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新展厅启用,一起触摸历史面向未来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11-29



明时空之真谛识造化之本原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自 1936 年初创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一代代浙大地学人

以求索时空为地学所宗

以地学之爱为文化所向

孜孜求索勇攀高峰

潜心育人报效国家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10月6日,“求索时空 地学之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新大楼院史展厅正式启用,浙江大学又多了一处弘扬学科文化、传承文脉、鉴往知来的精神家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1982届地球化学专业校友丁仲礼宣布展厅启用,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致辞,校长吴朝晖向学院1982届校友代表赠送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册


“求索时空、地学之爱”院史展厅位于紫金港校区海纳苑1幢地科学院新大楼,分为“沉淀筑基”“循脉而行”“地学新篇”等展区。



展厅展陈学院及学科历史沿革、讲述地学大家科学风范、展示学科育人成果、呈现科技创新力量、展望学科发展愿景,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感受科学家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求是创新的精神文化,铸魂育人的薪火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走进地科学院的历史星空


鸿基初立


回溯过往

既为保存历史,追慕先贤

更为汲取精神,传承学术

早在求是书院建立初期

学校已开设地学门类课程


1899 年修订的《求是书院章程》所规定的内院第四年、第五年课程表


1936年5月9日

竺可桢在出任校长后的第一次校务会议上

便提出设立“史地学系”的议案

并获得议决通过

于5月29日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准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250期(1936年5月23日)所载第一次校务会议记录


在竺可桢长校的13年时间里

史地学系迅速崛起为国内史学、地学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


文理学院1934年新建大教室,1935年建成,俗称”绿洋房“,后取名”阳明馆“


栉风沐雨


西迁办学时期

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弦歌不辍

谱写了一曲激昂澎湃的“求是”乐章


遵义城内的水硐街(现碧云路)3号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入口处


这期间,地学学科也在不断发展

地形学组、气象学组和人文地理组

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自然地理学、气象学和

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


1940 年在贵州桐梓地质实习


2005 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叶笃正

便在此期间学习气象学

并于 1943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叶笃正求学浙大期间撰写的论文《湄潭一公尺高之大气电位》刊发于《气象学报》


复员东归后

史地学系也涌现了一大批进步师生

他们不惧牺牲,追求光明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后浙大地学学科

积聚人才、师资和设备、资料

为其后地学相关专业的恢复、增设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踵事增华


1999年浙江大学建设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2015年学校决定改设地球科学学院

从筚路蓝缕、沉淀筑基

到如今气象迭新、勇立潮头

地科学院乘时代之风

努力向着“大数据与地球系统”创新研究高地

与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不懈奋进


紫金港西区海纳苑 1 幢


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

三十余位院士曾在此学习和工作

诸多学者成为地学领域的奠基者、推动者


竺可桢石及相关申请证书


院史展厅中还布置了大量实物展柜

展现学院丰厚历史积淀

未来还将建设面向校友的时光长廊

以地学之爱光照后学


际于天地,跋涉无疆

地学之爱,跨越山海

知行合一

一起向未来


文字记者:柯溢能

摄影记者:朱原之

素材整理:祝琳

视频制作:柯溢能 | 高兴就好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蒋立雯

责任编辑:马宇丹


推荐阅读

1.效率↑ 整洁↑ 浙大人专属电脑桌面分区壁纸,限时下载!

2.看浙大如何培养“医学+”人才

3.近五千份药用植物标本惊艳了时光4.祖国母亲,我想把这首歌唱给您听!5.酷!求是园有一群“飞盘侠”6.祝福祖国!浙江大学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点个赞和在看,云逛新展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