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写给即将开课的你:灾难、信念与当代中国青年
写给即将开课的你:
灾难、信念与当代中国青年
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你还好吗?想到又要与你见面,虽然还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虽然只能通过网上课堂,但我依然激动万分。
我们学校是按原计划正常开学的,可我却觉得与你相隔了一个世纪,我们彼此隔绝,但却前所未有地牵挂着对方。这样的日子实在罕见,而这样的日子也给了我们一种新的体验:它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存在于21世纪的中国,存在于一个彼此命运高度关联的时代。我相信历史不会忘记庚子年的春天,但我更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这个春天,不要忘记这个春天给予你的所有生命经验。
01
灾难
疫情之初,我给几位武汉的朋友发去微信,收到他们安好的反馈,甚至调皮的胡侃,我很放心——这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举重若轻是成大事者多有的气质。我还频频被全国驰援湖北的新闻打动,深感陌生人之间的特殊“会面”,恰说明了文明的意义。同时,我也看到一些海外媒体的报道,它们把新型冠状病毒加以“中国”或“武汉”前缀,甚至使用“东亚病夫”一词,让一场本为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瞬间转化为地域或民族的对立。这真是让我不知作何言语。“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清末诗僧巨赞在杭州灵隐寺给日本友人写了这样两句诗。在他那里,朗朗乾坤,芸芸众生,都是彼此关联的情感,生则俱荣伤则俱哀。可为什么到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人群与人群间却仍有如此深的成见?原谅我很难在这里追问这一话题。但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灾难面前,人类理应结成一个坚实且温暖的命运共同体。疫情就是战争,不幸的是这次战争的前线在中国,所幸的是战争的后方是全世界。
小浙同学,你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场灾难!它的意义绝不只是“某些人该死”,更要紧的是——“我们要站出来!”我确实很难忘记那些逆光者的笑容,忘记那些捐赠者的言辞,忘记那些为世界铸就抗疫长城的、与你我一般无二的血肉之躯。他们如山一样高大,恰衬托出某些“键盘侠”犬儒式的低婉哀鸣。
杭州亮灯为武汉加油
02
信念
你还记得《流浪地球》吗?杭州沦陷了,北京CBD一片死寂,上海东方明珠被冻成了擎天的冰柱。可是,地下城里的刘启和韩朵朵,还是想到外面看看。这会不会多少有些类似这段时间的你?如果你也想出去浪,我劝你还是谨慎。侥幸与轻慢,是病毒得以肆虐的理由之一。
愈是在危难关头,愈要有敬畏之心。读书人,所敬者何事?我以为是知识与真诚。流行病学与公共医学是相当专业之事,面对疫情中的种种谣言,你要有辨别之心。而作为大学生,对知识的敬畏,却不应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在“兵荒马乱”中,用知识反思现实,为自己“开天辟地”。你一定见过武汉方舱医院病床上那位手捧《政治秩序的起源》安静阅读的青年,他是留美博士后,专业是高分辨冷冻电镜。他为什么要读如此跨专业的专业著作呢?我想,答案只有可能是出于对知识的真诚。只有真诚地信仰知识,相信知识来源于人民,又终将回到人民之中,才能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站起身来,迈开步子,走向前线。
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
03
青年
这段时间,我欣喜又感动地看到浙大医学院女生在接到“从一线撤下”的通知后,奋笔写下了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看到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或奔赴前线,或坚守基层;看到数不过来的同事、学生参与疫情防控,用他们的知识、信仰、身体,乃至生命,挡在了我们与病毒之间。他们中有95后的学生,也有45后的院士。其实,无论年龄,只要他们心底保有对人类未来的真诚向往,他们就不但是青年,更是青年中的典范。与他们为伍,我何其荣幸!浙大医护人员出征援鄂
最后,我还想告诉你,这个假期我对校歌中“尚亨于野”一句有了一点新的理解。这四个字来源于《易经》“同人”卦辞,说的是学者要以一片公心对应世事,就如旷野一般,“放之皆准,而无睽异之情”。但在疫情中,我却看到了光荣的校友们对它的新阐释,那就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小浙同学,欢迎你回到浙大的课堂,更期待与你相聚在启真湖畔。祝愿你在新学期勇猛精进,学业有成;祝愿我们脚下的土地春回日暖,万象更新!
老师:林玮
2020年2月12日
本文作者
林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座右铭
和光同尘,知敬并存。
内容来源:林玮老师丨浙大微学工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华晔
责任编辑:金云云
1.浙大“最强天团”快速到位!450余人全力参战!已收160余重症患者
3.120万网友点赞!武汉方舱医院温暖之声来自浙大这位女医生!
5.明日零时起,杭州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和市域道路客运!地铁发车间隔恢复正常
6.继续下降!浙江8地市无新增!浙大教授:黄金72小时!关键做好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