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 信用经济的概念
信用经济概念
关建中
信用经济的提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迄今还没有科学定义和理论阐释,而人们的信用经济实践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亟待回答什么是信用经济。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推动了实体经济形态向信用经济形态的转变。我们可以把传统经济称作实体经济形态,理由是,此时消费能力的形成是当期创造的物质财富,新创造价值是消费能力增长的基石和生产扩张的空间,真实财富创造能力是生产与消费寻求平衡关系的锚,如果生产突破真实财富创造支撑的消费能力就会形成生产过剩,解决这一危机的方式就是消除过剩产能。但是,这样的生产与消费平衡模式不符合资本增值的本性,生产必须突破以真实财富创造形成消费能力对其扩张的束缚,寻找到满足资本增值的新模式。于是,运用借贷方式构建信用消费能力就应运而生了。借贷已伴随人类社会存在了几千年,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矛盾推动下,产业资本完全以借贷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空间实现增值时期,才占据了统治地位。借贷是由债权人与债务人构成的信用关系,这是一种以债务偿还为前提条件的信用资本,当这种信用资本成为消费能力形成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流动性时,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就转化为生产与信用的矛盾,这时的信用是由信用关系构建起来的信用消费能力。与此同时,因信用端的主体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两者组合为信用资本是以评级提供偿债风险信息为媒介的,于是,建立起了另外一对矛盾,那就是信用与评级。生产需要不断扩张信用增加消费能力满足其增值的需要,本质上,生产与信用是信用经济顺周期力量;债权人需要评级准确提供债务人安全负债的数量边界作为构建信用关系的必要条件,本质上,信用与评级是信用经济逆周期力量。两对矛盾的确立,标志着信用经济形态的形成。
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的矛盾运动构建起了信用经济发展规律。
生产与信用这对矛盾的运动表现为:生产要求不断通过增加信用规模形成新的消费能力满足产业资本增值的需要,信用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以偿还能力为条件构建起来的信用关系所形成的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力量使信用关系不断偏离以财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真实债务偿还能力,并形成了三种信用关系:一是以当期创造的真实物质财富作为偿债来源的信用关系;二是以未来可能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偿债来源的信用关系;三是既无现实也无未来创造的物质财富作为偿债来源的虚拟信用关系。在生产与信用矛盾顺周期力量推动下形成的三种信用关系状态决定着信用与生产的偏离程度及其实现再平衡的方式。无论信用关系的形态发生什么变化,都是以债务偿还为条件的,偿债能力始终是信用关系能否可持续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然而,财富创造能力则是偿债能力的基石,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距离决定着偿债能力的安全程度,偏离度越远,偿债能力越弱,信用关系的稳定性就越差。信用关系所形成的信用规模增长并不是无限的,当偿债来源与财富创造能力的偏离度达到一定临界点时,泡沫化的信用关系就开始破灭,由信用关系构建起来的债务链信用体系因此而爆发系统性偿债危机,虚拟信用关系构建起来的消费能力亦随之消失,建立在信用过剩基础上的过剩产能不得不进行消减,生产推动的信用扩张过度超越其财富创造能力时,必然以信用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方式实现生产与信用的再平衡。其实,在生产与信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真实财富创造能力与真实消费能力的运动规律依然是生产与信用的根与魂,真实财富创造能力的有限性使一些人难以通过信用规模增长实现消费能力最大化,真实消费的有限性使一些拥有更多信用资源的人亦难以将其转化为满足生产的有效需求,因为真实财富是生产端创造的,真实消费能力是生产端创造出的价值分配结果,所以,真实财富创造能力与真实消费能力的关系实质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生产与消费和生产与信用的区别是:前者是以真实财富创造能力为基础形成的实体经济推动力,后者是以真实财富创造能力为杠杆进行负债构建起来的信用经济推动力,生产与信用的矛盾运动会形成生产绝对过剩,进而形成信用过剩,这种过剩的信用,一部分会成为信用顺周期扩张的新动能,一部分会成为资产价格上扬的推手。生产与消费和生产与信用的联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形态,生产与信用所推动的信用扩张最终会以其偏离生产与消费的距离选择平衡的时机与方式。
信用与评级这对矛盾的运动表现为:信用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构建起来的信用关系,对债务人一定时期内最大安全负债数量边界的判断是债权人决定是否与债务人建立信用关系的前提,非安全负债是信用关系的本质要求。此时,需要评级准确回答债权人的关切,评级成为信用关系状态的决定者。如果评级不能清晰描述出债务人一定时期内最大安全负债数量边界,将使信用关系失去建立的根基,使评级失去阻止信用无度扩张屏障的功能。两个失去的后果是,评级用错误信息诱导信用关系建立和资本流向,成为信用无度扩张的直接推手,信用扩张持续背离信用关系构建规律,必然以信用关系破裂的危机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让信用关系回归真实,评级亦随危机大幅调降。对信用关系构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决定着评级的正确与否。信用关系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是以债务人偿还能力为前提与其建立借贷关系的,偿债来源状况决定偿债能力。偿债来源包括:盈利,经常性收入,债务收入,可变现资产,外部支持,外汇收入,货币发行。盈利是偿债来源的基石,盈利对利息的保障是维系信用关系的底线。七种偿债来源的排序反映了其在现实中的使用顺序,在前一种偿债来源不足以偿还债务时,不得不动用下一种偿债来源,而每一种偿债来源与盈利的距离越远,风险则越大,偿债能力的安全度就越差。不同偿债来源支撑的信用关系稳固性差异决定着信用关系的运动方向。任何评级,如果不遵循这一信用关系构建规律,必将难以承担体现信用关系本质要求的逆周期力量责任,必然成为信用潮水涨落的操纵者。
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两对矛盾的运动表现为:生产与信用的矛盾运动推动信用增长不断突破信用关系形成规律,信用与评级的矛盾运动阻止信用扩张越过安全负债数量边界;前者对信用规模的无限性需求,后者对信用资源的有限性供给,使信用与评级成为主要矛盾,评级通过揭示偿债风险功能对构建信用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使评级成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两对矛盾的实质是信用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它建立起了评级→信用→生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形态,评级分配信用资源,信用资源形成消费能力,信用消费成为生产驱动力,评级作为构建信用关系的媒介,扮演着分配信用资源的角色,它通过评级信息限制或扩大信用规模,引导信用资源流向,而信用资源占有的多寡则决定着生产的数量。
什么是信用经济?
信用经济的定义是,信用关系社会化构建起来的流动性成为整个社会再生产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评级为主导,以信用为基础,生产与信用、信用与评级的运动过程,其形态表现为评级→信用→生产三者之间的此消彼长。
信用经济的实质是,超越现实财富创造能力构建消费能力规律,以举债方式形成信用消费能力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
信用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根本区别是,两者之间消费能力形成机制的差异。
2016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