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润泽经典,笔墨争鸣 | 书单和推荐理由,这里全都有!

往期回顾

1.科普讲坛(五) | “医韵风华,医者仁心”援鄂医生面对面

2.博采众长,同心抗疫 | 学科助力疫情防控线下交流会活动预告

3.非遗讲坛 | 专访锡剧“彬彬腔”流派传人小王彬彬、王子瑜老师

4.书声 | 吾生有涯,知也无涯

5.科技项目 |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传统文化STEM教育作品赏析(上)

通过上一次的留言征集活动

我们收集到了许多爱书者的读书分享

涉及到的书目颇为丰富

既有古代经典,也含当代文学,更不乏外国名著


一起阅读这些留言

接收这一份集体智慧的书单吧!


1、史书类









@田鸡


我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研究鲁迅,但我这次想要推荐的却是古代的史书。


读书都是极好的,能陶冶情操,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读书。所谓读书,一要精读,二要比对为此我推荐史书,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他们能快速提升人的阅读能力


中学历史书上说,宋朝羸弱,“三冗”,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何宋朝如此“脆弱”却能顽强生存?《宋史》卷一八五写到“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有高度发达的炼铁工业,皆为铁制兵器,而蒙古还在使用骨制武器,宋为元灭,是因为铁器外流的缘故,宋朝有着无与伦比的科技优势,并不如教科书所说那般脆弱。

为此,要学会看书,学会对比、连贯的看书,这一点看史书学习最为便捷,有一双善于思考的眼睛,对各门学科都是有益的。


2、文学类


@Once与月光为邻








看巴金的《家》这本书,已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高中之前我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也确实可以算是不谙世事,高考要求看名著也就懵懂无知地只是想要完成任务罢了,未曾想过的是仅此一本书便让我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了解到不同于今时今日的生存原则,体会到现下我们不会再有的矛盾情感原本只是当成任务来完成的东西却在那一刻完全变了样,许是因为感悟太深,即使已有五六年,读此书时的场景仿佛依然就在昨天。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孤身于家中的人,一本慷慨激昂的书,三者构成了这一曲幽梦。


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文学作品所吸引,第一次因书中的人物情节所挂心,第一次体会到情感的升华。又或许是太过投入,那个夜晚我不再害怕窗外的狂风呼啸,不再惧怕电闪雷鸣,也不再注意各个地方传来的怪异声响,于我而言只有觉新的传统守旧,觉民的温柔反抗,觉慧的坚韧决绝,鸣凤的敢爱敢恨,其它的其它也就散于黑夜里,了无痕迹。


@小野








《鼠疫》这部哲理小说,也许在当下的境况中,读来似乎脱离加缪原本的象征意义,倾向"多重含义",甚至回归于疫情本身。


鼠疫的描写甚至有些预言色彩,以至于我产生了某种错乱——人性竟是如此相似,勇敢、怯懦、英雄主义与利己主义都是交织的。

里厄医倒是知晓:个人的伤痛置于度外,努力当好医生,抗击瘟神极其武器乐此不疲制造的恐怖。

他和其他人是幸运的,没有在场场大火和一张张卡片中,死的颜面尽失,只是登记在册。


只是"鼠疫"仍会重来,我们的欢庆,灾难和教训仍等着我们,这似乎是必然。

不过,英雄主义的唯一任务,是为人的偶然性提供机会,让它慢慢地展现。

这是鼠疫中平凡英雄。


3、专业类


@慕楚








作为临床医学生,对疾病诊治需要严格的标准,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样疾病不同医生可能会有不同处理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尤其凸现名医大师制定诊疗规范的重要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出版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诊疗与时俱进,内容科学、相近,方法真实有效,实为佳作,值得推荐!


@罗一君是军








王力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我看的是第4版,由刘乐园增补了一些新的文化研究成果)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它可以作为科普读物来看,涉及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等十四个方面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讲这些东西的时候,不是干巴巴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考古出土的文物,具体分析。就有内味了。


如果是人文学科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当作专业书籍来看,里面分析的非常严谨,而且在文物列举上,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说不定就会给你一个惊喜,打破论文材料引证的局限哇!


4、通俗读本


@Soldier








《这里是中国》是中国历史地理的通俗读本,涵盖了历史、地理、自然、人文等方面内容。全书从一个似简单实复杂的设问展开——什么是中国?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书中以中国地理三级阶梯为主线,按照从西向东的次序,从地理角度讲自然环境变迁,从历史角度讲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最后再回到篇首设问。历史和地理的学科融合,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一个地域的现状,能够合理地预见一个地域的未来。这本书表述简洁,甚至有点微言大义的感觉。每一章、每一节都有题目、都有关键词,重要的话会被放大、加粗,有点网络表达的筋道。比如,青藏高原对中华大地的重要性被总结为“风机”“水塔”,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片段,引人入胜的图片、贴心精美的装帧,都是围绕中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主题,都在回答篇首的设问,并最终归于主题。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只是中国的雏形,今天的中国来源于一代代人的奋斗,从而改造了自然环境。


 全书结尾写道:“这就是中国,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造就了中国”。


@夏目友人赖帐








《终身成长》这是一本关于思维方式的心理类书籍。全书介绍了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它们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全书用了大量的事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核心观点:成长型思维方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和发展的。


分享书中的几句话:1.考试成绩和对能力的评估只会告诉你目前这个学生处在什么位置,而不会告诉你将来他会达到什么高度。2.有些人可以通过少量或零培训做到某些事,并不代表其他人在培训后做不到这件事(有时会做的更好)。3.虽然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但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机会。


@Maroon同







假期看了《毛选》前三卷,体会到我们一路走来的艰辛,起心之始,便是对历史轮回的自我总结,自我淬炼后达到对苍生的大爱之情,对真理的平等衔接感。而这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并且要抱着为苍生谋和平,谋出路的理想去阅读理解,好的,要暗自记下,不论是怎样评价的人做的,坏的也要暗自记下,无论之前那人又怎样风光。这样才能走过那个人走过的路,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人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文字,然后反推出在当代结合实际,又该怎么样构建新的理论去解决现在的问题,未来的问题。



历史和当代,真实与虚构

全都化作文字跃然纸上,等待着你的探索

这就是书籍的魅力


阅读完这些留言

有没有哪本书激起了你阅读的欲望?

不妨就在这一刻,静下心来读读书吧!



文案 | 刘爱渝

责任编辑 | 徐言

审核 | 胡玮 徐子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