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老人“好好走路”,欧洲人真是绞尽了脑汁
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你,是否也想过城市里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你或许无法想象,那些在你看来代表着繁荣、现代、便捷与舒适的都市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恰恰意味着麻烦和危险——随时会迷路、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无法使用智能设备、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穿越人行横道......一个“亲老型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
本文分享了伦敦、利物浦、蒂尔堡等欧洲城市的“亲老”经验。在那里,人们为了让老年痴呆症患者拥有更舒适的生活,或是为了让老人“不摔跤”费劲了心思。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无处不在的科技力量,正如文中某位城市规划者所说:亲老城市需要成为智能城市。
本文由 腾云 编译完成。如何让老年人在城市中生活的更安全、更舒适?科技与互联网将为此发挥怎样的作用?未来,腾云也将持续关注这一议题,推出更多研究报告与精彩案例,敬请期待。
如
果你在英国珀利生活几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城镇已然是一座老年人的家园。“老人们经常会忘记他们身处何处或是在寻找什么”,当地一名图书管理员说,仅一个早上的时间,他就碰到了两个迷路老人。另外一位当地人也表示,老年人经常在商店里忘记付款密码,甚至突然忘记自己要买什么。
正因如此,英国社区组织Purley Bid在召开城镇改革讨论会时,将“寻找帮扶老年群体的新方式”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实,老年痴呆症在整个英国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态势。目前,英国有85万名痴呆症患者,其中有40%的患者表示自己生活寂寞,34%的患者觉得自己在社区没有归属感。阿尔茨海默症协会预测,到2025年,痴呆症将影响100多万英国居民。2015年2月,前英国首相卡梅隆号召到2020年时,要让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半数人口生活在公认的“痴呆症友好型社区"里,那里将有400万名“痴呆症朋友”——指那些接受过相关培训,能够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相处的人。
阿尔茨海默症协会对“痴呆症友好型社区”的定义为:“让每一位痴呆症患者——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住在哪里——都可以生活得很好,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方式得到适当的帮助。”他们希望在2020年将伦敦打造成一座“痴呆症友好型城市”。
在珀利,Purley Bid采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免费培训机制,但请注意,该培训针对的并不是老年痴呆症患者,而是其他的当地居民,目的是使当地人更好地认识、理解并帮助痴呆症患者。此外,他们也对那些“痴呆症友好型企业”做出了奖励,为他们授予印有阿尔茨海默症协会Logo的贴纸,这些标志上被加盖了日期,以鼓励企业主继续努力。
痴呆症友好型社区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那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得不采取激进型思维:为城市制定一系列方案,让痴呆症患者继续与周围世界产生联系,而非将他们排除于社会之外。预计到2025年,这一方案将影响到700万日本人口,这将涵盖日本五分之一的65岁以上人口。
在比利时的布鲁日,11.6万居民中有2000人患有痴呆症——90个商店被评为痴呆症友好型商店。这些商店都有一个酷似“红领巾”的红色蝴蝶结标志,表明工作人员可以为痴呆症患者提供帮助。
“‘痴呆症朋友’是社区的关键要素,社区内的基础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痴呆症患者的需求,”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Sara Miles解释说, “我们希望痴呆症患者有信心出门,我们不希望他们坐在家里,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尽量长时间保持活跃。”
创建痴呆症友好型社区,并没有一套通用措施,而是要鼓励各地区选择最适合它们的措施,社区组织有责任为此寻找更多的资源。
例如,在伦敦的刘易舍姆区,社区已经说服博物馆和艺术场所提供痴呆症友好型活动,并与商店、超市和银行合作提供慢车道和特殊帮助;在约克,一家出租车公司已经推出了痴呆症友好型服务......
