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出台,美国10月CPI下滑至7.7% | 每周金融评论(2022.11.7—2022.11.13)
热点聚焦
01
国家出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公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指出,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各地已经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国家卫健委对于各地网民、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也在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转交给有关地方来予以推动解决。在今后工作中,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方面群众和有关媒体的反映,进一步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举措能够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和执行落实。对于在整治“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也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出现的典型事件要进行曝光。此外,雷海潮表示,要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深刻理解和掌握优化措施二十条的具体内容和有关要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共同推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精准,平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观察员/秦婷)
02
美国10月CPI同比增幅下滑至7.7%,市场期盼美联储加息步伐能够放缓
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炉——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7.7%,为时隔7个月再度回落至8%以下;核心CPI同比上涨6.3%,较9月的6.6%有所下降。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美国公布10月CPI数据后,美元指数短线大幅跳水,跌破109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高,升破7.2关口,日内上涨近800点。美股三大指数当日同样大幅走高,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上涨3.7%,标准普尔500指数上证5.54%,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7.35%,三大指数均创下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通胀超预期回落,叠加美联储此前释放的放缓加息信号,市场期盼美联储加息步伐能够放缓。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后续加息的幅度有望放缓,但放缓加息不代表加息周期结束,终端利率可能高于预期并在高位维持更长的时间。(观察员/王茅)
重大会议
01
李克强谈中国经济形势:力争全年实现更好结果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边会见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
李克强表示,世界经济金融高度融合,面对当前诸多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应加强合作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形成合力,维护世界经济稳定,防止陷入衰退。这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他指出,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在宏观调控中既果断应对又适度合理,留下了政策工具。受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二季度前期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我们及时推出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及时扭转了下滑势头、二季度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增长3%,当前总体呈回稳向上态势。我们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中国有1.6亿多户市场主体,这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我们通过退税减税降费、降息缓息,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帮扶渡难关。今年前10个月已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000多万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上涨2.1%,这主要得益于前两年没有超发货币,今年粮食增产丰收、能源稳定供应也为稳物价夯实了基础。我们将继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巩固和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全年实现更好结果。面对全球范围通胀高企,中国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没有大规模在世界市场购买粮食和能源,这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李克强指出,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方愿继续参与G20缓债倡议。中国与基金组织保持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希望基金组织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完善主权债务协调的国际机制,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复杂局面。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10月以来多地疫情多发散发,经济复苏进程再生波折。机构预计,多地疫情散发及防控措施的实施对10月经济影响较大,10月工业生产、消费或放缓,但在前期各项政策支持下,基建、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在高位,支撑投资增速保持平稳。进入四季度,虽然我们面临疫情多点散发和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影响,但二十大的召开会产生较好的政策红利,使市场预期趋于稳定,让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得到更多确定性。此外,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效用的持续发挥,前期投资会形成更多的实物量,稳增长的一揽子措施还会继续发力。四季度经济大概率还会持续复苏,但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四季度依然会呈现出弱复苏态势。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也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窗口期、关键期。近段时间以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振市场区域,内生动力有望驱动四季度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四季度GDP增速或将成为全年高点。(观察员/秦婷)
重大政策
01
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修订并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自2022年12月12日起实施,其中将现行的保险保障基金固定费率制调整为风险导向费率制。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改了保险保障基金筹集条款。将现行的保险保障基金固定费率制调整为风险导向费率制,明确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费率的确定和调整由银保监会提出方案,商有关部门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调整保险保障基金暂停缴纳上限,将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的暂停缴纳上限分别由占公司总资产的6%、1%调整为占行业总资产的6%、1%。二是明确保险保障基金相关财务要求。三是优化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四是完善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规定。五是加强保险保障基金相关监督管理。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2008年,原保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以部门规章形式联合印发《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保险保障基金作为非政府性行业救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和监督等内容。但随着我国保险业不断发展,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中央精神和国务院金融委工作部署,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单位进行了大量数据测算和深入研究论证,对现行《管理办法》进行了相应修订。
