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8,永恒闪亮!
14558,永恒闪亮!
在浩瀚的宇宙苍穹中,编号为14558的“王淦昌星”永远伴随着我们;在求是园中,科学家精神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5月30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使命的浙江大学王淦昌事迹陈列室入选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走进这个陈列室,能够感受到浙江大学著名校友王淦昌先生的崇高风范、家国情怀。
口耳相传
王淦昌院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王淦昌和学生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他到浙江大学工作时年仅29周岁,被称为“娃娃教授”。几十年后,诺贝尔奖得主、浙大校友李政道先生回忆起这位老师,他说:“王淦昌老师对我谆谆教诲,我永远铭记于心。”
就在不久前,李政道先生还致信学校,期待物理学院和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在“基础科学研究中走在国际前列”。
1991年,唐孝威与老师王淦昌和赵忠尧先生在北京合影
“最初认识王淦昌先生是在1952年,我大学毕业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那时王先生是副所长。1956年,王先生推荐我到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此后我与他同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后来又与他同在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并且在他的领导下工作。”
现年94岁的物理学院唐孝威院士,多年来一直通过报告会,向青年学生讲述心目中的王淦昌院士。他总是说:“王老不但是我学术上的老师,他的高尚品德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抗战时期,王淦昌先生在浙大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依旧不断思考和探讨物理学前沿问题。“后来王老回忆那时的情况说,他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寻找新现象。”
王淦昌使用化名王京的笔记本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国家需要,王淦昌先生投入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工作。他不顾当时年岁已大,又患有高血压,毅然带头离家,来到地处高寒、条件极为艰苦的青海基地工作。“在那个年轻人走快了都要喘气的地方,年近六旬的王老,总是精神抖擞地深入车间、实验室、实验场,指导工作、讨论问题。”
作为王淦昌院士学生的学生的学生、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凯教授,每年在讲授《工程物理导论》课时,必讲王先生在西迁时做出的间接验证中微子的贡献。“1961年已经在高能物理领域功成名就的他,被征求意见要为国家需求改行研制核武器时,王先生义无反顾,只说了‘我愿以身许国’几个字。”王凯说,“我们有责任将老一辈的精神传承下去,为真正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睹物思人
走进王淦昌事迹陈列室,一片星空映入眼帘,硕大的穹顶,令人仰望他的杰出贡献,也令人敬仰他的崇高风范。
走出室内,远眺紫金港西区理科组团。在崭新的物理学院大楼前,王淦昌先生铜像,英姿挺拔、儒雅谦逊,驻立此间。
王淦昌铜像
这位在浙大从教15年的“大先生”,离开热爱的求是园时,风华正茂,正值人生最好的年纪。“这是国内唯一的王淦昌先生壮年时期的塑像。”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颜鹂说,“我们从学校档案馆中找寻了大量素材,最终决定以先生担任系主任时的形象为模板,为学界树立典范形象,彰显榜样力量。”
求是园中,老一辈科学家曾在这里学习、曾在这里耕耘,大音希声,精神长存。
在“求是创新 树我邦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中,浙江大学26位杰出的中国近当代科学家的事迹,跨越时空对话,激荡起对于科学家精神内涵的无限思索。
王淦昌:“我愿以身许国。”程开甲:“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李政道:“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在主题展板上,这些掷地有声的文字,今日仍让人心潮澎湃。
他们的治学之道刻在展板上,也刻在后辈学生的心中。
走在今天的求是园中,你会感受到老一辈浙大人留下的科学家精神并未远去——
徜徉在启真湖畔的长椅上,扫一扫二维码他的故事就在耳畔;
党员之家的活动室里,铮铮誓词见证着一批批青年加入党的组织;
在《星辰·大地》的原创舞台剧中,学子用青春的舞步共同致敬所有于无声处起惊雷的科研英雄;
……
见贤思齐
何谓家国?有人总会疑惑今天的90后00后没有经历战火烽烟,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
贺贤土院士与同学们面对面分享
几周前,理论物理学家贺贤土院士重回母校,与同学们讲起自己与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核试验中所面临的艰辛。
看到大家年轻的脸庞,贺院士寄语学生要树立科学思维、夯实基础知识,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执着追求,把兴趣爱好与家国情怀相融合,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主题教育中,物理学院开展了大量关于科学家精神弘扬与基础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不久前一支由师生共同组建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正式成立。
中小学生走进王淦昌事迹陈列室
拂去历史的尘埃,宣讲团成员们带领了近120批次2700余人走进王淦昌先生的一生,去感受他“科学报国”志的萌芽到“敢为人先”的创新,去了解他灿若星辰的科研成就,以及潜心研究的默默奉献,去体会星光背后的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
去年毕业的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生李锐波,毕业后将追寻王淦昌先生的脚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潜心高能粒子物理研究。“每每想到王老在巅峰时期放弃研究成果,投身国家,我总是热血沸腾地想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
考虑薪酬?考虑地域?考虑家庭?浙大人的人生选择,从来都是国为大,使命为先。
王淦昌先生一句坚定的:“我愿以身许国!”3天后,他的名字就变成了“王京”,通信地址变成了信箱代号;放弃了功成名就的基本粒子研究,改方向为国家迫切需要的核应用研究;此后十七年再未公开发表一篇论文,从不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这样伟大的牺牲与奉献,正是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的内核。
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之王淦昌纪念封
文字记者:金南星 柯溢能
图片由物理学院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蔡博涵
责任编辑:周亦颖
为更好地践行我校通识教育理念,学校特别打造“求是大讲堂”通识课程并于2023年6月2日14:00举行启动仪式,由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主讲第一课。
课程第一课将通过讲述什么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深入思考科技创新,激励其胸怀梦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报告面向全校学生,限额200人,通过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如报名人数超出容量,学校将做随机筛选,学生收到确认短信为报名成功。
推荐阅读
1.新华社专题报道丨浙江大学:坚持立德树人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2.美翻倍!今天,这样看校园!3.浙江大学新增3个本科专业!4.浙江大学第九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十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5.他们在课堂展示时,唱了一段rap……6.他们是,新一届浙大十佳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