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死在哪里?
如果没有人记挂着我,我就算有一个理想的墓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有人记挂着我,就算我没有任何一个墓地,又有什么关系呢?
白老师,
昨天看《爸爸军团》这本书,读到费勒去波拿文都墓园看自己将来的墓地(P138)。
书中提到了费勒在墓地看到了他的一位朋友康拉德的墓志铭墓——“宇宙水手,目的地,未知。”
他的另外一位摄影师朋友杰克·雷,也长眠在波拿文都墓园。在杰克50岁出头的时候,被诊断为结肠癌晚期。杰克十分渴望在自己最心爱的地方——泰碧岛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我自己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
刚有孩子的时候,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妻子”。后来又变化了,现在我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一个勇敢选择自己人生的人”。也有可能未来还会变?
很冒昧地想知道您是否想过如何为自己写墓志铭?您会选择在什么地方和谁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呢?
期待您的回复!
樱桃
樱桃,你好!
一般情况下,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死在哪儿?
肯定会很恼火,会很不舒服。
但是,在我这里,这反而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
因为,想到了如何死,才能更好地生。
我们这些人在一起阅读、讨论,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吗?
所以,我要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很高兴,你问我死在哪儿,如何死,以及如何在死的时候评价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我很喜欢的问题。
一
死,关乎的是自己的生命。
当然,死亡,是关系到家庭、亲朋等等的事情。但就死本身来说,只关乎于自己的生命。
因为,谁也无法代替你去死,也无法避免你去死。
所以,当我们讨论死亡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思考“自己的生命”。
正如你自己的感受,刚开始,你想到的是自己对于他人的价值“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妻子”;后来呢,你思考的是作为一个生命的自己的价值“一个勇敢选择自己人生的人”。
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大致也是这样的。
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离了谁,就算是千年不遇的伟人、圣人,地球都照常转动;离了谁,就算是乔布斯那样的创始人、商业奇才,公司也得开门,生意也得继续做;离了谁,就算是最亲的亲人、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生活也得过下去,饭还得吃、觉还得睡……
那么,我们就算再不舍,也别太觉得自己的死会有那么重要。
我们要做的,反而是让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都不会虚度,最好一分一秒都不要虚度。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不凡”的。为了让自己的生命体现不凡,是应该去挑战所有的尝试的,就算这些尝试会遇到巨大的困难、会遇到失败、哪怕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都值得你为此去做——因为,只要你的生命还没有消失,你就是“赢者”。
你去追求你生命的体验,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破坏这个世界的美好,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应该是每个有生命的人的权利。
二
我的墓地?
我还真去看过几个。或者说,不是看过,是遇到过吧。
有一年暑假,我们一家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度假。晨跑的时候,路过一个有参天大树的园子。
我们绕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很大的墓地——宁静、平和、简朴、自然——既没有欧洲的那种很大的墓室,也没有中国的很多墓地的狭小拥挤。就是平整的草坪上,一个简单的小石碑或十字架而已。
我们一家人,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墓碑,有很多都是一个家族的。而且,可能是蒙特利尔的艺术氛围影响吧,有很多墓碑是不规则的造型的,很别致,很温馨。
我们一边走,一边设想:自己以后如果埋葬在这里的话,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墓碑。
三川和我对几个墓碑的造型很喜欢,就让小丸子来看,并且拍照记录:我们死了,就按照这种品味给我们设计个墓碑,可别弄个又大又俗气的啊!
我们没有避讳这个话题——说的也都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死了,家人想有一个纪念我们的地方,我们希望是类似这种自然、简朴、宁静、温馨的地方。
不过,我们好像也没有想过,这个地方会在哪里。
最近,我又在想,如果没有人记挂着我,我就算有一个理想的墓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有人记挂着我,就算我没有任何一个墓地,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人记得你,怀念你,说明你可以很洒脱地彻底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不是挺自然的、挺好的一件事情吗?
所以,有没有墓地,都无所谓了。
既然墓地的意义是如此,墓志铭更是如此——我们怎样评价自己并不重要,别人会用自己的感受来记着我们。
所以,我想,如果还有一个墓地的话,上面应该是只有名字吧。
三
我愿意怎样地死去?
我有一个老友,他曾经和“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有过交往。当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最后搜救无果之后,很多人都在惋惜一个杰出人才的消逝。甚至有人会说这样的冒险不值得,不负责任。
但是,我的那位老友却说:说出来可能会惹人骂,太残酷,但是,你不觉得郭川这样死去最符合他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吗?
