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特刊】品 "味道" 且心賞

查看➝ 苏氏信息平台 2023-11-12

点击上方"天下苏氏信息平台"关注我们

品 "味道" 且心賞

蘇晉雲

        蘇姓文化是多方面的,它溶入于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与之是一個相互和諧的整體。品味蘇姓文化須分析開來看,說它某部分是實用的活動,某部分是科學的活動,某部分是美感的活動,為正名析理起見,原应有此分別,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蘇姓文化作為"全人格"的人生見諸于這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它們雖是可分別的但却不是互相衝突的。因為在蘇姓文化的人物中每一位特立的人物,都有其特殊環境上的個性,和人格特殊位格上的特性,我們可從歷代蘇氏宗祠的"世澤"二字中去悟道、品道、味道。倘若,這些歷史上的蘇姓人物,他們是生活在同一時空中,他們會不會沒有組織原則,相互拆台,勾心斗角,為名利色權而心懷窺測⋯⋯,愚想他們不會,為什么如此肯定地說不會?因為,他們都是推動人类歷史發展的鏜鏜錚骨人物,他們都是中國哲學行為上的至高典范。他們:行以品道,文以載道,格以殉道,灵以化道。我們只要去一一對應,這些人物個個都能對號入座。愚今品"味道"且心賞,實際上是在說,蘇姓文化歷史人物中的一位先祖:蘇味道。現在網絡資訊發達,蘇味道何許人也,只要上網一收就有很多資料,但資料并不等于智料,資讯也并不證明智訊。要研究蘇姓文化中的蘇味道,我們要從他時代背景的脈絡中去探索,滌取歷史的精華,在他為官從政、為文從藝的格調上,以及對後世產生的影响上去感受他,為什麼他的后裔子孫們,哪怕落魄了被貶了仍不失世家子弟的士子骨氣?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這種作品可以是藝術的,也可以是不藝術的,沒有一定不意的。猶如某一塊頑石,這塊頑石怎麼會知道哪一個人把它雕成了蘇武、蘇頌,抑或還是蘇味道、"三蘇"或是蘇緘,這一座座偉大的雕像,而另一個人卻不能使它"成蘇姓文化之器",是石頭成就了蘇姓文化的人物?還是蘇姓文化的人物成就了石頭?分別全在于性分与修養。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因為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句)"據鞍雄劍動,插筆羽書飛。"(杜必簡贈·蘇味道句)注:杜必簡是杜甫的爺爺,杜甫的爺爺雖然恃才骂過蘇味道,但蘇味道純厚超群,氣質溫淡,從不還嘴,是故人格上的真文人相惜相重,杜必簡逝后他的墓志銘還是蘇氏門中的大手筆宰相蘇頲為他作的。歷史的幽默既不虧待杜必簡大人,送他一個孫子杜甫;也不虧待蘇味道大人,送他后人唐宋八大家之"三蘇",這二人的福份可真大了去了,可見善因的正果亦必在"味道"的純厚之中。


       這種善因正果的藝術完整性,在生活中可以叫作"人格"。人格忌俗濫,生活忌俗濫,文章也忌俗濫。初唐中的文章四友,"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文以載道,行儉識賢,文士相重,沒有一個是俗濫的。俗濫就是自己沒有本色而蹈襲別人成規舊矩。西施患病,捧心颦眉,自然真誠,東施沒病,強學顰眉,令人嫌恶,生活美于自然,藝術也是美于自然。"風行水上,自然成紋",生活的妙處如此,在什么地位,是什么樣的人,感到什么樣的情趣,便出現什么樣的言行風彩,叫人一見就覺其諧和完整,這才是藝術的生活。


        世上" 惟大英雄能本色" 世出武功蘇氏門生的蘇味道做到了。所謂藝術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人世間有兩種人的生活最不藝術,一種是俗人,一種是偽君子。"俗人"從根本上就乏之本色,而"偽君子"則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首名詩,也是"蘇氏宗祠"的風水格局,他詩云: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蘇姓文化的藝術生活就是有"源頭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中何來"天光云影"?就是因為沒有源頭活水,他們的病灶是生命的枯渴。而"偽君子"則于這種"俗人"的資格之上,又增一"沐猴而冠"的名頭伎倆。他們的特點不僅見于道德上的虛偽,其磁場氣息的不美之感,讓人嘴上不說,實質心中有數。誰知道風流名士的虛架之中,又掩藏了几多的行屍走肉?無論是"俗人"或是"偽君子",他們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藝術家在創作時所應有的天良之心。充其量只能算是喜劇中的角色。而生活一旦跌落到喜劇里面去的人,叫他如何藝術得起來?


