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大邵逸夫医院,矢志创新,追求卓越!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05-14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全校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之际,开辟服务“国之大者”专栏,深入挖掘浙大人主动担负时代使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故事,阐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与势、人与事、情与理,皆是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汲取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的蓬勃动力。今天,一起来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故事。
打开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单,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11名、稳居A++序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格外引人注目。

与众多历史悠久的老牌名院不同,浙大邵逸夫医院仅用27年便成长为“国考”优等生,并结出累累硕果:连续两年中国医院综合排名榜进步最快榜全国第一;全国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成果;全省第一家医疗机构获得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全省首个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磅落户;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全国唯一一家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新增呼吸内科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


浙大邵逸夫医院缘何在如此短时间发展迅速?是什么让这家医院顶天立地、永葆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又是什么让这家医院在大浪淘沙中风华正茂、卓尔不群?


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坦言,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依靠“三驾马车”:第一,创新意识,要立足国际化持续创新引领,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次,人文意识,对患者、对员工要有温度,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制度意识,要“顶天立地”,跳出医院发展医院,这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庆春院区五期工程项目图,目前医院以庆春院区、下沙院区、双菱院区、大运河院区、绍兴院区五大院区为核心,形成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单体多院区发展新局面。



国际化:全球视野 创新引领





钱塘江畔,庆春东路3号,在冬日暖阳的映衬下,一座以杭州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茶园为设计灵感的新地标建筑——浙大邵逸夫医院五期工程,拔地而起。不久后,这座一举拿下美国建筑师协会最高荣誉公众选择奖的建筑,将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提供国际化医疗保障。


走进浙大邵逸夫医院,这种“国际范儿”充盈在整个就医流程中,大到过程,小到细节,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浙大邵逸夫医院1994年正式运行,是中国内地首个港资捐助、省政府配套建设,最早引进国际先进医院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的现代化、国际化公立医院。


国际化是这所医院与生俱来的独特基因,通过持续创新,内化在管理理念国际先进、诊疗技术国际前沿、患者服务国际理念、人才培养国际视野等方方面面。


建院初期外国专家合影


作为中西方管理文化碰撞交融的试验田,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开院前五年由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全权管理,刻下深深的国际化烙印,在全国首创“门诊不输液”“病房不加床”“一人一诊室”“ Attending负责制”等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推动医院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运行。


结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针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是回肠保护性造口术,但治疗周期长、需二次回纳、并发症多。针对该临床痛点,蔡秀军带领团队最新发明的支架法肠道转流术,打破全球沿用166年的传统方案,避免吻合口漏及再次回纳手术,大大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不挂大便带,还少遭一茬罪,这趟杭州行来得太值了!”日前,家住重庆罹患低位肠癌的朱女士慕名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接受了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支架法肠转流术,术后6天顺利恢复出院,术后3周在门诊拔除小肠支架转流管后恢复排便功能。目前,支架法肠道转流术已成功应用于全国上百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这是一种勇闯“无人区”的技术创新,更是一种国际视野下的人文关怀。正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痛苦与诉求,才由此不断开拓新的技术手段,产生新的转化成果。从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突破,已成为邵医人的自觉行动。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技术创新始终与国际同频共振。对于年轻的公立医院来说,学科发展没有厚重的积累,因此医院提出“错位发展、精准微创、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发展方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引领中国及世界微创外科的一面新旗帜


医院在国际上首创完全腹腔镜下采用绕肝带捆扎替代肝脏离断的二步法肝切除术、首创姚氏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首创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国际率先研发腰椎后路小切口技术等,相关学术成果获国际顶级学术杂志Nature专题报道;填补了国内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完全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技术空白,在生殖微创领域技术引领全国创新、生育力修复重塑与辅助生殖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医院腔镜手术量和机器人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80%,远远超出国内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国际首例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获 Nature专题报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浙大邵逸夫医院微创学科的凌云壮志远不止步于自身发展,而是用实力、创新与果敢推动全国微创医学的腾飞。近日,医院再传喜讯,全国微创领域首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磅落户,中心将以临床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工信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创新研究,建立全链条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以实现我国微创医学飞跃发展,推动我国高端微创装备国产化,部分优势领域实现由进口国向输出国转变。


