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中年男人:该过的坎儿就去过,该认怂的时候就认怂

2017-12-18 白滔滔 童书妈妈三川玲

中年令人羡慕,中年也令人怜悯。

这是最好的年纪,这是最坏的年纪。

他们看似拥有一切,他们其实一无所有。

该过的坎儿就去过,该认怂的时候认怂。

兄弟,当压力还没有真正压垮你的时候,不要自己把自己给压垮了。

 

在出差的途中,我看到了一个42岁的男人,也是我的同龄人,从楼上跳下来的新闻,心里一惊。

 

细看下,农村的孩子,在北京上了大学,在天津读了硕士,先在华为,后在中兴工作。照片上的这位姓欧的男人,微胖、憨厚,像极了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年男人。

 

我,同样42岁,男性;我仅有几个朋友,也和我大致年龄;有的头发秃了,有的胡茬发白了,有的皱纹很显眼了,有的血压高了,有的打上胰岛素了,有的精神抑郁了……还有间接听闻的朋友,突发情况离世了。

 

前一段时间,对于人到中年,我有两种很极端的情绪,一直冲击在脑海中。

 

第一种情绪,我深切地感受到,人到中年,是我人生最好的年代。


怎么说呢,有一天,我们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聚会,忽然发现,这么十几年过去了,大家在各自的领域内,其实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世界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中年的时候,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自己创业的,好像猛地那么一抬头,这个世界和我有关了。


这种感觉,其实挺好的。总算咱们说话算数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想要赶紧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呢,这个年龄的男人,做事已经不太追求物质、地位、名气的大回报了——几十年的阅历,让我们看清了起起伏伏、跌跌荡荡。

 

但是,想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事情,留下一点儿什么的愿望,却空前渴望起来。所以啊,我常说,中年才是男人最好的时期,就是这样的道理。

 

第二种情绪呢,则是又觉得中年男人挺可怜的。而这种可怜,并不是我自己意识到的,而是别人告诉我的。

 

前面说过,中年男人,很少会有贴心的朋友。因为这么多年来,你会发现,人际交往中来来往往,大多是酒肉朋友和职场朋友。而人生中能够拥有真正的“三五知己”,那可真是值得万分庆幸和珍惜的。

 

但是呢,悖论就来了,这三五知己,往往也是对家庭、自己、事业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于是呢,每个人都要为家人、同事,还有自己的学习提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

 

我越到中年,越是不喜欢商业的应酬,以至于常年都不在外面有饭局。有一阵儿,我是真的每天就在家里工作。以至于三川主动要求我约朋友出去喝酒聊天。问她为什么,她说觉得男人挺可怜的。

 

后来啊,我真的就把两位已经有20年交情的朋友约在一起喝了顿酒。当然了,我们知道彼此所有的人生经历,所以,不藏着不掖着,也不端着不装着,坦诚地笑骂了一场。

 

那天晚上,临走的时候,其中一哥们儿说,我这么觉得有种治愈的感觉?我和另一个哥们儿,当然不能承认这种娘们唧唧的做派,一起对他说:滚!

 

这就是我,一个已经到42岁男人,最真实的状态。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中年朋友,站在一栋高楼的阳台。他掐灭了一支烟,跟我说,你有没有跳下去的冲动?


我一向畏高,不由得往回缩了一下,说,没有。然后,琢磨了下他的语气,我才回过神儿来。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42岁的同龄人,因为一个看似并不足以压垮他的原因而离世的时候,说老实话,我并不意外。

 

网上有很多文章,在分析程序员、分析信息行业、分析个人发展……同是被“可怜”的人群,我不想去评论什么,去建议什么——医不自治嘛!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42岁的人生里,所遇到的、所思考的。

 

我先说说失业这回事儿吧。

 

我自己的感悟,就是失业挺可怕的,但如果多失几次,或许可以多一些免疫力。

 

从工作来讲,我挺“不幸”的。大学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处于打零工状态。说实话,我所上的大学和专业,在当时找一份工作还挺容易的。但是我想干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差得太远了,所以,这真的是我自找的。

 

于是,我就处于“虱多不痒”的状态。辞职过,被炒过;干过省政府的公务员,也拎着箱子从头开始闯荡;给国企、私企做过活儿,也有自己创业的经历;有的时候幸运,这个工作还没辞就找到了下家,有的时候倒霉,空了半年没有好的机会……

 

渐渐地,我发现,工作也就那么回事儿。我很想奉劝那些想给孩子找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的父母,哪里有什么永远的铁饭碗?!一旦没有了铁饭碗,可能连要饭碗都没有!

 

干得好,多干几年;干得不好,换一家;能接上,挺好的;接不上,耗一阵。总之,我有一个最坏的预想:这个时代,饿死的事儿应该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其实啊,我就是逐渐地把自己的脸皮给锻炼得厚一点的。说实话,我第一次被炒的时候,脸红心跳生不如死。后来呢,就算到了最近一次38岁失业在家,长达近一年没有一分钱收入,我也基本上不当一回事儿了。

 

当然了,三川同学当时对我可是渐渐失去了信心,觉得我实在是不把全家的生存放在心上。


但是,可笑的是,当她从毕业后就一直供职了20年的单位离开的时候,刚开始真是仿佛天塌地陷一般,可是,仅仅几个月之后,她最感慨的竟然是:我怎么不早点儿离开单位啊!

