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的政法巾帼风采①
她们有不同的身份
母亲、女儿、妻子
当来到脱贫攻坚一线
她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扶贫干部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3·8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将目光聚焦这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的巾帼英雄。她们挥洒青春和热血,将身影留在雪域高原、高山深谷和茫茫草原,向深度贫困宣战,向美好未来进发。
即日起,本报推出“脱贫攻坚·政法巾帼风采”专栏,为你讲述15名政法女干警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
“我和他们像亲人、朋友一样相处,他们也愿意信任你,听你的意见。现在去阿木家,他会留我吃饭,感谢的话也一直挂在嘴边。”
80后,大学生,女性;大凉山,驻村工作队员,禁毒专职副书记——简单的几个关键词就勾勒出了布拖县委只洛乡驻村工作队员兼任乡禁毒防艾专职副书记阿英目前的情况。
3月2日,记者电话连线阿英时,她正在办理出院手续。就在几天前,她生病住院了。住院期间,她的电话就没断过,她也一直牵挂着委只洛乡。
2017年底,离开两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32岁的阿英来到布拖县委只洛乡。作为委只洛乡的对口帮扶部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布拖县委政法委先后派出工作队员驻村开展扶贫和禁毒工作。作为全县30个乡镇仅有的一名女性禁毒副书记,三年多来,阿英与村两委干部一起,为布拖县脱贫攻坚和禁毒工作贡献着点滴之力。
▲阿英(前排右二)在村里开展禁毒宣传工作 受访者供图
扶贫 她用情和群众打交道
刚到村里,阿英就开始了入户走访。虽说本地人开展工作有一定优势,但阿英依然遇到不少困难。大凉山地广人稀,走访群众常常是早上六七点出门,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到住处。下雨路滑摔倒,晚上抹黑下山,这都是阿英遇到的常事。
“移风易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教他们洗手、扫地、洗碗……突然一下改掉那么多习惯,有的老百姓很不适应。”阿英说,阿木(化名)曾是这样的典型。阿木是有名的“难相处”,也是阿英的包户贫困户。第一次走访,阿木就很不欢迎阿英的到来,对她爱答不理。但阿英坚持到阿木家走访,每次都和阿木一起打扫卫生、收拾屋子。得知阿木家的小孩年满6岁却因户口本上年龄填小了不能上学后,阿英留上了心,她一边走访群众核实情况一边同相关部门联系。去年9月,孩子顺利入学。看着阿英真心为自己着想,阿木开始接受她的帮助,改变生活的习惯并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我和他们像亲人、朋友一样相处,他们也愿意信任你,听你的意见。现在去阿木家,他会留我吃饭,感谢的话也一直挂在嘴边。”付出得到了回报,这让阿英很欣慰。驻村工作以来,阿英与工作队进行了大量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精准化,同时坚决落实扶贫政策,拉近帮扶干部、驻村干部与贫困户的距离。两年多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阿英认真制作、整理、完善扶贫工作资料;走村入户,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制定有效帮扶手段;协助村两委完成村务公开制度;监督扶贫工程进度;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谋划村集体经济,助力委只洛村顺利通过脱贫攻坚验收。
禁毒 她用心做好每件小事
2018年初,阿英刚到委只洛乡时,委只洛乡被列为毒品问题重点整治乡镇。开展驻村工作同时,阿英还要兼顾全乡的禁毒工作。
“看我是个女同志,很多人不相信我也不理睬我。”阿英坦言,当时很多干部和群众不相信她,工作面临不少压力。但她没有退缩,立即组织召开全乡禁毒工作大会,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并同辖区4个村委会签订禁毒工作责任书。
为开展禁毒宣传,阿英和村干部在辖区张贴禁毒宣传标语、悬挂横幅;以村为单位开展禁毒知识宣讲会;在学校定期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每逢重要节点和时段,她还带头组成踏查工作队,穿梭在深山林区、田间地头,对全乡进行全面踏查。阿英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让乡镇干部和老百姓开始觉得这个女干部“有点不简单”。
索玛花系统运用后,阿英奔波于戒毒康复人员之间。走访同时,她将人员纸质档案按照一人一档建立起来,做到有迹可循、实时更新。戒毒康复人员搬走了,阿英想办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考虑到有人家庭困难,她就自费跨县到各地与戒毒康复人员交心谈心、签订协议。阿英还常给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解决孩子上学等问题。
通过一次次联系、走访和谈心,阿英和戒毒康复人员的关系开始“破冰”,大家开始信任她并愿意接受听她的意见。阿英告诉记者,委只洛乡很多戒毒康复人员在外务工,但她一直与他们保持联系。如今,委只洛乡不仅摘掉了毒品问题重点整治乡的帽子,还从2018年的多起外流贩毒案件、多起复吸案件、多起新滋生吸毒人员案件发展到2020年三类案件均为零。
去年,阿英被评为州级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所在的康复站也被评为全州先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能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和禁毒工作贡献力量,这是我应该做的。两年多,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呢。”阿英说。