国际视野筑就创新引领,大医精诚尽显使命担当。在助推微创医学比肩国际同行的同时,浙大邵逸夫医院还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在呼吸疑难与危重症的临床诊治能力及技术、PCCM的建设、慢病防治与分级诊疗、临床教学与科研产品转化四大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为华东地区百姓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全球认可的海外医学生及住院医生轮转基地



有温度:以患者为中心 以员工为主体




庆春广场地铁出闸道往C口走,不远处就看到浙大邵逸夫医院为疫情防控工作而专设的地铁站内服务台,医院的员工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为患者一一介绍入院流程。


经过健康码、行程码查验后,穿过中心花园,远远就能看见门诊大厅前闪亮的标识——中国首家美国MAYO CLINIC医疗联盟医院,以及侧面几个鎏金大字——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环顾院内,芭蕉树、棕榈树、夹竹桃枝繁叶茂,池中鱼儿欢快嬉戏,银杏树已裹上一层暖黄。


邵医咖啡成为深受患者与员工喜爱的等候、休息场所


这片中西方管理文化交融碰撞的试验田上,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已深深融入血脉当中,在细微处彰显着爱与责任。2013年,院长蔡秀军上任,他将温度医疗再度升级,提出“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理念,全方位展现着医疗机构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人文化服务,让患者就医更温暖。在邵逸夫医院,对患者的服务细致到医疗行为的点滴。对于患者所有员工秉持“首问负责制”,用心用情来回应患者需求。在临床一线,穿着美丽康乃馨护士服的护士笑脸盈盈,她们根据患者需求,凭借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强大的支持系统,发明多项源于患者又服务于患者的国家专利产品。如发现住院患者怕噪音,发明“噪音智能分析与提醒装置”,打造无噪音病房;开发低功耗的无线温湿度感应器,实现24小时温湿度监测。再比如在CT室,为减少辐射暴露,为患者准备了铅围脖、铅方巾,为做超声检查的患者配备耦合剂加热器,定期为楼道地板打蜡等。


2018年8月19日,在中国首个医师节当天,医院颁出“杰出贡献医生奖”


互联网医疗,让患者就医更便捷。2014年,直面患者“看病难、看病烦”难题,邵逸夫医院率先启动“未来医院”建设,在国内率先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智慧化改造,“掌上邵医”打通所有就医环节,院内就医流程从4.5小时缩短至1.7个小时。2015年,医院率先在国内首家试点医保移动支付,从根本上改变大医院挂号、候诊、缴费排队长的“三长”局面。同年,医院又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系列创新被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


国际化诊疗,让患者就医更无忧。为了满足患者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提升疑难罕见疾病诊疗综合能力,作为中国首家美国Mayo Clinic医疗联盟成员,医院牵手国际顶级医疗机构Mayo打造“越洋门诊”服务,同时共建“国际罕见病诊治中心”,让更多患者在国内即可享受国际高端医疗服务。


“只有服务好我的员工,才能让员工更好地服务患者。”在邵逸夫医院,无论是手术室内的一双拖鞋、智慧更衣柜、独一无二的康乃馨护士服,还是热气腾腾的邵医咖啡,抑或是邵医讲堂、邵医教育学院、邵医之声,医院都努力从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个人晋升、出国进修等方面,为员工打造更为健康、温馨的成长、工作条件。医院连续六年获“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最新获评“2020年度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最受大学生欢迎医院”,六大维度都排在全国前列,这是对医院“以员工为主体”的最好认可。


