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研会风采 | 家乡百景图——“我和我的家乡”活动作品SHOW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苏大管院研会 Author 苏大管院研会
往期回顾
当初踏上离家求学的路途时,
也许不曾有人意识到,
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在外求学的日子不断累加,
然而对家乡的情谊却不曾递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美景姿态万千,各有各的妩媚与秀美,每幅画面、每段文字都流露出远在他乡的游子情怀。
接下来,就跟着苏小研一同走进家乡百景图中,走进每一段与家乡的故事里。
我的家乡——扬州
—地方政府与社会管理 胡雯
回到高邮,最令在外游子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阳春面。
不比苏州细面的精致,高邮的阳春面特别亲民。
主要的配料很简单,有酱油(必须是煮过的,家家的配方不一样)、猪油、虾籽、黑胡椒(必须是中药店里研磨出来的味道才够香)。
价格更亲民,一份三块,大早上骑着车赶时间去上班的、去上学的,都会为它驻足停留,有条件的加一个煎荷包蛋,再来一碗热豆浆,六块钱就能吃得咂嘴。
在高邮可能除了挂着高邮特产买鸭蛋的,最多的就是面馆了。
高邮开了几十年的面馆不在少数,滋润了几代人的味蕾,地道的面馆都是用的白色搪瓷碗,碗里盛好小料放在咕嘟咕嘟沸腾的热锅里走一遭,这样猪油、虾籽、酱油、胡椒才能完美融合。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喜欢的面馆,早上的高峰期,街头巷尾架起一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面馆前人头攒动,但高邮人站着都要叉完一份的阳春面。
这样的一天才算完整。
—凡平
我的家乡——常州
—泊宁
很骄傲的介绍下我的家乡——张家港,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设立张家港市。
我家所在的村落依江而建,房前是恢弘旷野,高压铁塔都能自成一道风景。
有时暮色四合,行走乡间,常觉星月隽永,野旷天低。
房后就是江堤大坝无数次的漫步,奔走,随想,呐喊,江水无言,倾听着我成长的喧嚣。
—zsy
我的家乡——常熟
以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致荡涤人心,
以素净雅致的人文氛围熏陶品性,
这是独一无二的城市,是我的家乡。
—空谷有音
镇江,古为九省通衢、军事重镇,照片上的西津渡是镇江的历史名渡。
宋代王安石赴京经由西津渡,曾留下名篇《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行政管理 邱玥
《花片集:属于春天的清新与艳俗》
摄于三月初三
暮春艳阳天
转眼秋至,
花草已败,
但思乡愁绪从未消逝。
—行政管理 毛辛颜
家乡潭溪山
小桥流水
—行政管理 刘静
春夏限定
秋季限定
冬日限定
—行政管理 项金玉
哈尔滨不止是冬天,不仅仅是冰雪和寒冷。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很美。
我和家乡的一年四季:
春天赏花,夏天郊游。
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大雪。
—行政管理 杨航
我的家乡——文都桐城
这里是百年名校,坐落于安徽省桐城市。
由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在这里无数学子圆梦,百年的文化底蕴使它成为桐城文都的标志性的建筑。
与它为伴的是一颗百年银杏树,一起欣赏一下它的魅力吧!
吴汝纶先生亲笔提的字:
百年银杏树:一地的金黄,岂不美哉!
桐城东作门:
桐城旧有隋同安土夯城,颇具规模。
六尺巷: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马克思主义哲学 汪璇
我的家乡——俄罗斯
阿斯特拉罕的晚霞
—政治学 Dolgueva Kristina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最南端的一个小县城—商城县。那里不富有,但胜在山清水秀,生活清闲。
这张图片拍摄于今年疫情解封后不久,在县城高中后面的水库堤坝上,乘着风和日丽,很多人都来放风筝。
看到这个风筝摊,顿觉生机勃勃,就好像疫情过后,被唤醒的中国。
—政治学 许卫婷
亦雨亦城
又逢微雨。虽是在南京不常遇见。
其实我确然不喜欢雨,尤其厌恶暴雨,因为它总是把一切计划、安排甚至情绪冲刷殆尽。
我是个自小企盼并热爱阳光与光明的孩子。然而热情惯了,总也需要些冷静吧。于是呢,些微薄雨算是恰到好处吧。
让雨丝漫延至心间,将心灵缓缓地荡涤一番。然后,一切多余的情绪便在雨境中缥缈。相反地,心绪与思绪却似涟漪般扩散……
薄烟细雨,总让我想到那座城。或者说,这个词是委实适合这座城。
不论如何,我与雨也还总有些缘分。一个微雨的傍晚,我降临于城一隅的一个小镇。这座城孕育我生命,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分娩我身躯。然后,上小学、升中学,以至成人礼,也总逢到些细雨。像是商量好的,此日的神与彼日的神约定好,以雨为烙印,将这些断点,痕刻于人生的轨迹。大学入学,没有下雨,碧空晴日。一路前行,我也心情尤好。直到一切停当,望着父母远行的背影依然遥招着手,我突然感到心宕下了,倏然意识到不再那么容易见到了,因为已经是两个城市了。
原来,神没有遗忘,它在我心中悠然下了场细雨。就像贵树在璀璨星空下面对着明里温柔的唇,瞬间明白了宇宙与永恒的意义,我也方才幡然醒悟:神为我安排那些断点,是提醒我时刻记得。
这是一个多么巧妙的巴甫洛夫实验呐——细雨伴风,风中飘絮,絮似思绪,念那座城。
于是,我知道我已与那座城分不开了。就像双生子般,身心相融,即使分隔,仍心心相印。
于是,我也明白了,虽然我尚不知自己的未来在哪,但最后定然会叶落归根。年龄渐长,就会越发懂得狐之正丘首的意义。
有人说,叶落归根,便是真正与桑梓融合了。我也曾幻想过,魂归故里后,便能拜谒历代名家。与伯虎谈书画,与子胥论治国,与希文忧国民,与阖闾比雄心,与沈周学隐逸。
然后,一切的记忆,便如羽翼般飘散,斑驳在古城墙,徜徉于小河道。那样,我的身与心,魂与气,便真正与这座城俱为一体。
时常,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因而,我尤为追求纯粹。依此看来,南京便是种悲哀——那从骨子里透出的半分北方的刚烈,半分南方的婉约,然而两者没有恰当地融汇,却只是物质般地搀杂。于是,从文化到文化的跳跃便显得格外突兀。
但那座城不会。一切的转换、渐近都过渡得十分自然,可谓浑然天成。于是,不论你走到哪、做任何事,都不会感到心怵。诚然,在此作比,绝无刻意贬低第二故乡之意。但至少,我知道,我不属于这里。
雨依旧下着,也还会再下,心中的一个空档,便继续为那座城留着。没有魂牵梦萦,没有朝思暮想,只是默默地存在。
好了,不说了,要落泪了。真想念那座城啊。
辛卯大雪亥时 于南京 致苏州
—MPA 唐子序
一段段文字中满是对于家乡无法割舍的深情,
一张张照片承载着各地独特的风光与人文情怀,
然而更多的,是那些细碎的、温暖的,与家乡的共有的回忆。
或许,每一处水土本无情,只因有人才有家乡。
尽管远在异乡,但人若心安且有情,处处点点皆为汝乡。
消息来源 | 苏大管院研会
责任编辑丨姚钰 路莎莎 夏仲文
审核 | 胡玮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