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六篇来自大山深处的日记……

奋发向上的 浙江大学 2024-03-21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直以来浙江大学全力打造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坚持扎根大地育时代新人,引领青年心怀壮志,勇担时代责任。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一代又一代接力传承,先后有25批349名志愿者在祖国的中西部志愿奉献,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基层磨砺中体会社情民情国情。

2023年12月31日最后的几个小时,无数人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告别2023年,迎接2024年。在四川昭觉,大凉山深处,浙江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团的六位00后成员后记录下了他们这半年的心路历程。



这六篇日记,真实呈现了支教团在祖国西部支教的点点滴滴:年轻与勇敢、成长与担当。他们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在新的一年带给人们感动与力量。




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大凉山的孩子们



管秉涛 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四年级十二班数学支教老师

来到昭觉,专注于一个班的教学,这让我更能感受到彝乡孩子们的特点。他们喜欢热闹,招之便群起,每每上课,只要我富有激情,他们便回报以热情;只要我表现严肃,他们也能够安安静静。有一次,我偶然听说有一些孩子甚至没有吃过一次生日蛋糕,我便联系到公益组织,为全班孩子实现他们的心愿。孩子们有时还告诉我,他们很想去大凉山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于是我带着他们绘画亚运三小只,带他们领略杭州亚运会的盛况。还为他们带来敦煌石窟壁画线稿,为这些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物线稿上色,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它的无穷魅力。

转眼间,半年的支教岁月已经过去。回想这半年,有抓耳挠腮的辛酸也有压力山大的眼泪,但更多的是事成后的欢笑和内心里的满足。“以一灯传至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很幸运能够有机会来到昭觉,昭觉锻炼了我、丰富了我、塑造了我,让我成长。我想青春的绚丽之花就应该绽放在这片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和他们一起走遍昭觉 

在漫山遍野中守护“索玛花开”



汤宇婷 万达融创红丝带爱心学校九年级物理支教老师

初来乍到,如何与学生相处是我的第一道考验。但我有一群“社牛学生”,我们迅速地熟络起来。他们会带着我爬山,带我看瀑布,等我放学一同回家,带我“countryside walk”,走遍昭觉,看索玛花开。我给他们讲大学的样子,他们与我分享日常生活。他们都知道大山外面很精彩,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走出大山的勇气。我曾因此落泪,但还是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试着去做一点,再多做一点,守护“索玛花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向上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山再高、也会竭尽全力翻过去的坚持。他们是这个冬天里最耀眼的那一抹色彩,也是我生命中举足轻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荣幸能有机会来到四川昭觉支教,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辈子难忘的事情。2024年,我希望能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为他们的成长多做一些事情,希望孩子们能够成为一群正直、善良、向上的人,能够享受自己的人生。



支教是育人 更是育己



汪浩 东晨中学八年级生物支教老师

从盛夏到寒冬,我和这里的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前行。作为昭觉县东晨中学的初二生物老师,用心备课、专心授课、耐心答疑始终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我深知:站在三尺讲台,播撒的不仅是知识,也是阳光、希望和梦想。从学校教学到下乡搬发物资,这一程山路崎岖难行,正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资源缺乏使得支教之路压力重重。然而挑战正是支教团存在的意义,身体力行地去改变,哪怕只改变一寸,也要为彝乡的孩子们多争取一寸的机遇与未来。在育人和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也藏着我成长的轨迹。

在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能精进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希望凉山的彝族孩子们保持对求知的渴望,用知识撑起人生的风帆。



作为一名浙江大学学生党员 

在那一刻我倍感光荣



冯一帆 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四年级十二班语文支教老师

还记得2023年9月底的那次家访,最令我动容的是一户女孩家和一户男孩家的墙壁。女孩是一个安静内向,甚至非常胆小的孩子,她很早就失去了父亲。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有点羞怯的女孩,却在家里并不宽阔的墙壁上写下了“四年级12班-优秀班级”这几个大字。四年级12班是一个从乡下选拔,新组建的班级,而我正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更令我感动的是那户男孩家的墙壁。他的家在离县城很远的山村,但是正因有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有了乡村干部的努力,他和爷爷奶奶可以维持生活。在他们灰黄的墙壁上,有一抹鲜艳的亮色,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当他们看到我的那一刻,我在他们眼里就代表了党员形象。

尽管他们并不会说汉语,但是我至少能听懂那一个彝语词:“卡莎莎”(感谢的意思)。作为一名浙江大学学生党员,在那一刻我倍感光荣,责任重大。



让浙大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的地方



黄心怡  万达融创红丝带爱心学校六年级语文支教老师

2023年7月,踏上凉山这片热土、走上彝乡这座高山时,我们6位初来乍到的支教团成员内心是忐忑的,面对陌生的攀西环境、未知的彝族语言,就像陡然置身于另一个大千世界。然而学生们的纯真笑容,本土教师的热络支持让我们迅速适应了当地环境。生活在这里,会有邻桌食客在听到我们是远道而来的浙大支教志愿者后,前来表达淳朴而真挚的谢意。

在大凉山之外,我们还会在公益助学的道路上结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就有一位年复一年参与结对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的爱心人士,他在听闻我们还有个人奖学金设立计划后,毫不犹豫选择加入。而每当我向其致谢,他总是谦逊回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样的信念,恰如我们支教团团歌所唱的那样——“山再高,路再远,但是我们不孤独。”

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团的一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彝乡大地上,我们用知识播种未来,用爱心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份课后辅导,都让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我在实践的沃土上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何为教育的力量和支教的价值。



以一颗心温暖一颗心  

见证新时代“凉山之鹰”的翱翔



朱奕玮 万达融创红丝带爱心学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支教老师

作为初三政治(道德与法治)老师,初来昭觉我最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我想和他们探讨的。到最后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被改变,更加坚定人生理想信念。

我尝试走进每位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原来有些孩子好几次没来上课,是家庭突遭变故或者身体抱恙,却羞于表达;原来有些看上去叛逆的孩子,其实承担很多生活的压力,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引导。

我跟着他们学习彝语,仔细批阅他们的作业形成一个学期的记录,课后与他们谈话,带他们去参加四川省浙大校友年会.......孩子们逐渐向我打开心扉,畅谈自己的故事与梦想。以一颗心温暖一颗心,在我摸索着、碰撞着的教学过程中,走进了更多人的心灵。我想,在这浩大的世界,个体命运的改变来自千千万万个体的努力,我愿意奉献这样一份微小的努力,在昭觉这“山鹰的坝子”上见证新时代“凉山之鹰”的翱翔。未来,我也要继续扎根基层,造福更多基层百姓。


薪火相传  昭昭有光
一代又一代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接续努力
在山鹰栖息的坝子
绽放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日记、图片、视频来源:浙江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团
内容整理:杨萝萝
视频制作: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蓝寅梦
今日编辑:何心怡
责任编辑:何心怡


推荐阅读


1.央视聚焦!浙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走新路

2.陈刚同志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3.这665位教职工,浙大感谢您!

4.“国考”揭榜,浙大附属医院成绩令人振奋

5.浙大推出“求是特聘教学岗”,请您来给学生上好课!

6.这回说真的:区区一个期末考你们怕什么?


点个赞和在看,关注浙江大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