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文物,浙大一直在行动!
巴黎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正搭起脚手架进行维修工程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火势蔓延速度很快,难以控制。在紧张围观的人群注视下,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尖顶被烧断,坍塌倒下。
标志性尖顶倒塌
据最新消息显示,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和部分玫瑰花窗被毁。不幸中的万幸是,“圣母院中所有的艺术品都被保存了下来,大教堂的宝藏是完整的。”巴黎圣母院文物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费希尔表示,巴黎圣母院大火所带来的损失巨大,重建圣母院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800余年的人类文明经历了一场惨痛的浩劫,网友们痛心万分,有人说:“还没来得及去看看,这场大火告诉我们,想要去的地方就要去,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做,想要见的人就去见,毕竟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有人说:“这场火灾值得让我们警醒,一定要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
那么,除了痛心与感慨,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留住文物
浙大一直在行动
在浙大,有一群人花了14年时间,参与搜集12250余幅传世名画,打造国画界的“百科全书”。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浙大人与海内外许多专家一起潜心守护、精心编纂的文化瑰宝。14年间,他们联络、走访全球250多家文博机构梳理了18000余件(套)中国历代绘画作品。拟搜集12250余件(套)现存的自先秦至清代的纸、绢(含帛、绫)、麻质地的中国历代绘画珍品。
其中国内藏品9000余件(套),国外藏品3250余件(套),许多作品都是长期深藏于海内外文博机构的国宝级文物。在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考证基础上进行编纂出版。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拟编纂出版总计200余册,截至目前已出版《宋画全集》23册、《元画全集》16册,《先秦汉唐画全集》2册、《宋画全集》(续编2册)、《明画全集》12册、《清画全集》2册,此外,《明画全集》文徵明卷4册已下厂印刷,《清画全集》石涛卷8册、弘仁卷2册正在印刷,即将装订,今年还将有66册左右可出版或进厂印刷。
专家表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古代绘画神韵的高精度、大开本图像文献集成。这部皇皇巨册入编作品丰富,画面精美,题跋、印章清晰,集鉴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于一体,为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厘清其真伪和流传提供了清晰、权威的传世图像,是研究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依托《大系》所积累的工作基础,浙江大学开始将书画整理范围从古代中国扩大到文化根基相同或相近的韩国、日本、越南等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2017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合作的《高丽画全集》(欧美藏品卷),以中、英、韩、日四语种全球首发。
2014年11月,敦煌莫高窟第220号窟——这个中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特展《原真记忆浙大·敦煌》上亮相。这件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中心与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团队历时4年合作完成的装置艺术作品,高保真地还原了敦煌洞窟里里外外的所有细节。
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始终坚持精准数字化和严谨考古理念相结合,人文艺术引领,数字技术支撑,在文物数字化的全程坚持“考古的立场、考古的在场、考古的标准”。“科技考古”是浙大近些年成长起来的特色学科方向。一批计算机学院等传统理工科背景的科学家“跨界”成为了考古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高保真”研究,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2015年,浙大数字化考古团队远赴西藏,对阿里地区的古壁画进行系统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阿里壁画:托林寺白殿》一书的问世,让远方的人们第一次获得了身临其境般欣赏托林寺壁画的机会。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的团队,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对托林寺白殿壁画的高精度全息数字化采集,获取了传统摄影方法无法取得的翔实图像资料。同时,浙江大学出版社依靠采集的大数据印刷出版的《阿里壁画》大型画册还获得了2016上海出版印刷金奖。
浙大科技考古团队在托林寺白殿的工作场景
2017年,浙大团队又为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木船建立了高保真三维数字模型,为宋船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打开了新的通道。
浙大科技考古团队测绘工作现场
2018年,位于山西大同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第三窟,被原比例、高精度复制到千里之外的青岛。文献记载,它开凿于北魏,是可容纳3000余人的大型塔庙窟,形制罕见,我们熟悉的那尊阿弥陀佛高10米,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前后历时两年,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真正实现了云冈石窟第三窟1∶1还原,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大体量的文物复制工程。窟内既有气势宏大、雕刻精美、形神兼备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制,同时还还原了石窟历经千年风化的痕迹。
九层神庙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公布的“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是加德满都的地标性建筑之一。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严重损坏。2016年1月,中尼两国政府换文,中国政府承担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该项目被列为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震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鉴于浙江大学在文物数字化考古调查记录方面的工作基础和优势,同时也是国家文物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尼泊尔国家考古局和文化旅游局的邀请, 2018年10月,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赴尼泊尔参加中国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
中国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工地外景
东北角塔复原构件整体多图像三维重建采集作业
据了解,尼泊尔二期已于今年初启动,浙大团队的主要工作将围绕两大块展开,一是在九层神庙工地,重点记录东北角塔、西南角塔修复过程中的隐蔽工程,以科学系统地展示中方对修缮工作。二是在尼泊尔国家博物馆,全面系统记录在中方的精心组织下,尼瓦木建筑构建选配、搭套的流程。并对九层神庙典型性构件进行了三维数字化采集记录。
2013年10月,由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持编纂的《中华礼藏》首批礼学文献整理成果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礼藏》项目旨在通过对海内外现存传统礼学文献的搜集、整理、校勘、研究,按类分卷出版,最终建构中华礼学文库。
2014年,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曹锦炎、吴毅强博士完成的《鸟虫书字汇》获得了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鸟虫书是篆书的变体,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镈上。曹锦炎和吴毅强新考释出的疑难鸟虫书单字达数十字之多,并且对全部器物的每件鸟虫书铭文逐一释文,不仅刊布拓片,而且一并刊布彩色器形照片。图版出处、著录经过、参考和引用书目及论文索引等详细数据也详加注明,开创了一种学术资料整理出版的新模式。
大火无情,悲剧已经发生
但悲剧带来的不应仅仅是伤痛,
更重要的是从悲剧中吸取教训。
保护文物古籍,浙大始终在行动!
也期待更多的你们
加入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中来~
内容整合自人民日报(ID:rmrbwx)《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塔尖倒塌的那一刻,太心痛了!》、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浙江大学官微往期推文 、求是新闻网、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网
内容搜集与整合:李灵 | 金云云
今日编辑:芷凌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2.半个月3次!浙大频频登上《人民日报》是有哪些重要的事儿?
点个“在看”,和浙大一起留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