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书妈妈电影课堂| 第一课:地球上的星星

2015-10-16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这是坚持原创的童书妈妈第327篇分享

在新浪微博@童书妈妈三川玲也找得到我

写在前面:


细心的读者可能看到,童书妈妈的“电影之夜”,在本期已经改为了“电影课堂”了。这是为什么呢?


和阅读一样,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在20多年的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汲取了很多的营养。


而且,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生活、信息、创意、审美、趋势,以及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以视频的形式体现出来。


可以说,电影的学习,是孩子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


可惜的是,我们忽略了这么好的形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不像美国、法国、德国、北欧、日本等等国家,有专门的电影教育政策,以及课程资源,支持的院线,让孩子从小就有体系的上电影课。


其次,我们也没有专业的机构,类似《星球大战》的导演卢卡斯成立的民间基金会,专门指导孩子如何看好的电影,如何从电影中学习。


那么,我们不如就从每一部电影,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做起。这就是我把“电影之夜”改为“电影课堂”最主要的原因。


说实话,主要就是心塞和心急,看不得孩子们把宝贵的时间,用来看喜羊羊、芭啦啦,染上庸俗、艳丽、市侩的习气。丧失的,则是观察探索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求自由的能力,保持纯真的能力,追求美好的能力。


在参考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教育做法之后,我们呈现给大家以下的这种形态,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孩子,和老师、家长,一起多看好电影。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台湾的焦雄屏老师和陈建荣老师,给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样板。


作为华语电影教母的焦雄屏老师,一直都力倡电影教育,甚至多次向台湾政府提出设置“电影课”的建议,并身体力行地举办了“教师种子营”,推动电影教学的进程。


而台北市忠孝国小的老师陈建荣老师,20多多年以来,号召了一群有理想、有热情的小学老师,在学校里设置电影课,自己写教案,组织孩子观看、讨论,真正地推动了电影教育。


童书妈妈的电影课堂,今天算是正式开启了。也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参与这个特殊的课堂,在家里、在教师,组织孩子看电影。


同时,也期待大家能够推荐好的电影,撰写电影的课件(课件的格式,可以参照以下的文本,发到我们的邮箱 ts-mama@qq.com),影响更多的人,分享给更多的人。


白滔滔

2015年10月16日


电影是一部活动的书,孩子经由电影,可以立体地感受人生百态,从中找寻到自己的人生之路。

电影是一个连接的桥梁,孩子可以发掘兴趣,增加修养,塑造性格,培养品质。最终,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给孩子看电影,其实是一堂生命教育的课程。这个课程,不仅仅在于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



电影名称:

地球上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价值

Taare Zameen Par——EVERY CHILD IS SPECIAL

电影类型:生活、校园、励志、成长、艺术、喜剧、歌舞

适合年龄:6岁以上的孩子

片长: 165分钟(建议在周末的时候,分两次观看)

国家:印度

年份:2007

导演个人博客

http://www.aamirkhan.com/blog/login.php

可以引导孩子们在导演的个人网站上,查阅更多的信息。


电影官方网站

http://www.taarezameenpar.com/


同类型电影:《叫我第一名》、《死亡诗社》、《心灵捕手》、《我的左脚》


特别看点: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学习很差的孩子,怎样在一位怪老师的影响下,找到自我。


涉及主题:家庭关系,阅读障碍,儿童权利,印度文化,课堂秩序,自信培养


电影简介

这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症的小孩的故事。伊翔是个九岁的孩子,聪明可爱,但也调皮捣蛋,学习是他最大的敌人,每次考试成绩垫底,正在蹲级读三年级。艾沙成为学校老师眼中的问题人物,到教室外罚站更是家常便饭。父母只好将他转至外地的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他的人生变得更悲惨,自己感觉被家庭所抛弃,而学校的教师也摧毁了他最后的自信心,逐渐走向自闭。

一个不守常规的美术代课老师拯救了他。他不赞同现有的教育制度,认为每个人都有待发挥的才能,也能拥有不一样的生活。他的教学方式很是鬼马精怪,同时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他找出了艾沙症结所在——阅读障碍症,同时也发现了他独具的天赋——异乎寻常的绘画才能。他使用的办法也很简单,让孩子恢复信心,并因材施教。艾沙终于在老师的调教之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导演故事:一个演员能否改变一个国家?