人物小档
阿英,凉山彝族人,中共党员,1986年出生,2007年参加工作。2018年,被凉山州禁毒委员会评为全州优秀专兼职工作人员;2018年,所在康复站被评为全州先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2019、202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布拖县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2020年,被凉山州禁毒委评为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我是彝家的女儿,对我来说,凉山的温度、凉山的风霜、凉山的贫穷、凉山的无奈……都是我心中的无限牵挂。”
2018年5月初,为支援凉山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省委决定在前期选派2000余名帮扶干部的基础上,再新增派一批精兵强将驰援凉山,对口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听到这个消息后,泸州市江阳区法院干警杨婷婷主动请缨。同年7月,杨婷婷如愿以偿,踏上了脱贫攻坚的征程,来到了盐源县白乌镇白乌村。这距离她从会理县法院调至泸州市江阳区法院仅仅5个月。
告别丈夫和刚满5岁的儿子,再次踏上故土,杨婷婷没有怨言:“我本是大凉山的彝族女儿,自应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杨婷婷(右一)将卖苹果的钱交给沈海云(中) 受访者供图
排忧解难 助销万斤苹果
“阿普(爷爷)、阿妈(奶奶),身体好不好?柴米油盐够用吗?”利用会彝语、懂彝区风俗的优势,杨婷婷在小队长带领下挨家入户,对本村人进行了解。以每一次走访为帮扶切入口,杨婷婷用双语开展工作,与当地村民交朋友,成为了老乡们的知心人。
高山峡谷环抱中的盐源县,因盛产个大味美、皮薄肉脆的苹果而远近闻名。为增加收入,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苹果树。2014年,沈云海家也种上了苹果树苗,但在去年11月,因受到疫情等影响,水果销路变窄,1万多斤的苹果滞销。看着一筐筐的苹果,沈海云急出了眼泪,他找到杨婷婷请求帮忙。杨婷婷得知情况后,迅速发动泸州市江阳区法院干警购买。干警们不仅自己买,还利用朋友圈进行推销,发动亲朋好友进行购买。10斤、20斤、50斤、100斤……短短几天,沈海云家的1万多斤苹果就售罄了。
当杨婷婷把卖苹果的钱交给沈海云时,他真是说不出地高兴,有一肚子感激的话要说。看着苹果树变成了“摇钱树”,沈海云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
充满期待的,还有杨婷婷。在她眼里,勤劳致富已蔚然成风,村民们正通过自身努力,让土地结出硕果。据悉,白乌村共有654户,2245人,6个民族(彝族人口占60%),其中贫困户158户,605人,现已完成脱贫,进入巩固发展产业阶段。
禁毒防艾 重塑美丽村貌
白乌村位于盐源县白乌镇中心村,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70米。两年来,杨婷婷在该村担任“四治专员”,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治愚、治病、治毒等扶贫工作。
将“禁毒防艾”融入精准脱贫,杨婷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白乌村创建性的推行“1+1+1”精准脱贫工作模式,即脱贫工作+禁毒工作+防艾滋病工作“三位一体”同框运行。开设禁毒防艾的法律宣讲课、发放禁毒防艾宣传单、走进村民家做点对点的禁毒宣传教育……在杨婷婷春风化雨般的教导下,村民们逐渐改变了观念,主动远离毒品。
除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通过勤劳致富”“摒弃越穷越生的习惯”“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村民们这些思想的转变,是让杨婷婷最感欣慰的。
挨家劝说 助孩子们入学
刚到白乌村不久的一次走访,给杨婷婷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她用普通话问一名在家玩耍的彝族小朋友几岁时,对方没有任何反应。可当她用彝语问了同样的问题后,小朋友这才小声回答:“5岁了。”“5岁的孩子,应该上幼儿园了。”杨婷婷很是焦急,学生未入学很大原因是家长不重视教育。
对适龄儿童进行“学前学普”信息录入、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劝说、对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政策……扶贫期间,杨婷婷对全村2445人进行了全面的文化知识摸底排查,用拉家常、摆故事的方式让村民们认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目前,白乌村的孩子们已全部入学,小花朵们正茁壮成长。“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清晨,教室里传出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
还有4个月,三年援凉任务将画上句号,杨婷婷心中有许多不舍。她说:“我是彝家的女儿,对我来说,凉山的温度、凉山的风霜、凉山的贫穷、凉山的无奈……都是我心中的无限牵挂。”
人物小档
杨婷婷,凉山彝族人,彝族名字依火伍呷,中共党员,1987年出生,目前是泸州市江阳区法院法警。2018年,被省法院评为援藏援彝对口帮扶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凉山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优秀帮扶队员”。
在她内心深处,这三年的所历、所学、所感,已成为她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她的生命已与这片土地相连,她的内心将永远鼓动着对这里深深的眷恋。
