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请战,助力抗疫!你们,好样的!
冬日里的一场疫情
牵动了全体浙大人的心
而有这样一批人
主动请缨走向抗疫一线
他们就是抗疫志愿者
“我申请到防疫一线去”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医学生,让我上”
据悉,两天来,先后有824位同学主动请战,加入抗疫志愿者的队伍,经过集体培训动员分赴各校区开展信息采集、秩序引导、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总时长超过4700小时。志愿者们筑成了一堵坚固的墙
耐心的帮助与解答
为这个寒冷的冬日增添着温暖
让我们一起
为奔赴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点赞!
自发地志愿服务
真挚地感恩回馈
穿上防护服,深夜连续服务
步入多个校区的新生志愿者们
来自求是学院丹青学园的方能,是最早一批报名志愿者的同学。
即使是大一新生,他也冲锋在前。
穿着全套防护服的方能
25日晚上,他自愿报名前往玉泉校区邵逸夫体育馆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穿上全套的防护服,深夜连续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份挑战。经过短暂的休整,第二天一早,他又同一批志愿者前往西溪校区羽毛球馆检测点,继续他的志愿服务之旅。
“凌晨两点多,乘坐着印有‘浙江大学’字样的校车返回紫金港校区,我听到路人对我们大喊‘浙大加油’。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值了。”
刚来学校三个多月的他,还没去过玉泉和西溪校区,“第一次与玉泉相见,没想到是这么独特的方式。”闭环而又忙碌的志愿服务工作,让他没能停下来,好好欣赏校区的景色。他说:“今晚我们都是灿若星辰的浙大人,大家都在今天熠熠生辉。”
前往玉泉校区的部分大一志愿者
像他一样,还有无数来自大一年级的志愿者也主动请缨,奔赴各个核酸检测点参与志愿服务。
退役不退志
中国军人的使命担当
军营中,他们是英勇拼搏的好战士;如今,他们是冲锋在前线的志愿者。
“不论是现役还是退役,我们时刻准备着!在同学需要的时候,在学校需要的时候,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必定一往无前!”这是浙江大学退役士兵协会的会长谢波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
来自浙江大学退役士兵协会的同学们主动请战迅速组成一支退役士兵应急支援队,在体育馆附近分发了近千份盒饭并为在场的同学、老师送上暖胃的姜汤。他们维持着现场的秩序,十人先上,轮班执行,暂时没上场的同学积极争取:“还要不要人,我来换岗吧。”
五名退役女兵也加入搬防疫物资的队伍中,她们说:“在部队男兵能做到的,我们女兵照样可以,退伍了还是一样!”
“我可以”“随时准备战斗”“我们站过夜岗,我们来坚守凌晨的工作”,从接到通知到集结工作,到站上前线维持秩序,他们肩负起了军人的使命,扛起了军人的担当。绿色的军大衣在“灿若星辰”灯的照耀下,格外亮眼。
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
青志成员在行动
作为浙大青志的一员,来自经济学院的方炳霖承担起了组织赋予的使命,加入了抗疫志愿者的行列。
成为一名“为志愿者服务的志愿者”,这一次,是别样的经历。25日晚7点,他接到指令,去小剧场给即将出发的志愿者搬运并发放食物补给。晚10点左右,他又受命,导引卫健委专家前去各个采样点查看医疗人员与志愿者的工作情况。
在防护专家的耐心指导下,方炳霖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虽然冬夜的紫金港寒风扑面,但他心中涌起的是阵阵暖流。从下沉广场准备去体育馆的时候,有两位做完核酸的同学骑着车,向他们挥手致意,说了好多声“谢谢你们”。
看见防护服,就是看见了希望;听见声声致谢,就是听见了前行的鼓励。志愿出于自发,感谢出于真挚,这一切,都给方炳霖送上了温暖与爱。
方炳霖的朋友圈
汇聚力量
距离从来不是阻碍
来自浙大各个院系的青年学子从四面八方聚成一支能吃苦,敢担当的抗疫力量。
在“电气学院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群里,志愿者招募消息发出仅半小时,志愿加入的同学已超两百位,并且人数还在不断上涨。
“有需要就叫我!”“算我一个!”
“这样能让师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没有什么。”此时此刻,志愿者们已经做好面对风险与挑战的准备。
距离从来都不是阻碍,各地浙大师生手牵手,心连心,将共同筑起防护的铜墙铁壁,为学校恢复正常保驾护航。
穿上防护服,奔赴最前线
我们是灿若星辰的浙大人
寒风彻骨之夜
你们穿上防护服
站在人群中
忙碌到深夜
灯火通明的求是园
因你们的无私奉献更加温暖
白色防护服
绿色军大衣、红色马甲
都是求是园里最鲜艳的颜色
灿若星辰的你们
脚踏实地,无私奉献
你们的背影
放心踏实
你们的名字
真好听
感谢有你!
浙大,加油!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欧阳雨轩 | 彭静怡 | 傅航颖
图片来自被采访者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3.浙大邵逸夫医院,矢志创新,追求卓越!4.九十五华诞,祝李政道学长生日快乐!5.深切缅怀!浙大数学家朱良璧先生逝世,享年108岁6.浦老师,一路走好!抗击SARS、甲流、新冠的最前线都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