阿米尔·汗,也就是电影里的美术老师。这是印度非常有名的一位导演,他自己的生活也很传奇。在8岁的时候,他就主演了电影,成为童星。但是,他长大后却坚决不愿从影,而一心去打网球,曾经获得过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网球冠军。随着年纪的增长,才重回大银幕。

2001年,他主演的《印度往事》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奖。2007年,阿米尔·汗开始尝试导演一职,导演了《三傻大闹宝莱坞》、《PK外传》等广受好评的电影,收获了很多的奖项。

阿米尔·汗越是成名,对制片、拍片却更为严谨,在成天轧片拍戏的印度大明星里,他却坚持一次只拍1部片、一年只拍1-2部片,算是宝莱坞电影界中的异数,这种认真的态度,也令人乐道和敬重。

2010年,阿米尔·罕因卓越的艺术成就获得印度公民最高荣誉之一的莲花装勋章。20111130日,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国家级亲善大使,以推动增强儿童的营养健康。

2012年,他发挥艺人的影响力,主持电视节目《真相访谈》(Satyamev Jayate),采现场脱口秀访谈和记者实地报导方式,将印度长久以来为人垢病的社会问题摊在阳光下检视,包括非法堕胎女婴、儿童性骚扰、印度嫁妆问题、杀虫剂滥用、医疗不当,社会不公的种姓制度等。

此节目一播出,佳评如潮,收视率累积超过五亿观众,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可谓空前绝后。时代杂志将Aamir选为2013年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并以“印度的良心”为他作题:一个演员能否改变一个国家?

人物关系



教育启发(供老师和家长思考)


1、成绩的好坏和孩子的评价有什么关系?

2、怎样发现每个孩子的价值?

3、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4、寄宿学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5、中国和印度的家庭和学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6、体罚有用吗,老师和父母,可以打孩子吗?

7、不同智力和身体水平的孩子,应该有怎样的权利?

童书妈妈观影指导

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怎样地存在?

似乎,我们很少会去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的,是一生下来,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家庭。长大一点儿后,自然就去上幼儿园,然后上学。

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会要求每个孩子做到“应该做的”: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好好学习,认真读书。但是,我们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贪玩、学习差、不听话、老打架呢?难道,所有的问题,都在孩子身上吗?难道,这些孩子就是坏孩子吗?

其实,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表现,而不是内心。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或许是个热爱思考的孩子,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一个动作鲁莽的孩子,或许是一个运动天才,比如拳王阿里小时候;一个数学很差的孩子,或许特别擅长写作,比如朱自清小时候……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呢?

是努力地把每一个孩子,都塑造成为一个模式里的模型,还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征,给他不同的指导,让他成为自己想做的人?

我们都知道,后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多心血,需要要充足的耐心,需要细致的观察。但是,身为父母和老师,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吗?

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够有所成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让孩子去做“另外的人”,那么,孩子距离自己的成就和幸福的生活,就会越来越远。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翻译的名字,叫做: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是的,正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敬,我们也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而且,我想,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不同的人,才会如此精彩,不是吗?


片段解析(可以和孩子反复观看,并模拟表演)


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对于孩子是否真的公平呢?


任何一个孩子,我们都不能因为暂时的成绩而去盖上一个大大的“FAIL!”


场景一:老师公布测验成绩

电影一开始,就是课堂上最为常见的一个场景:老师公布测验成绩。

“尼汀拉奥25题对18题”、“高拉辛哈25题对19题”、“希戴夏25题对24题”、“伊翔阿瓦斯提……25题对2题”

念到成绩好的同学的时候,老师会露出欣喜的笑容;念到成绩不好的同学的时候,老师会皱紧了眉头。当然,在下面听到成绩的孩子们,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我不知道这种当中公布成绩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似乎古今中外也都有张榜提名的传统。而根据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是,这种看似“公平”的做法,对于孩子是否真的公平呢?我觉得,还有待商榷。其实,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似乎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因为,任何一个孩子,我们都不能因为暂时的成绩而去评判优劣。当然,更不应该是电影里面的那样,给孩子盖上一个大大的“FAIL!

这个电影的开场,其实已经在预示着整个电影的发展。也就是说,按照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我们的小主人公伊翔同学,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差学生。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差,又会怎样面对呢?

老师批评、教训、羞辱,乃至体罚孩子,难道真的非要如此吗?


