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启动“机阳红”的开关 | 腾云下午茶
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时代,生活愈发便利,我们动动手指就可享受服务。今天,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已经转移到网络上。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在上网和使用新技术上,却存在着一些特有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包括身体上的压力,也包括对技术缺乏舒适感和熟悉度的担忧。调查显示,许多老年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熟练使用电子设备并不自信,希望有人来指导自己对新设备的使用。比如智能手机里花样繁多的功能使用就常常令老年人感到难以掌握,原本便利的技术反而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智能手机对他们来说并不“智能”。
但还有一些老人,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会直播,会p图,既能使用各种新闻客户端浏览天下大事,又能组织亲友使用APP一起学跳广场舞。他们甚至比年轻人还会使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纷繁多样。E时代,互联网便利如何惠及更多的老人?临近重阳节,第24期腾云下午茶特意邀请了与老年人群体有深度接触的诸位嘉宾,一起来探讨。
本文经腾云整理发布。
帮助老人坐上通往
互联网“顶峰”的“缆车”
田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老年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弱者,了解他们的行为机制,以及形成这些行为机制的原因,最终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更加适应互联网世界。
每个人群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在工业社会,不同经济社会地位的人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工业化时代产生的指标已经不能彻底解释老年人上网行为的差异了。老年人上网大多是受到子女或者周围人群的影响,比如我们之前做过的老年人使用全民K歌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会发现,使用互联网就像攀登一座高山,年轻人已经到达山顶,而老年人还在山脚,年轻人和老年人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老年人所理解的互联网世界和年轻人理解的互联网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带老人上山,或不需攀爬就能直接欣赏到山顶的风景?当有社工这样一个组织介入,把 39 38346 39 15089 0 0 4550 0 0:00:08 0:00:03 0:00:05 4550一个村的老人带动起来去全民K歌的时候,社工就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缆车”。我们还有更多的“缆车”可以建立,还有更多的途径让老年人坐在“缆车”上看风景。到达山顶的老人关注的问题与年轻人并没有太大区别,比如学会使用全民K歌的老人们,最担心的事情是手机内存够不够,这与年轻人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
将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解读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尤其是上网的行为特点,以及背后的机理,发现老年人群体的心理特征和人群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上网的特征的关系。希望我们将来可以设计出评估老年人上网心理以及上网风险的测量体系,进一步解读阻碍老年人上网的心理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形成原因。
分享一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案例。我们与一些老年人一起开座谈会,会后,有位老人做出了我们的表情包。他很文艺,会摄影,会P图,注重打扮。我们要改变视角,摆脱传统思路分析老年人的上网问题,这样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政府在养老统筹方面推的力度很大,但是目前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格局。子女对父母的爱护可能是导致老年人市场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子女常会提醒父母尽可能减少支付的行为。久而久之就给老年人形成一个网络到处都是风险的印象,因此要为老年人营造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此外,老年人想为子女省钱,因此子女代支付很难发展,若政府出政策将补贴直接给予支付者,可能会促进老年人支付。
老年互联网产品设计者和经营者大都抱着将来被BAT收购的心理创业,而政府方面的补贴跟老年人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没有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话这个产业是做不起来的。
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帮助
老人构建自我认同
朱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在华东、华中、华北选择了不同的地点,进行调研和焦点组访谈,看拥有不同的城市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上到底有何不同,收获了比较有意思的发现。
