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半个中国都在包粽子,但卢氏人过端午却在吃这个,离开伏牛山压根吃不到 |豫记

2017-05-26 石淑芳 豫记

马上要过端午节了。提起端午,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粽子、鸭蛋等美食。然而,对于河南豫西的卢氏人,槲(hu)包才是端午必备。槲包并非卢氏独有,在洛宁县上戈镇、罗岭乡、故县镇等地,用槲包欢度端午节的传统延续至今。



槲包极具地域特色,因为豫西一带只有嵩县 车村 、卢氏、鲁山、栾川、西峡等少数县的山上才长这种槲叶。在这些长槲叶的地方,只有卢氏人吃槲包。久而久之,槲包便成了独属于卢氏人端午节的特有滋味。

 

石淑芳丨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为了采槲叶

丢了家传的金耳环

 

踏进茫茫山野,进入植物世界。

 

一种落叶乔木闪烁它熟稔的身影。是槲树,片片槲叶散发独特的幽香,像一只只硕大的绿色手掌迎送日光。生长于豫西大山的人,无不对它眷恋,魂牵梦绕——它是山里特色小吃槲包的原料。



古时的爱国诗人屈原,在阴历五月五日投入汨罗江,老百姓在这一天门插艾蒿锅蒸粽子来纪念他,由于豫西特殊的地域特征,当地人用山上一种散发浓郁香气的槲叶做出槲包来过端午节。

 

每年,我都会坐守在槲叶的清香中,静心等待端午节的到来。

 

母亲识字不多,不可能追溯一个节气的文化渊源,她对节气倾注更多的是一种热心的勤勉和静默的传承。

 

院子的梨树上正结着烂漫青涩的梨子,母亲坐在树下,身旁的苇席上,摊晒着去年秋天收获的谷子,她小心翻检着谷子里的石块,黄灿灿的谷子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润泽的光芒。对于母亲,种谷子的艰辛唯槲包的出笼才得以抵消,我看到她阳光下抚弄谷子的欣欣然。

 


她将晒干碾净后的谷子在清亮亮的河水里淘洗,然后拌上红豆,大枣,放到从山上采来的槲叶里裹紧扎牢,压锅里蒸煮,做成散发着槲叶香味儿的槲包。

 

“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雄黄酒烈艾叶香,香草袋子挂脖上;花花禡兜盖肚皮,家家槲包香又香”。因着共同的节气,采槲叶成了村里姑娘媳妇的集体行动。

 

碧绿的槲叶从枝头褪下,在手里一张张整齐堆叠,一把把被草叶系住,鼓鼓囊囊充斥了随身的蛇皮袋。她们的笑闹声也分别飞扬在河边,山坡。


 

二嫂家传的金耳环采槲叶时被树枝挂飞到草丛;五婶被一块小青石绊了跟头摔疼了屁股;而我,不是被一条浮游草尖的黑蛇吓得飞奔,就是被一只闲逛的蝴蝶偷吻了脸颊。女人们你推我桑彼此取笑,山坡上嘻嘻哈哈沸沸扬扬的将日子里的烟火气儿和酸甜味儿,在节前浓浓地发酵,直至拉开端午节醇香的帷幕。

 


包好槲包送亲朋

 

现在进城打工的人多,他们最牵念属于山乡的物什,特别是留在记忆中,留在往昔舌尖上的美味——槲包。槲包连接友谊延续亲情,村人准备的槲包,除了自己吃,还捎给城里亲戚,让离开家乡的人分享家乡的味道。



节日的早晨,班车边候着提着一箱箱槲包的人,从他们粗糙朴实的手里,槐花,核桃,蜂蜜所有地道的珍馐都负载着家的牵挂。随着槲包魅力远播,上山采槲包叶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历年都有增加趋势,有时候上山采槲叶的路上,简直熙熙攘攘。这边歌罢那边唱,甚是热闹。

 

对山间植物我本着实践大于理论的识见,但也有人闹出笑话,将和槲叶相似的青冈叶子采回家,煮出颜色黑污味道发涩的槲包。

 

包槲包开始,近邻们自由组合互相帮忙。


 

白玉米叶子垫底,一张绿生生的槲叶托在掌心,一撮清亮亮黄澄澄加了红豆的黍米放上,三包两裹,两扇槲包一根马兰叶子的草绳系住,放到大锅里蒸煮。


猛火之后改慢火,几个小时之后,顺锅沿冒出的蒸汽里,有了浓浓的槲叶清香,槲叶的味道渐渐浸染小米,小米就散发槲叶的香味了。

 

端午节的清晨,家家户户走出一个闲人,手握镰刀,踏着清露去往晨曦微启的田野割艾蒿。地堰上、树林边、沟谷旁,一株株泛着白色绒毛的艾蒿在风里等待一季,等着被镰刀收获。

 

端午节的艾蒿晾干后,有驱蚊虫散寒除湿等诸多药用价值。头痛了,着凉了都可以扯把艾叶灸灸,因此晾干后的艾蒿是农人的收藏。


 

当我家门窗上插满带露的艾蒿时,母亲便张罗着将自家的槲包分送给邻居亲戚,不久就有人把他家的送来,来来往往中传递着亲睦。她还要赶早在第一趟班车到来时,托司机给城里的大姨二姑捎些去,还有那些没有包槲包的孤寡老人,路过门口的呆傻,她挂在嘴里的可怜人,籍着节日的喜庆,都得到她仁厚的款待。

 


将每一个节气都过得从容欣悦

 

我鼻孔耳朵搽了雄黄酒,手腕脚踝缠着五彩线,衣襟上挂着母亲手缝的香包,吃了槲包去上学时,教室里到处飘荡着和我相同的气味,这气味儿见证农人对于一个节气隆重的认同。

 

只不过年少的我在写作业和备考的忙碌里无法细品一个节气到来的意义。我甚至在故意忽略,我认为村人的节气太多,自己给自己制造的繁文缛节太多,母亲的日子太过琐碎,我不喜欢有牵绊的现在,我懵懂的追逐着神秘简约的未来。



现在,我脸上褪去一层青涩,呈现岁月漂洗过的温润谦和。为人妻为人母,家改变了一切,孩子改变了一切,女儿是我心绪舒展的源泉,她的到来重塑了我的心境。

 

我变得在任何一个节气看起来都那么从容欣悦。端午节来临,哪怕街上有卖现成的粽子和香包,我还是像母亲一样,整理去年收拾的玉米叶子,上山采槲叶,提水桶端坐河水中的青石上,一边淘米,一边和邻居女人们说着笑话,样样亲力亲为地蒸煮些槲包,分送给亲友。

 

在初夏的风中为女儿缝香包,五彩的丝线、花花绿绿的布片摊在腿上。像母亲那样一早出去到田埂割鲜香的艾蒿,用它们妆扮窗棂门楣,以期给家人带来祥和安宁。



簸箕里馨香的槲包,让我突然发现母亲和我、还有其他人,在传承传统节日中的智慧,那就是一个农人把辛劳凝结成犒劳,同时抒发浓浓的亲情,把一个平凡的日子写意出美美的滋味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石淑芳,《洛神》杂志编辑。出版长篇小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获得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奖。2014年出版散文集《长在山间的文字》。在《中国作家》,《莽原》,《山花》,《雨花》等近百家杂志发文。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年度选本和高中语文试卷,获首届奔流文学奖。

推荐阅读

端午节是怎么变成中国四大节日之一的 

端午节习俗讲究多,早上下河洗澡有啥寓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