有阅读障碍的伊翔在课堂上的神情,愤怒、沮丧,像个坏小孩。

他回家自己画画时的神情,纯洁、恬静,如同一个小天使。


场景二:伊翔被老师羞辱离开学校

伊翔考试成绩不好,不敢给家长签字,作业也没有完成。在课堂上,老师让伊翔做一件最为简单的事情,就是读一句课文,而伊翔连这个都做不了。

在他的眼里,书本上不是一个个的词语,而是在跳跃的字母——当然,这是典型的阅读障碍——可惜的是,老师根本就以为伊翔在故意捣乱,不仅破口大骂,还将伊翔赶出了教室。

于是,伊翔就逃学了,并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有点甜,有点酸,有点近,不太远;我只要,我只要,我只需要,自由;我只是想当小鸟,有千只翅膀可以飞翔,探索辽阔的天际;要转很多的弯,走很多的路;发现我的世界。

孩子需要自由吗?可能家长和老师,都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觉得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孩子只需要根据大人的要求,去做就好了。

但是,我想,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和其他孩子的轨迹不一样的。他们或许理解事物慢,或许不擅长某种功课,或许学习的方式不同……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成长的“自由”呢?

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按照同样的步骤,学习同样的科目呢?如果把这个学习的过程,拉长到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是不是对于孩子,不要那么过早地下定论呢?

说实话,我挺喜欢那些“不太守规矩”的老师的。
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孩子学会东西,而不是学会守纪律。


场景三:美术老师尼康第一次出场

在尼康老师的美术课之前,伊翔被彻底定位成为一个失败者。在课堂上,他被老师呵斥、羞辱,甚至体罚:

为什么?你为什么不会?你到底有什么问题?你怎么这么笨?你为什么不用功?你为什么每天都被处罚?

语法不会,拼写全错,你脑子进水了吗?白痴!笨蛋!懒鬼!神经病!

你很没用,字都写的那么丑,作业也都没写完,你为什么老是不专心,你为什么专门惹人生气!

美术老师尼康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是化装成一个小丑的形象,在一阵笛子的音乐中登场的。他带着孩子又跳又叫,同学们也都兴高采烈地舞蹈,但是,伊翔仍然无动于衷——他被伤害地太深了,根本不敢在教室里展露自我。

说实话,我挺喜欢那些“不太守规矩”的老师的。譬如,讲课时坐在桌子上,一边讲一边喝水,怎么说呢,我们一直说师道尊严,老师应该有老师的样子,让孩子感到敬畏,甚至害怕。

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一下,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真实性格的一面呢?其实,只有真实,才能感动学生。从这一点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让课堂自由一些。


毕竟,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孩子学会东西,而不是学会守纪律。西方国家的课堂秩序明显比我们散漫,但是,这也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质疑和创新的能力。

当别的孩子都在画画的时候,伊翔一动也不动地在发呆。不过,这次老师并没有骂他愚蠢,而是问他,“你是不是在找灵感,不着急,慢慢来”。

孩子本身就是在成长,在变化,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发现、帮助。


场景四:美术老师尼康家访

尼康老师来到伊翔的家里,寻找伊翔成为问题少年真正的原因。

其中,他与伊翔爸爸的对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你觉得伊翔有什么问题?”

“不认真啊,不然呢?不用功念书,做什么都不用心。老是调皮捣蛋闯祸,不听话。”

“我想知道他有什么问题,你告诉我的是症状。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

当老师告诉伊翔的父亲,伊翔并不是不用功,而是有“阅读障碍”的时候,伊翔的父亲根本无法理解。于是,老师拿起一个游戏的包装盒,指着上面的日本,对伊翔的父亲说,

“你读出来!”

“这是日文,我怎么能够读?”

“快点,用心念!”

“这我怎么会读?”

“你的这种态度不对!”

“可,我……”

“你不听话!”

直到这个时候,伊翔的爸爸才“共情”地体会到,一直以来伊翔的感受。

一个孩子,被认为不用功,笨懒的时候,自信心也就逐渐被摧毁了。然后,他就会产生叛逆行为,不写作业,逃学。最后,他连反抗也不反抗的时候,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作为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就是反应慢”,“这个孩子没出息”,“调皮孩子,成不了材”。甚至,连好的标签也不要贴,比如,“就是聪明”,“一看就是科学家的料”,“这个孩子什么都好,干什么都是第一”。因为,这样同样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本身就是在成长,在变化,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发现、帮助就好了。

老师应该做的,不是把孩子关起来,而是帮助他飞翔。


电影十问(供观看电影后和孩子一起交流):


1、伊翔成绩差,旷课,打架,他是不是一个坏学生?


