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校园、和植物“约会”…浙大又一宝藏课程来了!
你修读过在教室外上的课吗?
你有在课堂上解剖花草、
亲手制作各类植物标本吗?
你能认出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吗?
……
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黄爱军老师的
“校园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课上
这些,都能找到答案!
黄爱军老师
你可能领略过花的盛放,
但你了解花的全部吗?
在这门课上
你将体验种子与花的解剖,
从花瓣、花药、花丝,
到花柱、花萼、花托……
欣赏花朵美的每一个部分。
你可能感慨过春残花落,
但你想过用标本来延长它的美丽吗?
在这门课上
你将亲自压制、干燥、封存,
制作一份鲜花压制的贺卡与书签
留住植物最好的时节,
保有它最永恒的美。
课堂上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画
走在求是园中
你或曾陶醉于林荫道上的桂花香,
又或惊艳于启真湖畔的梅花,
但你研究过它们的植物习性吗?
在这门课上,
你有机会走遍校园,
从此以后每天经过的花草
都变得具体、熟悉起来
十多年的沉淀
孕育出精品课程
虽然《校园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这门课开设的时间并不长,但这门课的诞生,可追溯到十多年前的一个偶然。当时,黄爱军就《植物学》的实验报告出题,要求同学们在校园里面寻找十种开花结果的植物,根据所学,对植物进行解剖,然后完成实验报告。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做法大获好评。于是,开设一门与植物相关、具有实践性质的通识课程,便在黄爱军心里埋下了种子。
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不论是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们做的关于植物识别的SRTP项目,还是举办植物画竞赛激发出学生们对于植物形态的兴趣,都宛如无形的推手,推动着这门课的产生。终于,2018年浙江大学启动重新申报所有通识课程的教学计划,老师们抓住了这次机会,《校园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这门课便正式诞生了。
把教室搬到校园
大自然就是课堂
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校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先在教室内学习有关校园植物的理论知识,再由老师带领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调查。
带领同学们认识校园植物,黄老师有她自己独特方法:从数量多的开始,把数量多的植物放在前面讲授,将数量稀少的校园植物放在后面,如此一来就方便了学生尽快熟悉这些植物。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是卓有成效,“大自然就是课堂,看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虽然课程范围是校园植物,但对于人工布置的花卉,老师是不做要求的,比如教室门口的盆栽等,因为这些绿植年年都会发生一些变化,难以辨认。这样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核难度。
在校期间,由于课程总是安排在上午三四五节课,有时校园调查活动结束时间较晚,有学生提意见表示上课到最后肚子很饿。黄老师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课后,她和一同开设本门课程的蒋金火老师合计,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精简,让学生们能早点下课、吃上午餐。
黄爱军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认识植物
迎难而上
网课期间的教与学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老师们需要在网上授课。网上授课的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为了不降低课程质量,黄爱军也想了很多的办法。
由于是直播授课,老师没有办法带着学生在校园里看到真实的植物,而该课程的目的和考核目标又是帮助学生们认识至少一百种校园植物。没有实物,只能用图片代替,为此,老师们不得亲自在课前到校园拍摄相关图片。
植物在不同时期,形态也会发生改变,特别是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老师必须准备至少三张照片,保证开花时期、结果时期都有涉及,有的植物特征不是很鲜明,甚至还要五六张照片。一百种植物,平均下来每周得学习二十种,光是收集照片,对照片进行分类整理,就要耗费掉不少精力。“这必须要做,无捷径可走,做教育,就是要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黄爱军老师这样说道。
在网课期间,因为环境的限制,老师上课用的课件内容也得比以前丰富得多,他们必须用更多的图片、动画以及学生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授课,这样才能让同学们隔着屏幕也能领略到校园植物之美与大自然之神奇。
为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植物,教学中还需要解剖花和种子。因为学生们没有条件亲自动手,所以在解剖过程中,老师的讲解要细化到每一步,让同学们看清楚、看明白植物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不仅如此,为了答疑解惑,老师需要事先录制好视频传送到课程群中。由于条件限制,找不到助手,老师只能独自完成录制,在手机的下方一边解剖一边录制,解剖和语音同步。后来在操作过程中,黄老师还发现视频的时间必须控制在五分钟内,否则无法传上课程群,这又对网上授课提出了挑战,为了将视频顺利上传,黄老师精简了视频内容,加快解剖动作和语言讲解,将视频精确控制在了五分钟内。
课后,黄老师会立刻回复同学们的私信,替同学们答疑解惑。有时候还会来一个课堂小测验,看学生是真的懂了还是一知半解。为的是让同学们真正能够学懂弄通。
当然,黄老师也对网课带来的限制表达了遗憾。“该课程不仅是‘校园植物识别’,更是‘标本制作’。”但是在网课期间,学生们缺乏专业设备的支持,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标本制作的条件,不能够制作标本,另一部分有条件的同学,也不能接收到来自老师一对一的亲自指点。这些遗留的问题只能在学生返校后解决。
“疫情期间,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到’校园,实乃大幸。”“通过这门课,感觉对校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又多了几分”“感觉学校很亲切,变熟悉了不少”“增长了见识,对世界的观察更细微了”“只学了植物识别这一部分就收获很大,标本制作一定很精彩”……
同学们制作的植物标本画
源于自然,忠于生活
“我们学习各种各样的课程,目的之一是将之倾尽至生活,《校园植物识别与标本制作》也不例外。”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机会主动去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美,丰富自己对植物的认知。
当我们漫步在校园里,路边的花草仿佛与我们也建立了某种微妙的联系,一枝一叶,一花一木不再简单地是校园中的点点装饰,而是大自然赠予我们心灵相通的礼物。
黄爱军直言,归于生活是这门课的终极目标,制作的植物画可以是挂在家中的艺术品,收藏植物标本可以是意趣兼顾的爱好,而植物,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同学们制作的植物标本画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似乎很难慢下来看看路边的一抹绿茵,嗅嗅野芳的缕缕清香。但在这门课上,大自然是你的课堂,一花一草是你的伙伴。还在等什么?一起来领略的校园风景的魅力吧!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微讯社 韩诗雨 | 马天雪 | 唐笑宇 | 华佳宁
图片来源:由采访者本人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唐笑宇 | 芷凌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2.重磅!浙江大学2020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3.从逐梦浙大到筑梦浙大,这位男生演绎现实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6.高考加油!五位浙大学长学姐集结分享最后冲刺阶段的宝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