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中老年表情包,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2017-07-12 腾云 腾云

他们喜欢发鸡汤,他们经常用错别字,他们总担心移动支付不安全,他们特别容易听信谣言......但他们还是笨拙地走进了互联网。


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上网的习惯究竟有何不同?怎样的产品和政策才能保护互联网上的中老年人?腾云智库 将定期推出中老年人上网研究系列报告,和你一起打开中老年人的网络世界。


5种常见的中老年表情包


根据微信团队今年发布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微信日均消息发送情况如下:



其中老年用户每日人均发送消息的次数为44次,仅占总次数的20%左右。我们不禁要问,这20%的用户群体使用的表情包,是如何成为网络上风靡一时的潮流符号的?首先,我们可以把中老年表情包粗略分为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1.儿童/帅哥/美女的微笑问候:


 

2.表达“正能量”的纯文字表情包:


 

3.山水风光:



4.静物(多以花朵水果为主):


 

5.综合了以上四种元素的混合产物:



中老年表情包有哪些特点?

 

我们试图找出中老年表情包在表达形式上与普通表情包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老年表情包多采用高饱和度色彩

 

中老年表情包在众表情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项一定是色彩。在强调设计的灰度和质感的今天,中老年表情包逆其道而行之,大量高饱和度色彩碰撞冲突,成了一道风景线。为什么?


其实人的感觉器官会因年老而明显衰退,视觉也随之衰弱,在老年人眼中,一些彩色物体是褪了色的。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研究员Knoblauch(1987)的研究[1]60-70 岁、 80-90 岁老年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分别是青年人的 76% 和 56%。另有研究表明,从 70 岁开始,人类对颜色的感受性会明显减退,至 90 岁时,能够正确辨认的颜色的比例不到 50%。


知道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偏爱#FF0000和RGB:(255,0,0)两种红色了。

 

2.中老年表情包字体样式多变华丽


极简和扁平化是近年来流行的设计趋势,而中老年表情包的字体丝毫没有受到“潮流”影响,依旧“复杂多变”且极其不注重构图。为什么会这样?


这可能要从20年前说起。


那时,“中老年人”还青春年少,他们或许也曾突然听闻一句话,“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千米。”随后,其中一些“中老年人”便投身到最初的互联网大潮之中。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审美会在中青年时期走向成熟,而“中老年人”在他们的中青年时期正好赶上了Word和Powerpoint的火爆,五花八门的“艺术字”成为了他们重要的审美老师,比如下面这些:


事实上,此类审美在90年代的网站中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印记,看看Google当时的设计风格就知道了:

 

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中老年表情包中的字体及排版,许多都是“九十年代审美”遗留的产物,很可能也是父辈们对信息时代的最初记忆。

 

3.中老年表情包的动态多为频闪、旋转

 

动图并不是中老年表情包的特色,但相比普通表情包中与内容表达强相关的情景(如人物或卡通形象),中老年表情包中更多充斥着与内容表达几乎不具关联性的“动效”(如字体频闪、静物中心对称/旋转等)。这其中的原因有三:


首先,PowerPoint的动态特效更为中老年人所熟悉;


其次,针对没有美术功底的普通人,这种简单的动态特效制作成本极低;


另外,根据法国克莱蒙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Droit-Volet(2002)的研究[2],反复呈现一定频率闪烁的视觉刺激可有效提高唤醒水平,这意味着,面对那些以闪烁为呈现方式的表情包,老年人似乎更容易被唤醒。

 

4.中老年表情包爱用照片


相比于年轻人表情包中常用的卡通和抽象形象,中老年表情包更倾向于选用简单直接的照片作为主体。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韩雪松研究团队(2015)[3]曾观察“中老年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征。在研究中,他们分别使用正性、中性、负性三种表情/面孔的简笔画图片作为刺激物,分别选取13名中老年受试者和13名青年受试者,比较两个年龄组对表情/面孔识别反应时间的差异。


结果,中老年组的面孔识别反应时间、正确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团队据此得出结论:在对简笔画图片识别的过程中,中老年人较年轻人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而在真实面孔的识别研究中,中老年人与青年人并没有明显差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费神辨别简笔画表情包并思考其背后的含义,要比识别照片困难得多。

  

5.中老年表情包充满“正能量”


回顾上文对老年表情包的分类,无论是美女/儿童/人像、鲜花水果、自然风光还是励志话语,这些无一不充满“正能量”。相比之下,普通表情包则要“污”很多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老年人在使用表情包时与年轻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诉求?