我听了这句话,挺有感触的:是的啊,就像一个演员,难道在舞台上死去不是最美好的吗?一个工程师,难道不是在设计图纸的时候死去更有价值吗?
这些,都是他们还在履行自己生命的证明啊!
换个角度,冒险家不能在航海、登山了,演员不能演戏了,工程师不能设计了,作家不能写作了……他们都躺在病床上了,然后一天天老去,甚至到不能说话、没有意识,直到死亡。
这当然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但是,如果这个阶段太长太长的话,其实,我个人是觉得没有必要的。
所以呢,我最近和三川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希望能够一直工作到90岁!
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我们活到哪一天,最好能够工作到哪一天——90岁也好,80岁也好——
为此,我们要让自己保持两种状态:
第一个是身体状态。就是保证活着的每一天,都可以有健康的体力去工作。为此我们现在就要每天尽量去运动,还要保持心理的健康、饮食的健康等等。
第二个是工作状态。我们要不断找到让我们可以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工作,比如现在我们做研发、做课程、做论坛、做活动、做营地……老了就可以减少一些体力的工作。最后就可能完全是写作了。
所以呢,我愿意怎样死去呢?也很简单,就是七老八十了,在书桌上写着写着,就睡过去了……窗外的鸟儿还在鸣叫,桌下的老狗做着美梦……
至于和谁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我还真没有想过——因为,我所有的人生规划,都是和三川一起设定的,所以,除了和三川在一起之外,我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情况。
不过呢,最近我们和几位20年以上的朋友在一起商量,是不是可以老的时候,住在彼此不远的地方,经常互相串串门儿、聊聊天、喝喝酒什么的。
这看起来难度挺大的,但是,也不是不可能。人生的好玩儿之处,也就在于此吧。
四
死在哪儿?
我从出生,大概2岁开始,就不断地更换着居住的地方。从北方,到西南,到中原,到南方,又到北方……仅仅这十几年来,我们就搬了七八次家了,现在还住在租的房子里。
既然,我活的时候,是如此地漂泊流浪,那么,我也没觉得一定要死在哪里。
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父亲对我说:天下之大,哪里能生活就去哪里;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其实,父亲是跟我说:哪儿能养活你自己,你就去哪儿;以后自己能找着媳妇,就成家;我不会约束你,也不给你支持。
所以,我从来都是哪儿能够待下去,就去哪儿;走到哪儿,就带着全家一起去哪儿。
这些年,我去过的很多地方,都让我有想在那里终老的打算。
我在法国南部的乡村,住在一个只有三四百人的古老的村子里,周围是葡萄园、路边是苹果树。
黄昏的时候,我骑着单车在炫目的晚霞中游荡;早晨的时候,打开房门就看到玫瑰花墙,听到远处教堂的钟声。
我想,我老的时候,要在这样的一个山谷中,孤零零的一个石头砌成的房子里住着。
每天去山间、林中漫步,带着一条老狗,采集一些蘑菇和野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胡乱地栽一些蔬菜和花卉、树木;午后在树荫中,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书写作……
是的,我愿意死在这样的地方。
我不知道这个孤零零的石头房子,会在哪里,有可能是在欧洲吗?有可能是在澳洲吗?有可能是苏杭吗?有可能是在北京的周边吗?有可能是在老家的河南吗?……
这看起来,又是一个痴人说梦的梦想吧——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连老去和死亡,都可以是一个梦想——人生的乐趣,不正是这样的吗?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白滔滔: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学机械、转经济,自学写作进入媒体,历经新周刊、南方报业,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著及编著有《我手机》《十三亿》《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诗300首》等。喜欢钻研教育思想,开发写作课程,和读书会家长孩子交流。同时,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他还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儿的爸爸,是女儿小丸子眼中永不断电的故事机。
相关文章链接:(点击可阅读)
你得了“人生倒置病”吗?
40岁,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让孩子有做普通中国人的能力
生活的真相,我们都不发朋友圈,自己扛
一个75后的人生思考:你在什么时候风光过?
为啥有的人爱996,有的人恨996?
没有思考力,只配过被安排的人生
父母无法选择,如果你爸是苏大强……
合作/投稿 商业合作/投稿请发送邮件至ts-mama@qq.com
书单 向微信后台发送“书单”获取各年龄书单
加入 向微信后台发送“招聘”获取招聘信息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暑假阅读写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