的水彩,尽头处是连片的山,有人说是西岭雪山,也有说是贡嘎山的。明月村再往南去,便是雅安,那里有中国大熊猫保护基地。

在乡间,八点吃过早饭,已不算早。王老师背着背篓,走在前面,我提着竹篮紧随其后,咔嚓一声,一幅小清新的乡居图景便成像了。驱车五公里,我们来到了邻镇的“大塘综合市场”,逢双号赶集。

来到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入口处有一大娘卖着“丹李”,一种红色的小李子。王老师尝了一颗,干脆地买了4斤,花了6元。他热衷购买附近老农自家生产的水果蔬菜。这些老农常将家里剩余的新鲜食材拎到菜场卖。菜的数量不多,但都是应季蔬菜,过了这季,就要等到第二年才能吃上了,比如这李子,大娘家可没种几棵李子树。

由于是自家吃的,在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用量相对比较温柔。乐毛家的采购法,不仅支持了本地经济,也提升了食材的安全系数,是乡居生活带来的互惠互利。

还没进市场就买了丹李


卖雄黄的嬢嬢

不过,农贸市场大部分摊位都被菜贩子霸占了。他们不是开着卡车、拉着一车一车收来的货卖,就是在固定摊位将各类蔬果一字排开,花里胡哨的特别诱惑对食物一知半解的人。但是,王老师经验丰富,没被这些季节凌乱的蔬果欺骗,他绕到了猪肉摊一旁,径直穿了过去,来到了市场的后方。

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零散的蔬菜和她们的主人等待着识货的买家出现,一盆番茄,几根茄子,一兜毛豆,外观并不耀眼,甚至大小不一,但主人们却不羞于将它们示人,就像自家养的娃,老母亲怎么看都觉得“完美”。这些货达不到商品化的标准,进不了超市,连菜贩子都懒得瞥一眼,但却极有生命的张力。通过这些菜,我可以感受到阳光、雨露洒在它们身上时那种暖暖的滋味,以及它们为了长个子而向阳绽放的纯粹。

在一个白头发的大娘那儿,王老师又买了另一种类似奈李的李子。这李子稍贵,一斤3元,王老师买了9块钱的。再过些时日,四川最好吃的土李子(不同于青李子)又长出来了,只是不知还有多少四川人记得它的味道?

现在是吃李子的时节


土黄瓜


自家种的番茄

逛了20多分钟菜市场,我们收获颇丰。买到了李子不说,还买到了土黄瓜,是那种白皮粗条的。午时,与夏老师做了第一顿饭。土黄瓜去皮、切片,含水量饱满,果籽又小,在夏季的热血沸腾之后,来一根解馋又解渴。夏老师说,他们以前爬山,黄瓜是当矿泉水来吃的!可惜的是,这种黄瓜在市区已经很难见到了。

顺带一提,乐毛家的饮食清淡、本味,与我这“叛变的四川胃”颇为契合。夏老师在食通社开有“一锅师太的节气食谱”专栏,清明吃雷竹笋,谷雨享椿芽和藠头,日子过得巴适极了。

即将迎来的端午节,我们又会吃些什么呢?另外,这些天跟随夏老师下基层,在社区营造和自然教育方面,我又有怎样的学习体会呢?

回家路上,给背篼也系上了安全带


韭菜炒鸡蛋


乐毛的小爪子

读者朋友们,请给一点耐心,允许我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整理思绪,再为你娓娓道来。敬请期待我的后续专栏。今天就写到这里啦!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