        在藝術的人格修養上,品"味道"且心賞,乃是蘇味道對他所估定亊物的價值,他為官執政顧眼全局的高度,全以能否納入國家和諧的整體為標準,故蘇味道往往能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輕的,他也能看輕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某一事物時,他"味道"執着;在看輕某一事物時,他"味道"摆脫。執政的藝術能事,是不僅能見諸于味之所取,且還能見諸于味之所舍,而不囿于其處身行事,這就是測驗一個人在執政藝術上,智商高低的量品之級和區别之處。蘇東坡論文,謂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這是"舍得"二字的應用被揉合得恰到好處,藝術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對于世間的一切,都拿藝術的胃口去品味,而况蘇味道乎?合乎藝術的口胃者火樹可以變成銀花,不合藝術口胃者銀花也可以變成火樹。蘇味道不僅能認真,而且能擺脫,"星橋鐵鎖開",開的是什么?倘無心門對天門的暢開,古今元宵絕句第一人的美誉,中國文學史恐怕也不可能載上他吧?


        蘇味道認真時能見出他嚴肅,擺脫時能見出他通達。偉大的人生和偉大的藝術,都要同時并有嚴肅与通達之勝,蘇味道算得上是此中高手,泰山鴻毛,鴻毛泰山,如何置換,他牢記周文王的"戒警慎惧",拿捏精當。否則,不知在武則天的慧眼与法眼中,被"咔嚓"死過多少回,且斷了"唐宋八大家"蘇氏三家之根。

         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種作品,從倫理的觀點看,它有善恶的分别;從藝術的觀點看,它有美丑的分別。善惡与美丑的關係究竟如何呢?


        舉一例:就狹義說,倫理的價值是實用的,美感的價值是超實用的;倫理的活動都是有所為而為,就像蘇門的后裔子孫蘇青龍在祭蘇味道1370周年誕典禮,行24叩拜之大禮,前7后8中9拜,3趟8拜24,氣充汗盈,幸虧有這後生"龍擺尾",是故後生受禮訓、行大禮是倫理中的有所為而為,到了主祭、陪祭三躹躬,就是無所為而為。試想一下,讓那主祭二位老人及陪祭中的諸位老人家也行這24拜,只怕一把老骨頭折騰不起,且動作上也美斯為不美矣。而美感的活動則是無所謂而為。倘問仁義禮智信,何以為善,我們不能不着眼到,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這陽春三月,惠風和暢中祝福天人地三才的諧美,祝福來自海內外各地區蘇氏族群的幸福。世蘇中國武功聯絡處蘇振武主任宣讀祭文活動結束時,握着河北省蘇氏宗親會蘇士福會長的手,對諸位說了一句幽默的雙關語:"士福祝福"。美之所以為美,則全在美的形相之中。從廣義言,善就是一種美,恶就是一種丑。因為倫理的活動,在儀式上也可以引起美感的欣賞或嫌恶。因為"至高的善"還是一種美,故倫理活動也是一種藝術的活動,我們縱觀"蘇氏宗祠"分佈最多的廣東省各地的活動,從眉山"三蘇祠"到"蘇武紀念堂"抑或還是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活動,從一家一族到一國家。我們不能不說是神州之神這位宇庙藝術家善与美的創造。

         話再說回蘇味道,說蘇味道就必提武則天。蘇味道出生時,武則天正24歲,時值唐太宗李世民的佳美才人,倘從年齡上論輩份長蘇味道一輩,但卒的年份蘇味道与武則天生命同年終結。武則天薨前貶蘇味道眉州,為什麼貶他眉州而非其它州?我看也只有"無字碑"有知了。蘇味道一生的命運与武則天休戚相關,從其政治生涯的几度升遷來看,也在武則天的慧眼之中,武則天在帝王中是何等人才?單說華夏自蒼頡造字以來有漢字起,武則天敢為天下先,為自己正名造一"曌"字,且後世不得不認可,可見學問知識非一般,而死后立"無字碑",無字味道,千秋功罪,与誰評說?可見其遠見卓識不二般。愚今摘要簡約介紹,從如下几個方面我們來看唐武則天女皇時期的作為:


思想方面:大乘佛教八宗次第成立、道教大盛、佛教禪宗与淨土宗大盛。

制度方面:考選進士之外,增設多科以取士。

史官方面:建史館,開官修前代正史之例。

經濟方面:保值"大唐寶鈔"。

考選方面:考文科之外增考武科舉。

法律方面:唐律五百余條。

文史方面:初唐四傑,六朝文學之後繼;《通典》(文化史);"崔、李   、蘇、杜"等古近體詩進入全盛;佛教變文,古文運動興起。

書法方面: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

藝術方面:中西亚音樂美術繼續影響中國;敦煌彩塑、雕像等繼續發展。

科技与文化交流方面:醫藥孫思邈《千金方》;義净三藏法師天竺國留學循海道扺廣州回帝都長安,帶回梵文佛經四百部,譯經龍樹菩薩《勸戒王頌》、《無常經》⋯等。女皇則天御駕率君臣迎。伊斯蘭教、摩尼教等入華。雕版印刷術行。