 

我们不妨先说说表情包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表情包已经进化到了第三代——


第一代表情包是1982年由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发明的微笑符号,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维护公共空间良好的讨论氛围。大家说玩笑话时都用“ :-) ”,就不会因误会而导致不必要的争吵(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系主任薛可团队,2016[4]

 


在自然状态下,文字只是人与人交流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由表情、语气、身体语言等组成(南洋理工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Walther 团队,2001)[5]在纯文字表达占主流的互联网时代,ASCII表情的初衷就是用简易的象形手法弥补交流时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缺失,避免因为领略不到发言者实际的表情和情绪导致理解偏差。在那之后,以“ :-) ”为代表的ASCII表情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手指,并衍生出了日本的KAOMOJI(颜文字)。

 

第二代表情包大家也很熟悉——emoji ——中文叫“绘文字”,发源于日本。emoji随着移动端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相对于上一代ASCII表情,emoji更为具象,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情感和概念,比如不耐烦的白眼、喜极而泣 、赞赏的手势等等。


直到这里,表情包的功能依旧在于弥补纯文字聊天时表情和情绪的缺失。终于,第三代表情包的出现了。


第三代表情包叫memes,就是我们今天狭义的“表情包”概念。它的英文名字已经显示了它的特质(meme:模因。牛津词典解释道:“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通过模仿方式传递文化信息的基本单位”),这说明表情包除了表达肢体语言外,还增加了许多其他功能。比如,表达不和谐情绪: 



至此,表情包建立起一套独立于之前文字表达的全新话语体系。而对于基于图像的话语体系来说,监管力度会远低于原有的文字话语体系,一些“不和谐情绪”在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里也找到了出口。


再比如说政治色彩。在美国竞选期间,pepe蛙被“川粉”赐予了种族主义的色彩,成为人们恶搞的对象。最后,作者自己也受不了自己的卡通形象被卷入政治漩涡,于是亲手“杀”了这只蛙。



表情包也紧跟热点,比如经典的北京瘫、蓝瘦香菇等,此时,表情包已经在全民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于是,回到主题——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与一般意义上的表情包会有显著区别?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总是充满那么多正能量?


那是因为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远不及年轻人,仍处于学习阶段的他们在使用这些表情包时,其实回归了表情包的“初心”——仅作为文字聊天的情绪补充而已。他们并不会用表情包表达政治观点、“撩妹”或发起“表情包大战”。


在摈弃了表情包的这些附加功能后,它终于回归了交流本身。而作为文字交流补充的表情包,自然就承担了向聊天对象表达善意和友好的职责,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中老年表情包为什么会充满正能量了!

 

中老年表情包如何被传播?


在中老年表情包的世界,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表情,我有一个表情,我们交换,就有了一个表情包”。这句玩笑般的话很好地总结了表情包在中老年社群中的作用。


依托微信,大量由中老年人组成的社群诞生,“斗图”成为了陌生人之间拉近关系、熟人之间互相问候的重要手段。在笔者进入的几个中老年社群中,表情包出现的高频场景从高到低分别是:新群友加入时的欢迎仪式、发红包时、早上和夜间问安时。在这几个场景中,表情包完全充当了表达善意的角色,让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两个人更好地拉近关系。


可以说,中老年表情包的盛行本身就是中老年人群体拥抱移动社交的见证。

 

被“盗用”的中老年表情包

 

上文从心理、生理层面分析了中老年群体中诞生特定表情包的原因,但这种源起于中老年群体的表情包之所以能够在风靡网络、进入主流视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年轻人对该表情包的频繁使用,而他们使用中老年表情包的心态与老年用户则截然不同。


中老年表情包中的正能量与年轻人平常使用的“黄暴”表情包天差地别,我们看到年轻人平常使用的表情包中常流露出戏谑、自嘲、讽刺的意味,这正是年轻人在摆脱主流话语体系后,自我个性抗争的体现。而中老年表情包“鸡汤般”的正能量、落后于时代的审美正为年轻人提供了表达讽刺和戏谑情绪的最佳出口。正是这种情感的反差让年轻人成为中老年表情包的又一大用户。


参考:

[1] Knoblauch, Kenneth, et al. "Age and illuminance effects in the Farnsworth-Munsell 100-hue test." Applied Optics 26.8 (1987): 1441-1448. 

[2] Droit-Volet, Sylvie, and John Wearden. "Speeding up an internal clock in children? Effects of visual flicker on subjective duration."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Section B 55.3 (2002): 193-211.

[3] 陆雪松, et al. "中老年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 35.15 (2015): 4312-4314.

[4] 孙页, 薛可. 网络群体传播中的亚文化研究——以表情包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3): 8-9.

[5] Walther, Joseph B., and Kyle P. D’Addario. "The impacts of emoticons on message interpretation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19.3 (2001): 324-347.

[6] 师大老年心理实验室. "为什么“中老年表情包”会Bling Bling地闪闪发光." Pingwest中文网. N.p., 22 May 2017. Web. 30 June 2017.


// 往期回顾 //

领先全球的手游将引领中国文化出海吗?

欧洲权威报告:0-8岁儿童上网前必须知道的事

外国父母如何让孩子防沉迷?这里有5位家长的亲身经验

上海交大教授说,网络游戏不是“电子海洛因”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10位专家给出了这8条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