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项目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传统文化STEM教育作品赏析(上)
往期回顾
非物质文化
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
此次,材料与化学化工部选取了6个代表性传统制作工艺和苏州地区5个代表性的手工工艺,挖掘传统技艺中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科普微视频探寻“神奇桑蚕丝之源、丝光线影巧织锦、七里山塘依法护、姑苏名剑重辉煌、千峰翠色秘色瓷、千锤百炼砖成金”,并从《五彩世界的制造》科普图文作品中了解国画颜料制、乌米饭、青团、红烧肉、苏派冬酿酒的制作技艺。
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桑蚕丝之源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这便是对吴地农村养蚕风格的真实写照。由茧至丝需要经过复杂而重要的缫丝工序,其中煮茧就要分五个步骤:浸渍、渗透、蒸煮、调整、保护。具体工序如何展开,让我们随着视频一起领略一下吧。
丝光线影巧织锦
借助科学原理和苏州丝绸独特的织造手法,造就了桑蚕丝绸之都苏州之精妙绝伦的写意山水,有儒雅的宋锦、绚丽的织锦锻、富贵的漳锻、天鹅绒、雅洁的花累锻、高贵的塔夫绸等。丝绸的色彩为何如此光怪陆离,这其中的奥秘,你可知道?快戳视频~
七里山塘依法护
明清以来,大批缫丝染织作坊聚集于山塘附近。作坊内大多数天然植物染料都需要媒染以使布匹色泽范围更广,但是媒染剂和助剂中的大量有机杂质和色素,随着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水质恶化。对于山塘水质的改善关系着整个苏州的水生态,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样的“依法护山塘水”行动呢?快来看看~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
颜料制作前,我们要先了解人们对颜料的需求,这样才能制作出更适合的颜料。中国传统绘画也被称为国画,现在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艺术课程之一。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在作画的过程中脑海里一闪而过一个问题——这些色彩如何来的?颜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欲知如何,请看☞
乌米饭制作技艺
公元 744 年,“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气味相投,杜甫常向知己李白倾诉心声,在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赠李白》:“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中的“青精饭”便是乌米饭了。现在,人们也对这种乌黑的食品情有独钟,其中的缘由是为何?
青团制作技艺
小小的青团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有关青团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但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个做出了青团。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青团起初是用来祭祀的,后来才逐渐变成了一种可口的糕点。要做出“青”团,青汁不能少,青汁的原料又是什么?从科技与文化角度,我们来一探究竟。
想知道国画颜料、青团、乌米饭的制作步骤嘛~ 详细的pdf文档来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以下小程序码即可获取(提取码:Ye7f)
我们下期再见~
(还有红烧肉、冬酿酒等着你!)
文案 | 陶然
责任编辑 | 陶然
审核 | 胡玮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