        蘇味道能在這樣的女皇發展時代面前從政,教化推行,別的不說至少蘇味道在對唐歷史的發展,感性与理性的磁場共性信息上,与武則天是頻道相通而同步的。否則他如何官至鳳閣鸾台平章亊,執掌最重要的職權?然而,武則天也深恐宰相的權力太大,難于控制,則把相權分割成几個塊面,首創女皇專權,集體負責制,遂使宰相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以達平衡。而對蘇味道的升遷与考察,正是通過武則天科舉取仕方面的通道,歷任州縣官職,繼而晉職台省而被選拔為相。


       《太平廣記》卷146《定命錄》中載 :蘇味道有三次應得宰相三品職位,但他堅辭了。武則天問其何因?味道答曰:"臣知不合得三品。"武則天讓他走几步看看,蘇味道走了几步,隱透氣宇軒昂,則天慧眼然也,卿實道今起得三品。"蘇味道哪還能再敢堅辭不受,于是叩謝隆恩,天子門生受大寵,禍耶、福耶?蘇味道謝恩,內省更加慎惧。


         關於《新唐書·蘇味道傳》、《盧氏雜記》、《唐語林》中都有如下這一段記載:"蘇味道初拜相,門人問曰:方事之殷,相公何以燮和?"愚發現各版本中同時出現這一句"相公何以燮和"?這個"燮"字,引起了我的兴趣,這個字可是解蘇味道"模梭宰相"真相的一把鑰匙?燮(諧音三聲:xie泄,廣東話粵語聲念:攝)查考王力先生古漢語字典:"燮,xie蘇協切,入,怗韻,心。葉部。調和。爾雅釋詁:燮,和也。"《說文》"燮,和也。論道邦經,燮理阴陽,言語調和,協調各部門工作,燮理政務,燮和天下。"真是別有洞天,豁然開朗,言他模梭宰相,又是怎樣,愚見未必貶義,武則天時期多少人禍遭殺身之罪,蘇味道能夠在艱險的從政生涯中知識、見識獨樹一識。他能夠精讀武則天,讀懂武則天,能夠在武則天心思意念的矛盾衝突中,在復雜多變的時局中觀出天象,手指頭扳扳看能有几人?還真是無出其右。他知道一切規定對武則天來說都是否定,天機不可洩露啊!不模梭的結局,在別人眼中看來風光無限的鳳閣鸞台平章事之宰相大椅,在他眼里就是他闔家身首兩异的葬身墳墓!孰輕孰重?歷史上參透曹孟德心思的楊修是怎麼死的,荀彧為什麼能全身而退。身為三品大員的蘇味道怎會不懂"燮"与"調和鼎鼐",這個望文生義的關係和治理國家的道理?不然如何對得起這"味道"二字,他心中一噤,在武則天面前,他唯能"燮和",做好宰相這位高級厨師了。


       我們從蘇洵所撰寫的《蘇氏族譜》中可以探知,從蘇武到蘇味道這條世家子弟的脈絡,蘇味道王佐之才的從政學問,是不可能沒有熟讀過《春秋》、《左傳》、《史記》、《漢書》等。而"燮和"作為政治學和社會學的意義,說蘇味道"模梭"是外在,而其內在的核質是要在千變萬化的度之內把握"味道"的"中庸"。歷史是一面多棱鏡,只有從中國哲學的最高境界:"無可無不可"這面大光鏡下,去透視蘇味道才是最公正、最客觀、最准确的,才能從"模梭兩可"的模糊中去返精到。"陽光下從沒有新鮮的事","模梭兩可"哪怕演繹成當今社會新聞實况直播,面對世界各國記者對政治敏感問題的尖銳提問,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只能臨陣抉機說:"你懂的"!而"你懂的"這位祖師爺就是蘇味道。


        曠古到今,不管是誰,凡在蘇姓文化中能稱得上人物者,此人身上一定具有中國文化的象征。蘇味道能以不變應萬變,味透武則天,從宰相之位的有執有失,到無執無失,且善終身,世澤眉山,這不正是天道賜予他智慧的超群之處嗎?今讀史,赴欒城,品"味道",且心賞,倘說蘇味道的特點:"宏觀、模糊",那么這正是他歷久彌新讓人心賞的"味道"之處,人盡可云"模梭兩可",而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喧嚣塵世中愚清心地仰天獨白:德行兼备" 蘇味道!

        注:此文拙成,正值2018、5、1,愚自4、27日作為廣東省武功蘇氏宗親會、深圳蘇氏聯誼會的代表,參加了紀念蘇味道誕1370周年紀念活動,及河北省蘇氏聯誼會成立大會,愚也僅代表廣東省武功蘇氏宗親會全體同仁、深圳蘇氏宗親聯誼會全體同仁,向石家庄市欒城區人民政府、華僑聯合會、文化局、河北省蘇氏聯誼會,表示深深地致謝和敬意!囿于學識拙文倘有不當之處,萬望專家學者教正。順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喜樂安康!

          愚生:蘇晉雲2018、4、30於雁棲湖畔

如果你姓苏留言说说你的地址、字辈并在留言处互动交流!

投稿方式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中脉远红镇痛护具,让你告别身体的伤痛!微信号15013005280

天下苏家古今事,尽在苏氏信息台。欢迎投稿、阅读、写留言、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