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加息潮起,物价涨幅回落与经济增速下滑哪一个来得更快?|国际
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王茅
西方主要经济体的加息步调,从来没有这样一致过。进入2022年,由于西方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不少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处在数十年来的高位,这些经济体的央行不得已启动加息周期,且越加越多。
图1:2022年全球主要西方经济体基准利率不断提升(单位:%)
数据来源:《清华金融评论》整理
美国已加息375个基点,10月CPI有所回落
从图1可见,2022年年初以来,美国、加拿大、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一直在不断地加息,推动基准利率不断攀高。
表1:2022年全球主要西方经济体基准利率调整情况
数据来源:《清华金融评论》整理
以美国为例,3月启动加息周期,加息25个基点,5月加50个基点,6月、7月、9月、11月都加了75个基点,至此,今年已加息375个基点,美国的基准利率已经上调至3.75%~4%区间。相应的,美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高达9.1%,7月CPI增长8.5%,8月增长8.3%,9月上涨8.2%,10月增幅回调至7.7%。
为何要不断加息?因为美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处在40年来的高位,6月一度达到9.1%,10月总算是有所回落,但是美国的通胀目标在2%左右,估计是回不去了。
那么,美国的物价为何如此之高?还得从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说起,这个百年未遇的大流行导致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受到巨大冲击。美国率先采取行动,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金,以支持经济重新恢复增长。
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时经济确实较快获得提振,但是这么多的流动资金进入市场,迟早会引发物价上涨,这不,又不得不开始加息抑制通胀。
欧元区加息慢半拍,2023年经济前景低迷
从表1也可以看出,欧洲央行今年上半年是按兵不动的,7月开始加息50个基点,9月和10月分别加息75个基点,基准的隔夜再融资利率提高至2%。
尽管欧元区3月份时CPI同比增幅已经达到7.4%,到了5月份已升至8.1%,但欧洲央行直到7月份才开始加息,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和美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美国强劲的就业市场为美联储加息提供了底气。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攀升、欧元区经济遭受较大压力,因此欧洲央行开始时对加息是持谨慎态度的,可是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一路走高,欧洲央行承受不住,开始大力加息。
由于动作慢了半拍,再加上加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物价上涨,因此欧元区目前还看不到物价涨幅回调的迹象,欧元区7月CPI同比增长8.9%,8月增9.1%,9月增9.9%,10月增10.6%。
市场人士担心,欧元区经济可能会陷入“滞胀”的境地,即物价居高不下,同时经济停滞不前。11月11日,在最新发布的欧洲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欧盟委员会警告称,欧洲经济衰退已经到来,而通胀触顶的时点被后推至2022年年底,欧元区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冬天”。
对欧元区和欧盟在2023年的增长预测均被下调至0.3%,较7月份的预估值猛降超1个百分点之多,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加剧了能源危机、推高通胀,同时收紧的金融环境打击商业信心。
报告预计,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以及瑞典明年的经济都将萎缩0.6%,在欧盟国家中萎缩幅度最大,只有爱尔兰、马其他、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四国的GDP增速明年会超过1%,其他国家均不足1%。
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央行在行动
图1和表1中提到的西方主要经济体,除了美国和欧元区外,还提到了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其中加拿大和美国是邻国,加息周期和幅度更为一致,截至11月19日,美国的基准利率在3.75%~4%,加拿大的基准利率则为3.75%。
与此同时,同在欧洲,英国央行启动加息的时间要早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是在2月份,欧洲央行是在7月份。这与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相关,比如物价、就业增长、能源危机、政治局势等不同有关。
地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于5月开始加息的,5月到11月,每个月都在加息,不过加息幅度不如其他4家那么强劲,还没有出现过加息75个基点的情况。
到底加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物价上涨,还有待观察。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担心,加息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了。各国中央银行要在控制物价上涨,以及促进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之间寻得微妙的平衡并非易事。目前美国、加拿大、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的央行都面临同样的困境,程度不同罢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物价涨幅回调与经济增速下滑,哪一个来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