虽然“痴呆症友好型社区”的概念与“老年人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重大差异。Natalie Turner是美国Centre for Ageing Better机构的工作人员,她研究了这两种模式在美国的操作方式。
她表示,“‘老年人友好型’的概念更为广泛、深入,着眼于应对人口变化的挑战。这一概念更为全面,更多关注变化和机会,而非衰退和残疾。‘痴呆症友好型’更为具体,这一概念奠定了基础,非常本地化,通常关注一条街道、一个社区,它也更注重培训,但这不见得会纳入城市规划。因此,‘老年人友好型’可能会在无意中忽视了最为弱势的群体的需求,痴呆症患者和他们的看护人可能不会被计入重要规划。”
这意味着,如果要推行更大规模的城市变革,“痴呆症友好型”必须超越社区范畴,进入更广泛的城市管理的讨论范围,同时,居民、商界和市政府必须进行密切合作。
荷兰:用手机操控“智能红绿灯”
//我们想做的事情关乎智能出行,希望把技术利用起来,而不只是去铺更多的沥青。//
对71岁的诺德·罗门来说,虽然自家前门到当地的商店仅有100码的距离,但行动不便的他却要穿过一条双向6车道的马路,而且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还特别短。
“如果我遵守规则,在人行道绿灯变红时,我只来得及走到马路中间的安全岛,所以我必须再等一次,”罗门说道,“大多数时候没有人愿意等,所以大家都会穿过车流走到对面去,这就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不过,从4月以来,罗门就不用穿梭在车流之中了——多亏了智能手机的帮助。
荷兰的蒂尔堡市邀请了10位行动不便的当地人,来体验一款名为Crosswalk的APP,这个APP可以延长特定人群过马路时绿灯亮的时间。
这个APP的原理是,在马路两边的行人交通灯里安装传感器,时刻扫描两边的人行道,如果它“看到了”特定人群在等着过马路的话,它就会调整绿灯的时长。这个APP会根据用户行动不便的程度来启动四种模式中的某一种,以将对交通的影响最小化。
这家名为Dynniq的荷兰公司表示,这款APP嵌入了GPS功能以及控制交通灯的软件,所以无需再安装其他的设备。Dynniq是一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公司,现正帮助市议会开展这项试验。
这家公司也在为单车骑行者开发一款名为CrossCycle的衍生应用,当骑行者快要来到交叉路口的时候,这个app就会感应到,并会提前调整红绿灯。另一个衍生应用则会监测有视力障碍的行人,并为他们启用闹钟音效,告诉他们现在是红灯还是绿灯。
“交通灯能对个人用户做出回应了,”Dynniq的产品经理马丁·德弗里斯如是说,“在过去,虽然行人可以按过路按钮,但我们不知道是一个人在等还是10个人在等。如果有一班小学生在等着过马路,我们就可以在APP里为他们创建一个特殊的类别,等到老师确认所有小学生都安全过了马路,交通灯才会变红。”
这个试点项目是蒂尔堡市25年计划中的一部分,整个计划旨在让该市的道路系统对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更友好。蒂尔堡市议会里的城市规划专家马克·斯利森说,“我们想做的事情关乎智能出行,希望把技术利用起来,而不是去铺更多的沥青。”
接下来,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更广阔的范围里,例如为救护车或救火车设置绿灯。从2013年起,荷兰政府已经在350个地方项目上投入了6亿欧元,来支持出行服务的多样化,而互动式的交通灯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因为荷兰城市里的居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老龄化。
除了便于行人过马路,智能交通灯还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货车在通过市区时,全程为它开绿灯。“我们可以给重型货车优先权,让它一路不停穿过市区,司机就不必经常停车和启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以及对路面的破坏”,德弗里斯说道。
经荷兰基础设施部计算,若国内市区里的5500架交通灯全部完成改造,每年将节省9千万欧元,因为这大大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在开发Crosswalk过程中,开发者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很难找到试用者,因为这款APP绝大多数的目标用户都是上了年纪,且对不熟悉的技术抱有抗拒心理的人。“我们得一个个地上门拜访,跟他们展示在手机上怎么用我们的APP。一旦我们这样做了,他们一般都会很愿意参与。我们做了一场展示会,还在当地一份发行量达2000份的报纸上登了招募广告,最后只有10个人过来。”
“长期以来,行人都像是'被忽略的孩子',在马路上行人获得的绿灯时间都相对较短,”斯利森说,“我们希望给予行人更多的优先权,这样汽车就必须从市中心的一侧开到另一侧,而不在市中心停留。我们需要更多换位思考。”
“为了三分之一会跌倒的老人”
//亲老城市运动的未来势必要卷入智能城市辩论。//
利物浦市正致力于变成一座“无跌倒”城市——所有腿脚不灵便的老人都可以安心地走进街道、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受到保护。
不管你信不信,英国每年会有1/3的老年人“摔跤”,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的摔倒的概率高达50%。市议会正与利物浦大学和剑桥大学合作,将预防和减少跌倒作为构建亲老城市计划的一部分。
怎么才能让老年人在城市中“自由出行”?他们发现,大力投资公共交通建设是个不错的主意。
老年妇女尤其依靠公共交通进行复杂出行,从而能够扮演看护人、管家和收入提供者的角色。在乌克兰,公民社会组织Turbota pro Litnih v Ukraini也推行了一些简单举措,鼓励公共交通服务提升,比如将公交路线延伸至服务较差地区、重新规划公交站,以便老年人能够顺利抵达当地的养老中心。
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国际助老会老龄化和城市报告指出,“在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多数50岁以上的人晚上独自回家时会感觉不安全”。该报告还强调老年人在危机时期愈发脆弱,例如2005年的新奥尔良飓风和2011年的日本海啸发生时,受灾难影响的老年人口比例过大。
亲老城市运动的未来势必要卷入智能城市辩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Citris发明实验室正在探索“连接型老龄化景观”,将身体、家庭、社区和看护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技术流。
交互式电视促进社会和公民的参与如此简单——能使老年人与朋友、邻居和家人相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与医疗保健供给互动,并赚取收入。
然而,可以将尖端发明——辅助技术、智能药物管理工具、智能身体传感器、机器人和自动车辆——结合起来提供一条从个人到家庭的城市景观流。使用外部传感器和远程监控的连接型医疗设备有可能缓解城市老年居民的不便。
亲老城市需要成为智能城市。亲老城市运动必须与未来技术相结合,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让我们能健康地度过老年时光。
本文综合编译自:
theguardian/The fall-less city and other innovations for a healthier old age
theguardian/The slow lane: Dutch app allows elderly to 'hack' traffic lights
theguardian/Forget-me-nots in Purley: how the town became 'dementia friendly'
为了老年人能够在城市里“好好走路”,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努力?请在文末留言席说出你的答案。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