“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一直以来,人们这样形容凉山州盐源县的地理区位。这句诗意的描绘背后,是一个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小县所面对的贫困现实。
3年前,宜宾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莉踏上了这片土地。带着一腔赤诚与热情,她投身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期待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为这片土地摆脱贫困贡献力量。
▲王莉(着黑衣)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 受访者供图
倾力帮扶 让她成为了“村里人”
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摆在了凉山,在全省抽调优秀干部开始为期三年的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时任宜宾市检察院政治部干部处处长的王莉主动请缨。
事实上,凉山对于王莉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完全陌生的。“旅游时去过一次,除此之外并无过多的了解。”王莉对记者坦言,她明白一次旅游的所知有限,显然与在当地实际工作生活相去甚远。2018年6月,带着紧张、兴奋而又激动的复杂心情,王莉来到盐源县委政法委挂职副书记,并负责对口帮扶白乌镇面坝村的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初到盐源,她便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4户贫困户,想要知晓沈子古、罗尔史、刘巫卡、刘日落……一个个名字背后的面容。在一次次的走访“认亲”中,这些人逐渐在王莉的脑海中鲜活起来。
罗尔史家的房屋出现了漏水,王莉积极协调做了防水处理;沈子古家的电视线路和太阳能热水器出现了问题,王莉自费购买材料进行更换;刘巫卡家有3个在上小学的孩子,王莉为孩子们带去文具和书籍;刘日落忘记了自己银行卡的密码,王莉忙前忙后到村镇开具证明帮其修改密码……4户人家的大小事情,王莉都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频繁的走动,也让村民把王莉彻底当成了“村里人”。每当见到王莉又来村里,村民总是乐呵呵地和她打招呼:“王书记,呵日呵,哇日哇(彝语,意为“好得很”)。对于王莉给出的建议,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村里推广花椒种植,有村民不愿意,是王莉做通他们的工作;沈子古、罗尔史对走出大山务工心存疑虑,也是王莉在背后支持鼓励,让他们走出大山……令王莉欣慰的是,沈子古、罗尔史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不仅改善了经济条件,而且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孩子入学接受教育更加理解和支持。
三年坚守 终迎脱贫之花盛放
凉山,因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禁毒工作一直是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王莉挂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后,协助主抓禁毒工作。
2018年,距离盐源县城160公里的梅子坪镇因新增吸毒人员较多,被凉山州挂牌重点整治。路途偏远,王莉和同事们数次前往。一次夜归灯毁,漆黑湍急的雅砻江上,几近遇险。
王莉没有惧怕。正是许多干部这样平凡的工作,让盐源县禁毒工作取得了进展:在2018年底全州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盐源县社会面管控工作全州第一,社区戒毒(康复)全州第三……2018年底,白乌镇从禁毒重点整治乡镇降等为禁毒重点通报乡镇,2019年被取消重点通报乡镇。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盐源县,王莉遭遇过皮肤溃烂,也患上过肠胃失衡。“就是不适应这地方的水土,熬熬就过来了”王莉这样告诉身边人,也默默给自己打气。环境的恶劣、身体的不适,都不是她心中的软肋。王莉不曾告诉别人,三年前那个临行的夜晚,女儿坐在沙发上,说“妈妈不爱我。如果妈妈爱我,就不会把我抛下,到那么远的地方待三年。”从宜宾前往盐源的路上,王莉咀嚼着女儿的话,五味杂陈。如今,作为母亲,她把更多的爱给了盐源的孩子,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募捐信息,将征集到的衣服、棉被、玩具和书本等送到巫木乡花龙村的偏远小学。
“来这里挂职三年,相当于读了个专科。”王莉开玩笑说。在她内心深处,这三年的所历、所学、所感,已成为她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她的生命已与这片土地相连,她的内心将永远鼓动着对这里深深的眷恋。
人物小档
王莉,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3月出生,宜宾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2018年6月,挂职盐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2019年7月评为“盐源县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10月被盐源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综合帮扶工作队员”。
往期推荐
1、号角吹响,闻令而动!我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召开2、会吹牛和能当好闺女的第一书记们
3、普法时间到!民政局拒绝3月14日加班合理吗?
编辑:赵晓璐
审核:开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