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藏不住了,浙大宝藏标本馆限量摇号!
形态迥异的昆虫
定格生命瞬间
晶莹璀璨的矿石
诉说亿万时光
……
里面有学科的历史
里面有浙大的故事
里面有文化的记忆
昆虫标本馆
近9000件被标记为可移动文物
走进紫金港校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
昆虫标本馆
巨型的通天标本柜映入眼帘
农科人百年奋进的时光记录在此
柜子缓缓摇开
一排排整齐的标本盒呈现在眼前
负责实验教学的吴琼老师介绍
“一般昆虫标本按照所属目科来进行分类,
农业昆虫标本则是按照为害作物种类进行存放。”
西迁路上学校搬到哪儿老师们就在哪儿的山上采集足迹遍布西南山区在简陋的环境下将捕获的昆虫悉心分类整理最后制成标本
回迁路上农学院教师宁愿扔掉行李家当也不扔掉标本这批珍贵标本才得以运回
请仔细看每个标本下方都有一枚小小的标签记录着时间、地点和采集人有些纸片泛黄有些字迹模糊但都见证了穿越战火、跨越时空的科教之志
植物标本室
流离岁月的团聚
2006年几经流转的八万多件植物标本历经岁月的变迁重新团聚浙里
2016年生科院师生重走西迁路在湄潭旧址采集与70年前相同植物的标本
历史观照现实小小植物标本承载一代代记忆于厚重的历史中凝聚生命之魅力
地质博物馆
汇聚在走廊上的地球历史
这其中仅仅是三叶虫便存有距今5.4-4.8亿年之间几十份阶段性化石标本石油马来鳄和陆龟群化石也十分难得被评定为浙江省可移动文物
1998年前后在竺国强教授、杨树锋院士的支持下学院收集了一批珍贵的标本极大丰富了馆内藏品构成了如今博物馆的大致雏形负责博物馆管理的刘艳老师介绍“除去购入的和老师采集的部分,还有一些由毕业生捐赠。”
一个最新的消息:矿石馆将于今年6月搬迁在紫金港校区成立新馆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地球科学的魅力诠释浙大师生的地学之爱
土壤标本陈列馆
不可再生的珍稀土壤
如青海4000米以上高山的土壤整段标本安徽黄山的山地垂直分布(山顶到山脚)标本为原土化系教授通过帮两省无偿分析土壤交换而来馆内的土壤样本代表性广、极为难得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教学价值
环境资源学院沈晔娜老师介绍“不同类型的典型土壤结构,在野外实习条件下是很难看到的在这里便能一目了然。”在土壤磁学性质环境演化研究中早期标本作为原始本底参比更是起到了独特作用
环境与资源学院正在新建中的土壤标本馆为华家池土壤标本馆的延伸和发展大厅中央设计中国土壤分布地图典型土壤标本和矿石标本有序分布“标本跟着学生走,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捧热土虽无言语却默默讲述着大地之美
大型真菌标本室
热爱无以抵挡
2010年生命科学学院林文飞老师在生物实验中心建成这个标本室大大小小的玻璃罐里浸泡着菌菇虫草附有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对其食用、药用、毒性特征做了标注说明
馆内标本比较系统地涵盖了全国各地区2000余种野生大型真菌隶属于21目、72科、290多属其中包括了我国的部分新种和特有种
“半辈子的心血都在里面了。”林文飞每年花两个多月在野外采集大型真菌“因为这些菌菇是不会等你的,今天你遇不到,明天它就不见了,所以很耗时间和心力。”
对大型真菌的热爱驱使林文飞不断探索在高黎贡山海拔3300米的原始森林找到了“镇馆之宝”附生于云杉木上的巨型红缘拟层孔菌“当时很兴奋,要知道这种层孔菌长到五层是需要上百年的。”
遍布祖国大地的脚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瓶瓶罐罐里定格为短暂之永恒
前有古人
后有来者
悠远历史中的各类标本馆
记录求是文脉
承载气质底蕴
今天介绍的校园宝藏标本馆
有的限量开放
为此融媒体中心将联合农学院
在4月19日下午2点
为8名校内幸运师生开设
“125周年校庆专场导览”
【方式一】
参与下方抽奖
将有4名幸运儿获得导览名额
一起感受浙大独特的学科文化
体悟浙大人独有的精神故乡
请中奖粉丝在4月15号18:00前
在后台回复“姓名+联系方式”
我们将告知参展具体信息
【方式二】
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留言
4月15号10:00前
点赞排名前4的粉丝将获得导览名额
注:导览名额限校内师生哦!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李伊木 | 柯溢能
图片与动图制作:李伊木 | 各受访老师提供
稿件采写中参考了部分媒体记者素材,在此鸣谢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郑若晨
责任编辑:李灵 | 周亦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