社会学的经典思路是,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之前的职业地位,可能会显著影响老年人上网的熟练程度、使用深度和广度。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他们上网的熟练程度有更加重要的影响。我们称这个态度、认知和理解为行动愿景。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行动能力与行动愿景之间存在重要关系。认为上网是“年轻人的事情”的老人,与认为上网“确实对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很多帮助”的老人,所拥有的互联网行动能力是不同的。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觉得上网不仅对于他的生活有帮助,还能改善他的晚年生活,帮助他扩大人际关系,增强社会参与度,构建他的自我认同。
老年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社会的边缘,互联网让他们不仅在功能性和情感上有所受益,还能在自我认同上有所受益。互联网使用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有自信,他们称自己为“无龄化”(Age Free),而那些同样是六七十岁,但并不使用互联网的老人,被他们视为“真正的”老人。
互联网具有工具性和情感性
高文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如今,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出现了转变,由原来的儿孙环绕,享尽天伦之乐,逐渐转变为享受健康,他们选择机构养老、旅居养老、抱团养老,都很接受子女不在身边的现实。
在整个社会养老观转变的情境下,互联网对老人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工具性的,比如网上交费、旅游购物等支付功能,一个是情感性的,比如说使用全民K歌、微信等社交软件。有些老年人以工具性为主,离开了网络,生活依旧丰富多彩。比如他们将微信当做像电话一样的通讯工具,或者通过微信缴纳物业费等各种费用。有些老人以情感性为主,他们将情感需求寄托在网上,比如隔段时间就看看微信。而互联网的工具性与情感性,构建出老年人自我概念和心态的变化。
老人赋予互联网以生命和温度
何祎金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我们梳理文献时发现,目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相关研究较为常见的是采取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传统指标。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近些年也有发布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调查数据,多以描述为主。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很多现象可能会对这些传统指标提出挑战。老年人怎样用社交网络?用社交网络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用网络做什么样?为何老年人特别害怕网络诈骗?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很满意的答案。因此在我们自己的研究里,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状况进行挖掘,提出行动愿景的解释概念。
我们做调研时发现,老年人在使用手机、电脑时,其实在赋予它们生命。这些设备中有他们的使用数据,有他们的照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设备本身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东西,这是他生命的延伸和拓展。这背后的东西我们在研究中会继续挖掘,后期还会有一些论文出来。
互联网为中老年人带来归属感
鲍芳
糖豆联合创始人兼COO
糖豆用户是在中老年中因为兴趣驱动最先使用了移动互联网的一波人。他们基本以女性用户为主,年龄上主要为70后。这些用户特别特别活泼,永远认为自己18岁。她们有很强的互动和展示欲望,不仅在糖豆平台上传跳舞视频,相互留言点赞,还玩起了直播,利用直播展示或者学习跳广场舞,基本上每天可以出现40万条互动评论。关于他们的支付能力是否具备,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尝试,糖豆在线组织过一次姐妹之间的限量团购,主要是以广场舞的套装为主,在上线后的1分钟内,433套舞服被抢购一空。
互联网PC时代几乎看不到这一群体的身影,但随着智能化的普及,这部分人拥有了和年轻人信息平权的可能。中国的中产阶层有4.45亿,60、70后人口中女性占比45%,大部分在非一线城市。
要知道如今很多在农村的女性,生活已经非常好了,希望追求更好的文娱生活。糖豆的用户大多是非事业型的已婚女性,家庭关系比较稳定,到这个阶段在家中受到的关注不再那么多了,跳广场舞给了她们归属感和被认可的感觉。
软件习得方式和传播扩散路径
影响中老年人使用网络
刘媛媛
全民k歌市场部同事
全民K歌的用户量目前有4.6亿,属于全年龄层的一款产品,有年轻朝气的用户也有耄耋之年的老人。全民K歌之所以受到中老年人喜爱,从产品角度出发其实满足了中老年人的两个基础需求。第一是唱歌本身,唱歌一直都是人类普遍喜爱的一件事,追溯到历史起源,那个时候就有人类用声音在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对于经过了辛苦打拼事业的中老年人,现阶段更希望通过用唱歌这种娱乐方式消遣时光、表达自己。
而第二个需求就是渴望被关注。我们发现在全民K歌中,很多用户也包括中老年用户会去关注唱歌好的人,向对方发私信,相互关注,这样一来二去就成为了好友,互相间也会转发送花给对方,还会将社交延续到其他交流软件将关系沉淀。这和广场舞一样,抱团心体现了他们渴望被关注和陪伴的心理。这和现在子女远离父母,父母独自生活也有一些关系,他们需要陪伴。
