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大学努力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1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浙江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综合优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


日前,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浙江大学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授牌,将在已建成的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基础上,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企业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


在同时启动的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上,校长吴朝晖院士作题为《坚持产教融合,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的战略基地》的主旨报告。他表示,立足新时代、面对新要求,浙江大学将进一步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关键急需,围绕卓越工程师核心培养目标,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高校、企业等多主体协同育人,以高质量的卓越工程人才供给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改革破题 先行示范


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浙江大学早在1997年,就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工程博士专业学位;2015年,在教育部指导下,与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酝酿成立工程师学院;2016年,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共同创办了全国首家研究生层次的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浙江工程师学院),当年完成首届招生,目前每年招收硕博研究生1000余人,涵盖工程专业学位全部8个类别和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类别,致力于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端工程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国工匠。


学校将工程师学院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特区,探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新设“求是工程岗”“工程教育创新岗”用于构建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打破学科制、院系制的传统组织模式,率先通过“项目制”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在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园,来自工程师学院的“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项目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出国际先进的高温合金,有力支撑了当地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该项目由张泽院士领衔,每年吸引近30位硕博研究生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跨专业学习,并依托十余家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同样以跨专业导师团队承接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开展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还有柯映林教授团队在杭州设立的“空天海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项目,为多个国家重点型号飞机数字化装配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平台;任其龙院士团队在衢州“两院”设立的“高端化学品先进制造”项目,为当地化工产业提供技术攻关和咨询服务逾百次;吴汉明院士团队依托杭州科创中心设立的“高端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项目,建成12吋55nmCMOS集成电路成套工艺与设计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等等。


这种模式聚焦“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密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学校、企业双向赋能的同时,让研究生置身于颠覆式技术创新与攻关中,培养了学生赤诚奉献的家国情怀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阶能力。



全面对接服务国家关键领域人才布局,工程师学院发挥统筹培养、多学科交叉汇聚的主体功能,近年来已滚动设立20余个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培养项目。“这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积极尝试,更满足了龙头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严建华表示,这种模式让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融通,实现从招生、培养、实践到就业的全过程培养链迭代发展。



回归工程 系统重塑


浙江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注重教育层次高端化、能力素质拔尖性和知识结构复合型,着力解决传统培养机制仅以学术产出为导向、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依托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大型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 工程师学院面向全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课程。通过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机械与智能操控、工业传感互联与云计算等8个基本模块和低碳能源、工业元宇宙等4个创新系统的高阶知识技能全流程一站式训练,强化学生对产业行业认知,培养复杂工程系统观念,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022年暑期,工程师学院20名师生跨越2500多公里,从西子湖畔去到无量山侧的云南景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当地摄制VR、开展助农直播、搭建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等,助力乡村振兴。



成立六年多来,工程师学院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打造“求是高峰论坛”“工程师说”等卓越工程师思政教育品牌,引导研究生在面向国家急迫需求和长远需要中涵养赤诚奉献的精神品质。全新建构体现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创新性、高阶性的特色课程和实训体系,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实践教学类课程30余门。推行“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累计派出2000余名学生到企业实践和科研,申请和授权专利800余项,帮助学生更早接触行业、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砝码。



产教融合 开放合作


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推动教育与产业互动发展。工程师学院选聘行业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兼职兼任教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论文指导等全过程环节。推行高层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华为、内蒙古电力、浙能等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订单式、定向式招收江南造船厂、宁煤集团、北京热力等重点企业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400余人回炉深造。全国首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行业职业资格评审贯通机制,毕业生获得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的同时,可申请获得工程师职称证书,缩短人才成长周期,提升职业发展力。



推动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工程师学院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欧洲工程教育强校深化合作,设立双学位项目、海外实习及学生交换项目等,提升研究生国际视野及全球竞争力。



“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是工程师学院的既有使命。”工程师学院院长包刚说。近年来,工程师学院加快建设高质量分院体系,在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下,设立数字金融分院、宁波分院、衢州分院等,有效支撑当地智能装备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全省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标准,推动成立全省工程师学会,构建校政企合作新体系。



站在新的起点,浙江大学将秉持“求是创新”精神,紧扣“卓越”培养理念,努力承担培养国家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的时代责任,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科教协同,系统重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道路上发挥引领性作用,力争为国家加快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单位: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文字记者:李婷部分内容来源:微言教育、浙江日报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胡娅 | 傅航颖责任编辑:李灵


推荐阅读

1.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这些话,掷地有声!| 浙大师生持续热议

2.浙江大学师生观看并热议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幕!

3.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

4.二十大召开在即,九张图带你了解党代会!

5.“国考”揭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创佳绩!6.我的一半是“中国制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