2、有大孩子欺负你怎么办?


3、电影里的父母和老师,有哪些批评伊翔的话,是你最不想听到的?


4、你想有一个拉强那样的好朋友吗,你会怎样找到好朋友呢?


5、你觉得,老师和父母,可以打孩子吗?为什么?


6、你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7、如果你有了心里话,会对父母说吗?


8、你的爱好是什么,有什么感受?


9、如果鼓励你坚持自己的爱好,你想做什么?


10、如果你和父母换一个角色,你(现在就是父母了)不想对孩子做的是什么?


活动组织

角色互换:


设定在课堂上的某个场景,如没交作业,公布考试成绩,批评调皮等等,由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


设定在家庭里的某个场景,如考卷签字,和同学打架,房间不收拾等等,孩子和家长进行角色互换。


表演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绘画大赛:


可以在班级,或者家庭里,举行一次“绘画大赛”。

一、参与人员,所有成员。包括老师和父母。

二、限制时间,比如一个小时之内完成。

三、不限制主题,可以画任何你想画的。

四、不限制手法,可以用任何艺术形式去表现。

五、可以请朋友来评选,也可以直接挂起来展览。


经典台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电影里发现)

1、每个孩子都是星星,在于大人发现的眼睛。

2、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步调,总有一天,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这张桌子太小,容不下你们的想象力!

3、往那看,是一颗树吗;还是一个人披了一个斗篷?在下雨吗,还是天空忘了关水龙头?你把世界想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4、我知道,社会的竞争很激烈,每个人都想培养优秀的人才。每个人都想得高分,只要差一点就无法接受。我才不信这一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华、能力和梦想。每个人都想把五个手指都拉长,去啊,把手指拉断嘛!

5、强迫孩子去背负自己野心的包袱,那么爱比赛,去养赛马好了,不要养小孩啦!

6、阅读障碍:爱因斯坦,达·芬奇,爱迪生在他们童年的时候背不出字母表,毕加索不理解数字“7”,迪斯尼不识字,所以致力于画漫画,阿加莎·克里斯蒂小时候不会读也不会写,却是世界著名的推理小说家。

7、在我们周围,那些用独特眼光看世界的人,最终改变了世界的进程。他们的思维很独特,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但一旦他们的成绩被世人所知,大家都震惊了。

8、让我们走出去,创造出一些不同的东西。用任何你感兴趣的,木头、石头、棍子。

9、全世界所有的孩子,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一起读书。

10、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谁会关心一个只注重外表,而没有内在价值的人呢?

11、很少人能跳出思维的局限。

12、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否则,他会迷失的。

13、艺术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达自身的情感。

14、关心,是愈伤良药。

15、让孩子感觉被需要,拥抱,亲吻,让孩子感觉被关注。

16、有目标就有欢乐。

17、绘画作品获胜者,将作为学校毕业纪念册的封面。

18、泄气带来悲伤,乐观带来欢乐。

19、生活就像棉花糖,织满希望与梦想。

20、你的潜力如天空般辽阔。

21、多美的清晨,如果镶上一个镜框,我感觉回到了童年。

22、感谢那些陪伴我们,打开我们心灵窗户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师们。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童书妈妈市集,可以购买童书妈妈的彩铅、蜡笔和脸彩。

48色专业级水溶性彩铅

拥有细腻光滑的笔触


可以用毛笔晕染,完全得到水彩效果



24色环保顺滑水彩


锥形笔尖,笔触可以随意粗细变化



画脸神器


口红质地脸彩


达到欧洲婴儿皮肤测试标准


看看别人是怎么玩脸彩的:

一场快乐、疯狂、嗨到爆的彩脸party!






微店

经童书妈妈读者检验安全可靠

支持支付宝、银行卡和信用卡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以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淘宝店

(给不熟悉微店,习惯淘宝的朋友)

地址:http://shop103411467.taobao.com/

店名:童书妈妈市集
淘宝旺旺:李白李白

书店批发请联系

ts-mama@qq.com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也可以进入童书妈妈市集


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

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

分享触动内心的教育新知

原创童书出版|童书妈妈市集|活趣之家活动

本平台文章皆为原创

任何媒体(含报刊网络电视微信公号)转载需取得授权

版权&商务合作请联系

ts-mama@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