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仍在忙,浙大这个实验室说这项研究等不得!

好好学习的 浙江大学 2021-04-21

昨天,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再次聚焦“三农”,

强调打赢种业翻身仗。

浙江大学一直以来

围绕“三农”发展前景问题,

多学科、多领域聚焦研究,

形成关键技术,解决现实难题。

这不,在这个春节,

浙江大学功能及特色水稻实验室的

6位研究人员特别忙碌,

他们在实验室里度过了春节。

他们为什么这么争分夺秒?

他们又在做什么研究?

让我们一起跟随浙江卫视的记者们一探究竟!


浙江新闻联播2月21日专题报道



  眼前这些种子,就是浙江大学功能及特色水稻实验室春节不回家,一直进行技术攻关的对象——宜糖米。可别小瞧了它,一旦研发成功,糖尿病人就可以吃上营养更集中,但不会增加血糖负担的大米了。



  虽然宜糖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高,但这项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没有先例可寻,而种子的筛选工作又必须在今年春播前完成,这对实验室的6位研究员来说,无疑是和时间赛跑。



  浙江大学生物物理学专业博士生龚婉欣说:“赶在春播之前把它们都测完,不然我们的育种进程就要推迟一年,我们等不起这一年。”
  种子的筛选监测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份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6位研究员要在三千份样品种子中,筛选出最合适的两份。为了增加准确性,在龚婉欣的这本笔记本上,对实验计划中每一个流程,都进行了详细记录。



  龚婉欣介绍道:“这个实验离不开人,它每隔一分钟就要加一次试剂,所以我通常一站就会站一个下午,其实春节留在实验室对我来说倒没什么,如果实验进展的不顺利就很糟糕了。”



  实验室的6人团队中,大多是90后学生,98年的周玉峰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刚加入团队不到半年,因为一直在田间地头奔走,已经让他的皮肤变得粗糙。
  他说:“我没想到进来之后什么都要自己做,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挖个土都挖不好。”



  原本在周玉峰印象里,种业研究是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只需和试管试剂打交道就行。加入团队后他才知道,原来种业研究所需的每一粒稻谷,都是团队自己种出来的。半年时间,这个曾经只会拿笔的学生,已经成了实验室里的农活小能手。
  就是在这些年轻人的坚守下,近几年,浙江大学功能及特色水稻实验室已经培育出十几种特色水稻新品,在春耕前收到了浙江各地种粮大户和景区的试种申请。



  实验室导师、浙江大学农学院吴殿星教授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做好了以后,可以从保障粮食安全,或农业生产环保等方面,对国家经济做贡献。我们科研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要牺牲一些节假日的时间,但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内容来源: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朱惠子 黄利伟)(内容有部分删改) 
今日编辑:伊文
责任编辑:叶鑫


推荐阅读


1.浙大追风少年!他是竺可桢奖学金和十佳大学生双料得主

2.你好,浙大人的“李焕英”

3.蹉跎日月VS废寝忘食,这位爱笑的学霸给出自己的破圈之道

4.今日雨水:一滴春雨万物苏

5.请给文内诗词填空,然后你会收到……

6.寒假爱学习!这三重大礼包,送给想要成为学霸的你


点个赞和在看,为他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