 

以至于到了现在,只要有朋友向她抱怨工作不顺心,或者有什么理想没有实现,她一准儿地建议道:辞职,赶紧辞职!有什么大不了的,先辞了再说!

 

接着啊,我再接着说说生活压力这回事儿。

 

咱们谁都想生活富足、安逸。但是,有压力的生活并不可怕。而且,就我的感受,任何条件下的生活,都有压力。有时候,越是看似家大业大的家庭,反而压力更大。

 

所以啊,当压力还没有真正压垮你的时候,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给压垮了。

 

老实说,一个人的时候,其实选择挺自由的。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嘛。

 

我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吃了上顿没下顿,最惨的时候翻遍兜里不够5块钱;也曾居无定所,早上出去的时候,不知道晚上会住在哪里。

 

真的有一次,我实在是付不起房租了,被房东堵在了门口。我和室友,趁着房东躺在门口的躺椅上睡着的时候,悄悄拎着行李跨过去,逃之夭夭了(当然,我们留下的家具其实抵得上房租了。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更多的是觉得挺刺激的,为自己的青春年华留下一点谈资)。

 

如果我真饿极了,我也会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一样去偷面包。

 

这肯定不光彩,不道德,不高尚,不合法,但是,我想这是不是也是被逼出来的生存能力呢?

 

当然了,当我们有了家庭,尤其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自然就不能那么任性了,就要考虑到全家的生活了。

 

我在38岁的时候,创业失败,回到家里。说实话,不太好交代,干脆呢,又撺掇着三川离开单位,一起再去创业,把全家一起逼入到了绝境。

 

那天晚上,我们俩很认真地点灯夜算,把我们家的现金和存款都拿出来,好好计算了一下,发现除了房租和学费之外,还够节省着过一年。

 

于是,我们就约定,先干一年再说,大不了到了一年之后,一分钱没赚到,就再去找个工作呗!其实啊,我们当时真的没敢去认真想一想,真过了一年,我们都快40了,还有没有人要我们呢?

 

总之,我们就真的把自己生生给弄成“患难夫妻”了。

 

这四年来,酸甜苦辣还都体会了一遍。我现在回过头来说,我要感谢那次我们做的鲁莽的决定,那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充实。

 

我和三川现在对自己最大的信心,就是如果我们现在再一次一无所有,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一起面对生活。

 

然后呢,我很想再说说中年男性的心理问题。

 

我的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项研究:

 

35岁以上的男人只有平均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那种可以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朋友。多数已婚女性掌握整个家庭的朋友圈、负责制定社交计划;男人依赖他们的妻子去增进和保护这些关系;妻子是家庭的社交主管。


传统男性气质的定义,不包括“关系”,其结果就是男性的隔绝和孤独。

 

他们终生都在掩藏真实的内在和自我。多数男性甚至无法与自己的妻子建立深层的关系。如果你没办法置身于任何共同体,你从来不分享,也从来不向人袒露真实的自己,你就难免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中。

 

其实呢,我很想说的是,的确,男人,尤其是中年男人,往往没有外人看起来的那么坚强。

 

这个外人,包括同事、晚辈、学生……当然了,既然是外人,我觉得就千万不要包括家人。也就是说,作为家人,一定要给到中年男人显露“软弱”的空间。

 

老实说吧,男人虽然心里永远不希望自己说“不行”,但是,一定要学会让自己说“不行”,才不会让自己彻底失败——咱们一点儿一点儿地承认失败,比一下子承认失败,那是要容易得多了。

 

而我,现在甚至会在我女儿面前承认失败,我想让她知道,爸爸有很多东西都做不到,爸爸在很多时候也需要帮助。

 

我可不想有一天,我在她的心目中那种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轰然倒塌,我宁愿一点一点地把自己还原到她可以平等接受的、平凡但永远爱她的爸爸的角色。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巴尔扎克在《双城记》的那段话时,还觉得这哥们儿是在卖弄文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


可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忽然感受到了,在中年男人这里,对立的情感原来可以融为一体:

 

这是最好的年纪,这是最坏的年纪;这是祈望的高峰,这是崩塌的高峰。这是希望的开始,这是绝望的尽头。他们拥有一切,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令人羡慕,他们令人怜悯。他们快接近地狱,他们快来到天堂。

 

最后,致所有的中年男人,该过的坎儿就去过,该认怂的时候认怂;老婆孩子知道你不是国王,你也别老是去硬撑着;自己先把自己放下了,世界也就不能把你怎么着了。

 

白滔滔

写于上海回北京的夜火车上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作者简介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接:(点击可阅读)

一部印度人拍给中国父母的电影 海量幼升小经验扑面而来

无论将来做什么,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写作

吴军的这本书,能唤醒中国亿万家长吗?

《大学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名校的六个“潜规则”

我的女儿,曾经在虐童的幼儿园上学

得知人生苦难重重,我却为此欣喜若狂!

世上哪有那么多“坏老师”?




▼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童书妈妈市集圣诞专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