发布实施《管理办法》是银保监会为更好地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保险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积极作用,维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观察员/孙世选)
02
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文支持央企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
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通过优化市场服务运行机制、监管考核标准、融资决策程序等方式多措并举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并积极支持中央企业开展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REITs试点,促进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二是鼓励中央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将募集资金通过权益出资、供应链金融、园区孵化等途径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协同发展;三是增强证监会与国资委在规范与服务中央企业科创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协同,形成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的合力。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共支持130多家企业融资近1400亿元,主要投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知》有利于助力中央企业成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先行军;有利于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通知》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运用融资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同时,《通知》鼓励央企增加研发投入,发挥央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带头作用。值得一提,《通知》提出要支持央企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重点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及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发行REITs,这将有助于推动央企REITs项目进一步扩容。(观察员/秦婷)
重大事件
01
银保监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1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11日。
《征求意见稿》主要修改的内容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审慎监管规则,加强行为监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监管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监管全覆盖,提高对股东、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完善早期干预制度,丰富风险处置措施,提升处置效率。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要求,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条文,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后续工作。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银行业取得飞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化程度和创新速度不断提高,金融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我国现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的专门法律,自2004年2月实施后,仅在2006年修改一次。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对外开放和创新的不断深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持续增长,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部分规定相对滞后,某些重要领域存在空白,难以满足监管实践的需要。一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力度不够,事中监管、事后惩戒依据不足。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存在早期干预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处置工具等突出问题。三是金融违法成本偏低。银行业违法违规活动日益复杂,现行法律责任覆盖面有限,处罚力度不足,调查手段较为单一。因此,有必要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进行修改,进一步丰富监管手段,完善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质效。(观察员/孙世选)
重要数字
01
中国10月CPI同比涨幅回落,PPI同比由涨转降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2022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5%。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2022年10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3%,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0.3%。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5%。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10月份PPI同比下降,这是2021年1月以来我国PPI首次同比下降。从CPI看,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是助推CPI上涨的主因,10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10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PPI同比下降和核心CPI同比偏弱,说明内需偏弱。有人开始担心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但10月份PPI同比下降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从环比看,10月PPI由9月的下降0.1%转为上涨0.2%。因此,目前谈通缩还为时尚早,不过通缩风险值得警惕,目前扩内需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观察员/孙世选)
02
欧盟大幅下调2023年增长预期,称通胀冲击将继续
11月11日,在最新发布的欧洲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欧盟委员会警告称,欧洲经济衰退已经到来,而通胀触顶的时点被后推至今年(2022年)年底,欧元区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冬天”。由于后疫情时代的需求报复性反弹和服务业表现强劲,欧元区今年GDP增速预期从7月份预估的2.6%上调至3.2%,欧盟经济增速预期也从2.7%上调至3.3%。与此同时,对欧元区和欧盟在2023年的增长预测均被下调至0.3%,较7月份的预估值猛降超1个百分点之多,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加剧了能源危机、推高通胀,同时收紧的金融环境打击商业信心。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报告预计欧盟和欧元区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均陷入经济萎缩(即GDP负增长),符合“技术性衰退”的定义,随后在明年春季恢复经济正增长。
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以及瑞典的经济在明年预计都将萎缩0.6%,在欧盟国家中萎缩幅度最大,只有爱尔兰、马其他、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四国的GDP增速明年会超过1%,其他国家均不足1%。报告还给出了对2024年的首份预测,预计欧元区和欧盟的GDP增速分别恢复至1.5%和1.6%。
在经济萎缩的同时,报告还对“通胀维持在高位更长时间”给出了悲观预期,全面上调了CPI预测:预计欧元区2022年CPI通胀均值为8.5%,此前预计为7.6%;欧盟今年CPI为9.3%,此前预期为8.3%;预计欧元区2023年CPI为6.1% ,此前预计为4%;预计欧盟明年CPI为7%,此前预期为4.6%;预计2024年欧元区CPI降至2.6%,仍高于欧洲央行的2%通胀目标。
面临疲弱的经济前景,欧洲各成员国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德国总理朔尔茨前不久访华,随行的有12家企业的CEO,包括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大众集团、宝马集团、拜耳集团、西门子、阿迪达斯等,企业涵盖汽车、化工、医药、能源、食品等行业。德国总理希望为本国经济打开一道大门。(观察员/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