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新刊亮相
重塑地方金融监管生态
文/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魏革军
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本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央对地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日前,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强调,要如期完成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形成央地工作合力,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与路径,目前各省份地方监管改革基本到位,地方金融委、金融工委和地方监管机构三块牌子相继挂出。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有助于加强党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的领导,有助于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有助于压实地方防范化解风险第一责任、属地责任和维稳责任,有助于改善地方金融生态。
经过本轮改革,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职责定位更加明确、清晰,形成了全覆盖的金融监管格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负责规则制定并对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予以指导,充分体现金融事权主要是中央事权原则,又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这种制度安排,符合中国国情,将地方表达诉求、反映情况的渠道制度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之前地方金融监管在中央没有归口指导部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央地金融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分类处置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本轮监管改革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主要包括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市场等领域的风险。在处置风险时,要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同、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妥处存量,严防增量,避免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化解风险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把握平衡,防止合成谬误,注重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去风险。
重塑监管格局旨在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形成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基础。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的安全靠制度、活力在市场、秩序靠法治”。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必须坚持把优化金融环境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努力:一是着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着力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统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三是着力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要统筹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促进地方平台公司平稳转型,促进形成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稳健发展,着力做好科技、普惠、绿色、数字、养老五篇金融大文章,不断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魏革军:重塑地方金融监管生态
分类处置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本轮监管改革重中之重的工作。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2024年5月21日,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金融委员会主任李强对做好地方金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要如期完成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 务,加快形成央地工作合力,强化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金 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不仅是地方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安全基础,同时,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离不开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本期封面专题,按照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主线,深入探讨了地方金融监管的逻辑、着力点、方向与前景,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同强化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建言献策,并从国际视角探讨了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可以吸收的经验借鉴。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欧阳卫民:持续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改革,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调
我国行政管理体系具有结构统一性,是横向部门和纵向层级的有机整体,因此,推动地方金融监管要注重将金融监管体制需要与央地行政管理和金融运行体制相结合。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魏革军:地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
在深化体制改革中,仍有三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对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中央责任。二是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界定争议处理。三是对地方政府风险处置责任的明晰。
中国人民银行马新彬:完善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逻辑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体现出鲜明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特征,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山东潍坊市审计局副局长欧永生: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改革的逻辑路径
要通过央地协同,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避免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引领金融行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新结构金融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沙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周皓:美国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举措与启示
未来随着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展职能的剥离,其将更加聚焦在监管这一单一目标上,也更易与中央监管形成合力,填补以往的监管空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主任郑联盛:地方金融风险的表现、根源与监管应对
我国金融风险应对和相关金融监管改革已取得积极成效,不过在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仍然是一个长期任务,金融监管仍须动态优化。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教授姜富伟,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讲师靳馥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丁慧: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不仅是地方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安全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政治经济学系主任陈福中,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艾雯:新形势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审视与完善
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关系。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监管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光建:优化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构建强大金融监管体系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强大金融监管体系,促进金融强国建设。
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丁安平:日本金融监管政策的变革
日本以其灵活的金融监管政策和稳定的市场生态格外引人注目,可以探究其金融监管变革经验为中国所用。
前瞻
回顾
观点&数字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市场主管合伙人、北京办公室主管合伙人周星,普华永道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肖锦琨:金融视角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运营模式、流动性风险及政策影响分析
做好更充足的压力测试和多种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管理预案,以及增加更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对房地产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康蕊:扩大个人养老金参保和缴费规模
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多支柱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分工明确、界限清晰,并建立对接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改进国际金融体系,增强金融系统稳定性
金融体系稳定性有三个维度的体现:金融机构的韧性,金融市场的韧性,金融基础设施的韧性。增强这三个维度的韧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改进、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主任唐晓雪:我国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没有简单划一的模式,更不能“一刀切”,应区分不同银行类型,因地制宜、因行施策。
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余欣怡:专项债在撬动社会有效投资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应完善配套体制机制,优化资金投向领域,提升专项债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更好发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作用。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风险管理部 博士后方云龙,中国民生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原宏敏:以推动中小银行兼并重组为切入点,主动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应主动推动我国中小银行进行市场化兼并重组,消化银行业过剩产能,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革创新部副经理郭蒙:以组建专业子公司为方向,赋能农合机构高质量发展
组建金融科技子公司,将主要以履行管理职能的省联社科技部转向为科技服务公司,通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提高金融科技服务质效,重塑农合机构发展的动力引擎。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融资室副主任、研究员李泽正:REITs积极作用持续凸显二级市场建设有待完善
未来,我国REITs市场仍须通过丰富完善投资者结构、优化交易方式及投资工具、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加快推动REITs二级市场建设,发挥REITs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副总监徐阳,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董欣焱:无信用评级不等于无信用风险:取消强制评级三周年的回顾与评价
虽然取消了强制评级,但债券市场对于信用风险分析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没有信用评级也并不等于没有信用风险。
交通银行原副行长侯维栋,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高级经理刘能华,交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胡娟,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李丽丽:以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为契机,加速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
个人养老金投资离不开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发布能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注入 “耐心资本”,形成正循环。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研究员杜阳:银行理财应把握发展新阶段,全面提升经营质效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资产配置上注重多元化,根据国家战略导向和实体经济需求引导理财资金加大相关领域投资。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副教授张文闻,中银香港全球市场(产品开发团队)助理总经理王艺丹: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回顾与展望
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发展,与境内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香港仍有巨大空间可从中发挥枢纽和核心作用。
工信部火炬中心技术市场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孙启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中级研究专员刘罗瑞:我国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路径探索
从美国、欧盟、新加坡以及我国的经验看,概念验证中心可以有市场自发和政府主导建设两种形式。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前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邹传伟:香港地区的Web3.0行业的发展和监管
发展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成为香港地区重要的“破局”策略之一,也符合香港金管局“金融科的2025”策略。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马芳原:激励共谋
论文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在2013年政策变化之后,高管薪酬的调整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显著相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MBA中心主任、清华五道口全球不动产金融论坛秘书长魏晨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郭翔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雷童:特许经营:构建良性循环的使用者付费PPP新机制
PPP新机制从项目创新、激励社会资本和实现金融循环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构建使用者付费PPP模式的良性循环。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金融系统的韧性:区域视角与全球思维
本文呼吁重归多边主义,加强10+3财经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四级调研员胡小璠:欧洲商业地产风险及其对欧洲银行业影响的分析
欧洲个别小银行对美国商业地产敞口较大,一旦出现负面舆情,易导致形成恶性循环。
山西证券上海资管子公司研究部宏观研究员高巍,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交易员刘敏:中美柜台债券市场现状及对我国柜台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
优化跨地区交易和发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交易机制可有效解决柜台债券市场发展制约,促进柜台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编辑丨王茅
责编丨丁开艳、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