员工共治的医护团队


有温度的邵医文化,对待“挑刺”员工的态度激励多处罚少,针对员工发现的医院内部的“瑕疵”,发现一例奖励一例。委员会制度让员工更有参与感,在邵逸夫医院,涉及医疗、管理、运行等管理制度有273条,每一条都是倾听员工意见后的审慎决定。“让员工有归属感、安全感、认同感,鼓励他们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才能不断改进,提升自己,造福患者,让医院办得更好,走得更远。”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坦言。



勇担当:顶天立地 共享共融




27年间,经过开放图强的决心和始终如一日的不懈奋斗,邵逸夫医院从引进、创新到超越,逐渐从活下来,站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


“跳出医院发展医院,是邵逸夫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是蔡秀军给出的答案,他解释说,公立医院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发展医院本身,而是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大政方针,切实保障好人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立地”就是要用首创精神、创新实践、切实行动贡献“邵医方案”,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央视经济半小时采访蔡秀军


这种敢于突破的首创精神与创新实践,贯穿于医院发展的脉络,让每位身处邵逸夫医院的人都会被一连串改革举措所震撼:


90年代建院便形成的“全院不加床”“一人一病历号”“门诊预约制”“门诊不输液”“全院床位统一调配”“主诊医生负责制”等制度在当下依然走在前列,并向全国推广


承担国家卫生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参与起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制定《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国家卫健委)、修订《GB医疗不良事件管理标准》(国家卫健委)等;


试点医保脱卡移动支付,推动国内实现融合医保的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


开展日间手术医保结算试点工作,有效促成全省“日间手术费用且相关门诊费用纳入住院报销,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费用纳入住院报销”;


颠覆传统医疗模式,打造 Medical Mall 共享医疗,通过更多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赋能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助力全民健康发展战略;


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打造健康中国县域样板;


上线国内首个以省级公立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区块链医疗应用,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区块链在医疗电子病历与科研数据领域应用的医院;


出于疫情防控需求,在全国创新试点“平疫结合”病房,一旦疫情来临,只需每个楼层加装一扇门,即可达到“三区两通道”的感染病房要求,为全国新建医疗大楼提供参考与样板;


最新研发能够自动识别增强CT影像中的肝占位,并进行良恶性鉴定、疾病分类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可有效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届时会面向全国进行推广造福更多患者;

……


邵逸夫医院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省内屈指可数的、300平方米面积的杂交手术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独创”到“推广”,邵逸夫医院从来不遗余力。正是秉持着这份初心使命,“邵医模式”“邵医经验”“邵医文化”“邵医技术”像种子一样播撒到浙江省、全国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对舟山许多海岛居民来说,如今不离小岛,就能享受到来自邵逸夫医院专家团队的诊疗服务。根据省委省政府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要求,邵逸夫医院医疗团在普外科专家梁岳龙的带队下“下沉”到舟山普陀医院,为当地医院带来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的同时,还坚持“跑岛”,为海岛居民送来实实在在的医疗福利。在江山,邵逸夫医院正在与当地政府一道,布局三省边际医疗高地,将优质的医疗服务辐射到周边省份。


签约仪式合影


在菲利宾、越南以及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自邵逸夫医院微创领域专业培训班会在线上如期而至,向当地海外医生分享邵医微创领域的创新成果。


当前,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康庄大道上,邵逸夫医院将继续不负韶华,奋楫逐梦



文字记者:卢军霞丨柯溢能 
图片由医院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陈福兴
责任编辑:李灵 | 周亦颖


推荐阅读1.九十五华诞,祝李政道学长生日快乐!

2.郑津洋院士:有担当的学者、有风范的老师、有情怀的浙大人

3.祝贺!浙大两名讲座教授当选外籍院士

4.老科学家的回答刷屏!网友: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5.让古籍“活起来”,浙大“智慧古籍平台”上线

6.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浙大5人当选!

点个赞和在看,为邵逸夫医院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