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害怕虫到防虫害,看这个竺奖姑娘的进阶之路!

奋发向上的 浙江大学 2024-03-21

两年发表4篇国际高质量期刊论文

累计IF=45.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多项国家级项目


她响应国家号召,

深耕农业害虫绿色防控

努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她担任党支部支委,

基于百年昆虫学科文化,

参与打造系列昆虫学品牌活动

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的党员


在科研的世界逐梦山海,

在精神的传承中赓续红色基因,

她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021级硕士研究生何纯,

也是2023年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



叩开昆虫世界之门

她是逐梦山海的探索者

小小的身体、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寄生蜂广泛地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然而,这种不起眼的小虫子,却是农业害虫重要的天敌资源:它可以寄生于害虫,实现绿色治虫;它携带的寄生因子可以调控寄主的生理过程,是天然的新型杀虫蛋白资源库。来自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2021级硕士研究生何纯,就是研究寄生蜂的“小专家”。


令人想不到的是,何纯曾经却是个“怕虫子的小姑娘”,对于这种小生物有着本能的抗拒:“我曾经害怕虫子,所有的虫子都害怕。”在本科的一次田野实践中,何纯看到农田里的玉米遭到玉米螟的啃食,成片倒伏,叶片上全是成排穿孔,这让她亲身体会到了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之深。在感到痛心的同时,她也看到了昆虫研究对于农业和国家发展不可替代的价值,这让她下定决心,在研究生阶段选择昆虫学作为深造方向。


饲喂寄生蜂


研一的时候,她花了几个月做一个小课题,但数据结果却不甚理想,这样的情况何纯经常遇到,但并未让她退缩:“真相有时候就是在不断地挖掘、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分析中找到的。”何纯所进行的昆虫基因组学研究需要一定的计科基础,而刚来到浙大读研时,何纯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要从零开始学习有关知识。眼前陌生的编程语言令何纯感到头痛,但师兄师姐们一直鼓励她坚持下去,为她指点迷津。何纯没有放弃,初入实验室的她,经常是实验室最后离开的人,边走路边思考程序运行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刚入校的那段时光对我来说很珍贵,对我后续的研究生生活影响也非常大,就像是知识大爆炸。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我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术,我喜欢这样认真专注的自己。”在这样的坚持下,何纯收获颇丰,读研期间,发表了4篇国际高质量期刊论文,累计IF=45.2,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科研报国梦。


何纯最想感谢的,是自己的两位导师,方琦老师和叶恭银老师:“明师之恩,过于天地,终生不忘。我的导师始终走在学科前沿,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指导,给我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叶恭银老师在指导何纯分析数据
何纯与方琦老师在实验室


推开人工智能之窗

她是交叉学科的追梦人

探索的步伐永不停歇,何纯一直坚持深耕基础研究领域,在寄生蜂基因组上探索,也在不断思考新的研究方式。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的时代风口,何纯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方向,结合自身课题研究,努力寻找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最优解”。她提道:“联合国发布的一项报告预测,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98亿,粮食总量必须增长70%才能养活这么多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依靠人工智能等现代新技术实现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何纯积极探索,希望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挖掘害虫生物防治的新资源。

从农学到信息技术科学,何纯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作为全实验室第一个探索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她缺少跨学科的指导;在理解深度学习等模型时,零基础的她感到十分吃力。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何纯勇往直前:“计算机学院的吴飞教授给了我很多帮助,他非常耐心地给我们讲解了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知识,吴老师的学生也经常为我们答疑解惑。”功夫不负有心人,何纯成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研发了用于致敏蛋白鉴定的算法工具,为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她希望能够在农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研究中继续深造。


参加学术会议


不负精神传承之志她是红色基因的赓续人
在学习中,何纯始终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念,致力于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研究。她希望通过研究寄生蜂,创新害虫防治方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党支部支委,她也把这份初衷积极地融入党建活动中。近年来,她积极参与党支部系列活动,协助昆虫所党支部推出“蔡邦华活动日”等系列品牌活动。在活动中,昆虫所师生品味名家风采,重走大师之路,向蔡邦华院士学习;何纯等人还邀请师兄师姐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针对报告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还推出了一些趣味活动,比如你画我猜,但是画的是昆虫,猜的是昆虫学名。”

一直以来,何纯都以全国模范教师、中国昆虫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胡萃教授作为自己的榜样。胡萃老师坚持做人和做学问并重,孜孜不倦、谆谆诲人,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求是精神和治学态度一直激励着何纯不断前行。


田间采集菜青虫

远赴千里,何纯从新疆来到浙大求学;未来,她希望响应国家号召,回到祖国西部这片热土,继续从事人工智能和农业学科的交叉研究,助力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何纯也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将科研成果推向全球


学霸小秘籍如何在科研中平衡心态向前走

1

坚持,相信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想到自己是在走上坡路,一定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自己的目标。

2

科研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学会享受这种孤独。

3

一定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些事情必须要实践,只有真正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透彻。

4

保持专注,面对外界纷扰保持定力,淬炼平和的心性。



文字记者: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郭昊懿 冯星灿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曹植竣
责任编辑:谭帅 | 何心怡 


推荐阅读

1.开启浙大人的大胆瞬间!
2.你没走错,今天换“老师”了!
3.如何让诺贝尔奖成为“副产品”?
4.@海优,欢迎到浙大筑梦未来!
5.校长杜江峰出席达沃斯论坛 浙大可持续发展报告引关注
6.以生命相托!浙大刚刚为他们颁奖

点个赞和在看,为何纯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