综合来看,中老年对互联网的态度有四类,我举四个例子来展现。第一个例子是全民K歌中的红人金香奶奶,她今年61岁,是北京朝阳群众,有11万粉丝。金香奶奶参与了时尚的k歌“家族”(即全民K歌中用户自发组织的群体),发了将近2000多首歌,与20岁的小伙子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直播中与年轻人互动。她是很会使用互联网的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类中老年人,受子女以及周围人的影响使用互联网,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们依靠子女或者周围的朋友教他们使用微信、一些单机游戏等软件。但不到精通的地步,下载更新app也会去当地运营商店里去让年轻店员帮忙。这属于限制性使用。
第三类是谈网色变的中老年人,他们本身的朋友圈就在线下,没有接触互联网的诉求。而且听说很多网络骗局,所以只要提到网络就抵触还是觉得那只是“不正经”的娱乐。
最后一类,不会用微信、不会看新闻,但是会用全民k歌这一类看似“更复杂”的软件。
除了需求,可以看到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其实和年龄、学历、收入貌似没有直接关系,有的小学毕业可以是精通类,有的大学高知有可能完全不用网络。所以,相对于年龄和知识水平,软件习得方式(周围是否有人带动)以及传播路径或许会是研究影响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
从衣食住行和医疗入手,
满足老年人刚需
黎阿姨
养老e周刊创始人
“十三五”和“十四五”是养老从事业到产业转变的最关键的两个五年,而2020年是其中特别关键的一年。因为到了2020年,60后进入60岁,70后进入50岁,他们的移动互联网习惯可能会形成强粘性和流量变现闭环。
衣食住行是需求1.0,比如老年化妆品、服饰、智能家居、户外用品。微信一定是老人通向移动互联网的敲门砖,因为与子女交流等亲情因素的驱动,老年人非常热衷使用微信,并借此接触到网络购物,形成流量变现闭环。2016年10月,京东白条的数据显示,55岁以上用户在去年第三季度的时候涨了九倍,因此做老年人分期付款购物也许是快速迸发的市场。
在“住”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养老模式从大型养老院变成了居家社区的嵌入型驿站,即养老的社区服务中心。我认为将来会以租养老,形成长租型社区老年公寓。
在“行”上,因为医保和养老保险的开放,会导致旅游行业有比较大的发展。老年人在出行前可以定一个Airbnb。2015年的Airbnb数据表明,60岁以上的房东是10%,每年60天的开放时间和六千美元每年的收入,我认为中国会有一批老人会先迈出来干这件事情。
医疗是老年人的需求2.0。异地的医疗和养老政策大致在5年后成熟,目前保健品行业鱼龙混杂,老人相信保健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健品推销员与老年人形成了社交关系。做好老年人优质内容筛选器,发展线下的老年人社交,做好家政和陪护,是未来的刚需。
以生产而非消耗的视角看待老年人
马旗戟
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
今天的讨论视角还是把老年人作为社会资源的消耗,或者说把老年人仅仅作为医护或者是保护的对象,或者是商业行为的交易者,我个人感觉非常不对。
如果按照60岁或者65岁的标准,老龄化的趋势只会绝对增加,人类寿命的延长是技术和科技革命反馈给我们的伟大成果,而老龄人作为一种生产力,可以作为智慧输出,或者能力输出。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老人在生产性的环节,或者是输出性的环节能创造多少GDP,能进行多少社会资源的生产,很少有人讨论这个话题。只要将老人视为一种消耗,老龄化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能以割裂社会阶层作为前提。如果移动支付将老年人的支付问题变为一个难题,这样的技术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健全、不完备和不道德的。
现在社会学常从全域社会到并域社会到后域社会,那么在理想的互联网环境下,未来环境下应该是混域社会。老年人的文化创造力、老年人的创新应该被社会所吸收容纳,并且作为社会当中总文明的一种体现形式。
要帮助老年人消除对技术的恐惧感
王晓冰
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总监
我们从年初就想做这个课题,前期做了非常长时间的准备,我们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正如刚才大家讨论到的,老年人是非常复杂的群体,跨度很大,可能每两年、每五年、每十年会有一个更新换代,他们的特点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这个技术加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其实对于每个个体来讲,都会有程度不同的恐惧感,做这个课题的最初的想法就是如何更好地让老年人克服对技术的恐惧,加入到互联网的大家庭里面来。
老人们上网最主要是因为孤独,他们希望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他们需要被关怀。可能未来对于整个群体,会有越来越多的更大更丰富的需求出现,我们自己也会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希望现在的老年人,以及未来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都能跟年轻人一样,融入到越来越庞大的互联网世界里面,这个是作为我们做这个研究的最初的出发点。我们也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从方方面面,真的做到让老年人跟我们一起去享受数字的美好生活。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