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及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银行核心系统变革 | 金融科技
文/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谷文奇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银行核心系统(CORE Banking System)的快速升级。本文对数字金融时代的银行核心系统变革提出了参考性的数字化核心系统“1 + N + 2”框架。该框架将银行由过去基于银行单一视角整体规划建核心的模式向基于包含数字化用户和场景在内的多方视角快速迭代养核心的模式过渡,帮助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
银行核心系统的源起及演进
迄今为止,银行核心系统并没有标准的定义,业界习惯把处理银行存贷汇等基本业务的系统称为银行核心系统。在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史上,银行核心系统是个外来词。从1992年开始设立的“金融科技进步奖”以及2002年开始改名为“银行科技发展奖”的历年获奖项目清单中可以看出,首次出现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命名的项目名称是在2003年。之前跟银行业务处理相关的系统名称大多是“银行业务处理联机系统”“会计业务处理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等;之后的银行核心系统名称虽然都有了“核心”二字,但叫法也不统一,有“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核心银行系统”“银行核心系统”等,本文统称银行核心系统。
“银行核心系统”源自英文名称“CORE Banking System”,它在国外银行业是通用名称,字面的中文翻译应该是“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引入国内后根据中文习惯变成了银行核心系统。显然,“核心”二字来自单词CORE,只不过这里的CORE原意并不是“核心”的意思,而是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Exchange的首字母缩写,强调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具有“集中、在线、实时和交互”的技术特点,这是相对于早期银行业务处理因技术受限造成的“分散、脱机、批处理和单向”的技术特点而言的。当时,CORE Banking System处理的银行业务(Banking)范围也不只是存贷汇等基础业务,而是全银行业务,类似我国的综合业务系统。
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银行核心系统的快速升级,CORE最初所代表的技术特点作为银行核心系统的基本要求,已无强调的必要,行业习惯了CORE Banking System这个名称,不再关注CORE的缩写含义,逐渐接受了CORE的“核心”本义。银行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促使银行核心处理系统的大集中及全业务处理架构持续调整和优化。经过前后端分离、外围(非金融交易)业务解耦、核心业务瘦身、交易与核算分离等架构的演进,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已进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核心银行业务后台系统,主要负责客户、存款、贷款、支付和总账五大核心业务的交易和账户处理。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产业纳入了国家战略,要求科技自立自强;银监会也早在2014年颁发了《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9号文),对自主可控提出了量化指标。金融行业应用位列信创“2+8”发展体系中八大行业应用之首,银行核心系统又是金融行业应用的“核心器件”,对大部分架构于“IOE”(IBM、Oracle、EMC ,指IBM主机 、Oracle数据库、EMC 存储)基础之上的银行核心系统来说,变革迫在眉睫。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低门槛、高效率、个性化、场景化几乎成了数字金融业务产品的代名词,大部分传统银行在数字金融业务领域显得捉襟见肘,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为了加快和全面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央行在2021年底发布了335号文,制定了28项重点任务;银保监会在2022年初发布了2号文,提出了30条指导意见。虽然这两个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提出银行核心系统变革的要求,但从关键任务或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来看,隐含了对银行核心系统进行变革的潜在需求,例如数据要素潜能、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以用户和场景为中心、产业数字金融、一体化运营中台、敏捷化创新、敏态和稳态双模并存、分布式与集中式互相融合等,并明确指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更是指明了银行核心系统变革的方向。
信创驱动银行核心系统变革
银行核心系统属于信创产业生态中的行业应用软件。我国银行业是从专业银行起步,而国外的银行核心系统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并不适合我国的专业银行,使得我国银行业核心系统的建设一开始就采取了自主研发的模式。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逐渐与国外商业银行模式接轨,随之也引入了国外银行核心系统产品。尽管国外银行核心系统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商业化程度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我国银行业通过早期自主研发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核心系统科技队伍,完全有能力通过引入、学习、吸收、创新的途径做到自主可控。大部分银行采取购买产品源码或咨询方案的方式自主建设核心系统。只有极少数中小商业银行由于成本高、科技力量不足等因素,没有购买国外产品的源代码,仅购买了国外产品的使用许可,无法做到自主可控。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核心系统在软件设计开发层面的自主可控程度很高。
任何行业应用软件都必须运行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信息安全三大底层架构之上,银行核心系统也不例外。在以集中式架构为主的时代,国产服务器起步晚,尤其在金融行业商业化成熟度低,配套的国产基础软件少,处于“基本可用”阶段。金融业务对系统稳定性和成熟度要求很高,因此,国内银行很少采用国产服务器作为核心系统生产主机,大多数选用了商业化成熟度高的国外主机及其配套的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信息安全等软硬件,其中IOE是国外产品代表。这说明目前我国银行核心系统运行的底层架构大多是国外厂商的技术和产品,而信创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实现安全的信息技术(IT)底层架构和标准国产化……
付费¥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