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果茂,与君共勉 | 学术论文展系列(四)
往期回顾
本期是学术论文展的最后一期推送
为大家带来了三个学院的学术成果
相信大家在四期的学术论文展中
收获满满,获益颇丰
那么,尽情享用最后的学术大餐吧
1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深入理解PBDB-T有机太阳能电池中
传输-界面-器件表现的关系
导读: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包含一类聚合物给体和一系列受体材料(富勒烯小分子,共轭小分子,共轭聚合物或是混合物),其溶液制备法操作简便,材料结构可调,在第三代太阳能电池中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其中目前给受体均为共轭聚合物的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制备过程不依赖过多环境因素,电池器件稳定性良好(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空气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等)这一在商业化中必备的条件而成为不少研究学者的关注热点。当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未来大规模量产普及化就不再遥远。
2
教育学院
VR/AR技术在中学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导读:虚拟现实技术(VR)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增强现实技术(A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它可以用来模拟对象,让学习者在现实环境背景中看到虚拟生成的模型对象而且这一模型可以快速生成、操纵和旋转,VR/AR技术具有虚实沉浸性、实时交互性、三维构想性等特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方式将感知世界和构建知识紧密融合在一起,逐步将VR和AR技术引进教育领域,这也体现出技术是为教育服务的。zSpace就是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开发的桌面式设备,具有沉浸感和交互感等特点,能让使用者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建构和课程学习。通过前期对文献的整理,以及一线教师的访谈分析,对现阶段生物课程的现状以及zSpace在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教材、学科课程标准与zSpace的特点,对相关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并进行实践应用。
3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Simultaneous Manipulation of O-Doping and Metal Vacancy in Atomically Thin Zn10In16S34 Nanosheet Arrays toward Improved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同时处理原子厚度的Zn10In16S34纳米片阵列中的0掺杂和金属空位
可以改善其光电电化学性能
导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同学们首次合成了Zn10In16S34超薄纳米片,使用简单的低温热处理方式在光电极中同时引入空位(Zn和S)和掺杂(O),提高了光电极的载流子分离能力,减少了体相符合,增加了载流子浓度,延长了载流子的寿命,使得表面阻抗大大降低,从而有效提升了光电化学性能。本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F:12.26)上。
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期推送的论文完整资源哦
(提取码:3elw)
四期学术论文展到此就要落下帷幕啦
相信大神们的论文会给你启发
科研学术,道阻且长
一起加油吧!
期待在明年的论文展中看到你的作品~
再次感谢所有相关学院(部)
参加学术论文展的小伙伴!
素材来源 | 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教育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案 | 李智鑫
责任编辑 | 李智鑫 衣俊达
审核 | 胡玮 沈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