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门找宝贝,在校被宠成“宝贝”

奋发向上的 浙江大学 2022-06-06


开栏的话:2022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是学校立足新起点新征程、肩负新使命新担当、展现新班子新气象的关键一年。本平台特别开设“浙大新印象”融媒体专栏,全面展示各学院(系)在更高历史使命引领下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生动画卷,进一步弘扬求是创新精神,涵育校园文化,凝聚浙大人奋发进取的源动力和向心力,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科学学院。

当我们仰望星空

越会对脚下的大地抒发深沉之爱

当我们纵览历史

越会对沧海桑田的巨变充满好奇



时与空

水滴石穿

斗转星移

在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纵贯古今之长

经天纬地之广

都被一帧帧洞悉



共同记忆


在地科学院文化长廊上

悬挂着一张张毕业照

每一张毕业照

都有竺可桢先生的身影

竺可桢老校长亲建系科

涉水登山

自然为伴



“浙大无地理教授与历史教授,

故对于史地非增人不可。”

1936年3月10日

竺可桢老校长在日记这样记载

就在不久前他决定出任浙大校长

旋即考虑史、地学科的发展

师资引进的问题



“设立史地系案,

未讨论,通过。”

竺校长掌校后第一次校务会议

史地系迅速成立

正式拉开了育人大幕


千生三院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地质方向(含地球科学专业)

共培养本科生1061人,

三人当选中科院院士


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本科专业

施顶天立地之教

育时代英才之新

学院“一人一策”、

“一生一师”开展精耕细作



在地科学院

把所有的爱都留给学生

紫金港西区的新大楼

留出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尽情享受科研的乐趣



新知萌长



这是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先生

作为浙大1937级学生的学籍表

课程设计中蕴含

以地球系统思想为引领

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的传统



今天

学院立足地球系统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展深表融合交叉研究

围绕“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

“城市地下空间”两个重点领域

产生了大批引领性的原创科研成果


上山入盆,揭开深层油气宝藏奥秘



读石测水,发现超级火山喷发之谜



电磁成像,让三亿年前俯冲大洋板块无处遁身



感知微动,勾绘城市地下缤纷世界


沙海询证,揭秘塔克拉玛干近10万年以来环境演变


“伏羲一号”,赋能地球系统多圈层跨时空综合研究


大气探秘,揭开天气灾害和气候变化面纱



地学之爱


江山如此多娇

地科学院师生

走过山川

看过日月



如何让青年一代

树立起地学之爱?

老一辈科学家

一对一导

手把手教

面对面讲

播洒探索地球的种子



 “地学先锋”启新讲坛

双周论坛、十佳进展

一批批青年学人

投身科学、激扬天地


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

凝结着一代代地学人的心血和情怀

会发光的“竺可桢”石

自然界发现的第一个锂铝氧化物

象征竺可桢老校长倡导的求是精神

永远照耀着我们

星火传燃



“超级工程”


西气东输

关乎社会经济发展

护航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川藏铁路

支撑西部社会经济发展

杨树锋院士团队数十年来

带领学生服务国家战略

投身重大工程

测地量天、学海钻研

以身垂范、立德树人



这张合影

由正在研究青藏高原南北向裂谷的

师生途经此处拍下

看到比自己还要年轻的边防战士时

此行的同学感慨地说,

“他们就是祖国最坚实的脊梁,

是祖国边疆最坚固的城墙。”

……



科研育人

地科学院的师生在踏山行水求真知

扎根大地躬身行的创新实践中

用步履埋下坚定的理想

“课题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

师生不仅在野外同吃同住同行

更能够做到共思共创共进


求索时空



杨文采院士

每年都要抽出专门时间

与青年面对面交流

讲述承担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讲述取得重大突破背后的故事

他说:“我们要给中国人争口气,

靠科学精神,更要靠自己!”



同样在地图上

同样在“时间”与“空间”的交融中

学院还不断探索党史地图平台建设工程

基于多源、多维、多类型的党史大数据

融通地理学、地质学等学科知识

绘制党史学习教育地图

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如何汇聚发展力量?

党支部是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

学院建立党支部、系、所

“三位一体”工作运行模式

在同向发力中

在更高使命战略引领下

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形成共同学习提高、

共同讨论决策发展的工作格局



学院地质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天气学”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今天

越发清晰认识到

关键核心产业的上游就是学科

基础研究

越来越显示出价值与意义

当我们重新审视

脚下的地球

和身处的寰宇

越来越感觉到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留下解读过去的化石



地球科学学院将为官微的粉丝

送出10个化石标本

我们将抽取5位幸运读者

送出一枚化石标本



在留言区分享对地科院的祝福与展望

截止4月10日中午12点

点赞数量前5位的读者

也将获得一枚化石标本


文字记者:柯溢能

图片整理:祝琳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傅航颖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大师云集,干货十足!这场学术盛宴,一键直达→
2.从医学生到医生,“学”无止境3.全新口味、免费赠送……春日特别彩团限时供应!手慢只能再等一年!
4.这门开设40年的课程,教学生如何捕捉美5.瞧!浙大团队为大地披上霓裳羽衣!6.再道一声珍重,祝你毕业快乐!

点个赞和在看,为浙大地科院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