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温高≠新冠肺炎!有关体温测量的 5 个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丁香医生 Author DingXiangYiSheng

随着疫情的不断升级,「测体温」逐渐成为一种日常「打卡」行为,无论进出小区、超市还是公司,都需一测,有些社区和学校,还会建议人们在家自行测温报备。


如此高密度的测温,自然会引发不少疑问:


我的体温一直测出来 37 度多,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公用的温度测量机器,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我们准备了 5 个体温测量的相关问题,来解答大家的疑惑。




体温测出多少度


才算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


通常定义的正常体温范围在 36~37 ℃ 左右,但由于测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这样简单的定义就显得不够用了。


根据《诊断学》及 UTD 参考文献,我们整理了一份相对全面的「人体温度表」:



数据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 9 版 以及 UpToDate 临床顾问 《成人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部分数据由温差计算,可能存在 0.1 度的误差,详见文末参考文献。



而我们常测的「额温」和「耳温」,因影响因素多,无标准参考范围,临床习惯参考「腋温」。

 

根据这个标准,如发现自己有发热症状,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还有很多特殊因素,会导致体温上升。




哪些情况


能让体温产生波动?




天气、饮食,甚至是生理期,很多因素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使其超出正常范围。


所以测出体温偏高,先别慌,看看是不是有下面这几种情况:


 气温高则体温高,气温低则体温低


体温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在高温环境下(比如开暖气的车内),你的体温可能会稍有升高,在低温环境下(比如冬天的室外),你的体温则可能稍有降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这些情况下,测温就可能存在误差,去常温环境中待一会再测量会比较准确。


➋ 早上体温低,下午体温高


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也会略有变化。


早上起床,体温处于低谷,下午接近傍晚,体温处于高点,两点之间的峰值差距大约在 0.5℃ 左右。


➌ 运动和进餐后,体温高


在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后,体温也可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 1 ℃。


➍ 婴幼儿体温高,老年人体温低


婴幼儿因代谢率高,体温通常高于大龄儿童和成人;老年人因代谢率较低,体温常低于青壮年,所以老人严重感染时,可能也仅表现为低热。


➎ 女性排卵期、妊娠期体温高


女性在排卵期体温大约会升高 0.6 ℃,并维持该体温水平直至月经来潮(因此也有人通过监测体温来预测排卵期)。


另外,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体温升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有人可能会问了:如果上述情况都没有,依然有发热,就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了吗?




「发热」是否意味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不是,很多问题都会引起「发热」。


不要因为「发热」就盲目去医院,这样反而会提高感染的风险,在家隔离,保持观察,通常几天后会好转。


如果你在发热或咳嗽的同时,还涉有以下 4 种情况之一,请及时就诊。


➊ 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➋ 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➌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➍ 聚集性病例(发病前 14 天内,参与过聚集性活动,且聚焦性活动中有 2 例及以上确诊)。


内容来源: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二版)》




不同测温工具有没有区别?


家用最推荐哪种?




有区别,不同工具的测量方式不同,结果也会有差异。


目前常见的测温工具有:




(不推荐)最传统的测量工具,因容易断裂而发生水银泄漏中毒,不推荐使用,特别是儿童。




(推荐)安全、经济、温度波动小、性价比非常高,是替代水银体温计的首选,推荐家庭使用。




(不推荐)受额头出汗、风吹散热、血管变化等因素影响,测量误差比较大,不推荐使用。




(推荐)优点是测量快速、便捷、无身体接触,公共场合广泛使用。


缺点与额贴一样,存在测量误差,不过可以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提高准确性。


推荐使用,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因为测量方便。




(推荐)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测量受方向、手法和耳内盯眝影响,存在测量误差,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可以提高准确性,推荐使用。




公共场合使用的测温工具


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吗?




公共场合大多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测温仪,一般不会导致交叉感染。


但对于需要通过接触皮肤或黏膜,才能完成测量的工具,需要在使用后进行酒精消毒,否则可能存感染的风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好了!


看到了这,你是否对测量体温这件事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欢迎转发,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测体温」,不会因为一点异常而担惊受怕。



本文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师 王苏审核


策划 丁香四少杨大风

责编 feidi

作者 范运柱

制图 花生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本文授权转载自丁香医生(DingXiangYiSheng),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health@dxy.cn

有温度、有知识、有态度。丁香医生,新一代大众健康品牌。

推荐阅读

“数据见顶”!五图看懂山西战“疫”趋势……

晋城新增1例确诊!太原新增4例疑似!吕梁全数清零……

重磅!山西省各类学校春季开学不早于3月1日!  

总攻!山西统筹推进对口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 

方舱医院里那个害羞的山西医生找到了! 

探访集中医学观察点!看伙食怎么安排的…… 

居家学习的20条干货!家长速转! 

卫健委:不应限制外出工作人员回到小区 

待你摘下口罩,我们相约山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