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科学家同台,科学探索的接力棒如何传递下去?
这50位年轻的科学家是从1335位有效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350多位专家参与评选,超过百位“两院院士”参与了奖项提名、推荐、评审过程。
颁奖典礼开场,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作主旨致辞,他表示,科学无国界,科学是最具普惠性的推动力;青年人才决定科学的未来,珍视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宝贵价值;会坚持不懈地把奖项长期办下去,腾讯基金会长期支持“科学探索奖”。
“这次典礼,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说。“腾讯愿意继续坚守‘科技向善’的信念,发挥连接力量,打造奖项平台,为大家做好服务,伴随大家共同成长。”
杨振宁先生及获奖者代表登台进行了分享。有趣的是,在杨振宁先生对晚辈提出了建议和鼓励之后,年轻一代科学家的代表又不约而同的表示,他们希望将科学的魅力和温度分享给下一代,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看来科学探索的接力棒一定会继续传递下去。
❒
“主动做发起人”的杨振宁先生:
先了解你自己
当杨振宁的名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在场的观众纷纷起立鼓掌。
最初,当杨振宁先生听到关于发起“科学探索奖”的提议时,还是他主动提出,不能只做顾问,而是要以发起人的身份参与到奖项评选过程中。
在致辞中,杨振宁先生首先对“科学探索奖”表示肯定,他说,“我觉得腾讯这个‘科学探索奖’办得非常好,从最初的设想,到评奖的程序,到选的学科,到非常严谨的评审,到今天的颁奖典礼,都是办得非常成功的。”
他从自己的经历聊起,对年轻科学家们讲了几句“心里话”——
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做出来惊人的、重要的、传世的工作,可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开始做研究工作的人怎样选择走哪一条路,怎样选择专题,怎样选择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我个人有一点建议,也许对各位有一点用处。
要想了解哪一个领域,不管是当时红的不得了的,还是已经被很多人抛弃的,怎么样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先要了解你自己,你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你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如果你掌握了自己的能力跟兴趣,再根据这个了解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我想是最容易成功的。
杨振宁先生同时强调了科学发展对人类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他说,“20世纪的科学发展,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到工程(科学),这个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因为这些发展,所以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人类的生产力增加了几百倍,而且增加的这几百倍今天继续在推动21世纪人类的发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杨振宁先生演讲
❒
获奖者回答“终极三问”: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在腾云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对50位获奖者有过一次特别的“盘点”,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不只热爱科研,其中也不乏美食达人、晒娃狂人,以及养蟋蟀、讲段子、跑马拉松的高手。从那时起,我们便非常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
终于,在“科学探索奖”的颁奖典礼上,50位获奖者一一上台领奖、合影,三位获奖者代表——王亚愚、刘颖、李铁风分享了各自的获奖感言。
与其说是获奖感言,倒不如说是三位科学家分别讲述了一个他们与科学相遇、相知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对象,不仅是现场的前辈、同行和亲朋好友,还有那些可能在观看视频直播的“未来科学家”。
刘颖说,“‘科学探索奖’以及这场颁奖典礼,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正在观看直播的孩子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不久之后它会发芽、会开花,他会和我小时候一样自豪地说,‘长大了我要当科学家’。”
在此,腾云摘取了三位获奖者代表发言中最精彩的部分,希望这些文字能被传递到更多的“未来科学家”面前。
▌“我们是谁”
刘颖:在这个领奖台上,我希望我们是“召唤者”
记得小的时候,我很喜欢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看它们是怎样在发现食物后回到洞穴里召唤同伴,又是怎样分割了食物,再排着队把食物运回家的;也记得在类似此刻的深秋时节,我会想树叶为什么会变黄,为什么会脱落。
自然界的生命如此神奇,我有太多的不理解,太多的好奇。
直到某一次实验课上,当我们用简单的几步操作就从香蕉和草莓中提取了DNA,当我看到DNA纤维状的丝大量缠绕在实验用的玻璃棒上时,我的内心是在呼喊的,要知道,这些可是承载着我们遗传信息的DNA啊!也就是在那一刻起,我与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社会对科学研究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至关重要。
因此,我不禁会想,“科学探索奖”以及这场颁奖典礼,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正在看直播的孩子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不久之后它会发芽、会开花,他会和我小时候一样自豪地说,“长大了我要当科学家”。所以此刻,在这个领奖台上,我更希望我们是“召唤者”。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希望我们的存在,让科学变得有魅力、有温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与科学同行。
我认为今天的颁奖典礼或者我们做的这件事情,可能也是为了让更多孩子看到科学家是什么样子,科学是有温度、有魅力的,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孩子进行科学研究。
▌“我们从哪里来?”
李铁风:感谢爸妈带我看虫子,现在儿子到深海去抓鱼虾探索未知
站在这里,我很激动很开心,像是回到儿时欢乐时光。这欢乐就是郊区机场看飞机,还能在大草坪抓各种飞虫。我特喜欢远看飞机起飞,就跑进草坪,惊起一群飞蚱蜢,享受飞机与蚱蜢齐飞,衣服共泥土一色的感觉。飞机离很远,翅膀看得见,摸不着;蚱蜢抓手里,翅膀摸得到,真好看。
和许多熊孩子一样,我小学时也有夺命三连问“为什么能飞?有翅膀就能飞?飞机怎么不像虫子那样飞”。
从父母、老师的回答到《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了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牛顿苹果落地,再到莱特兄弟的飞机翅膀都关系着“力学”这二字;再后来知道了伯努利原理,空气动力学和仿生。我感到这解析自然或生命现象中原理,再启迪人造发明的过程真的很酷,像是座桥,联系着自然生命与人造物。
于是我学了力学,直到现在研究力学。
或许是儿时飞机、飞虫的好奇一直延续,我现在最感兴趣的研究就是如何让人造机器像生物一样,用高效甚至是优雅的方式,“柔软”却又“有力”地辅助人类活动或是探索复杂的未知环境......“有力”则是想探究如何用这软物质来形成个体结构将生化反应转化为优异动力,以及如何协调多功能个体从而涌现出系统的智力......
我仍记得今年初的一次实验,我们研制的机器在深海工作起来,到最后电用光了停机,立马游来一只美丽的红虾,优雅无比,好像是在调侃笨拙的机器。或许我们的探索仍然初步而笨拙,那就权当作是对自然、生命以及科学之美的谦卑致敬吧。
▌“我们要到哪里去?”
王亚愚:理解高温超导体中电子的多体问题对地球上的物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牛顿利用简单的公式可以预言天体运行的规律,爱因斯坦利用相对论阐明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描述了所有的电磁现象。这些伟大的成就不仅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奥妙,也展示了人类理性的光辉。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告诉我们,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构成的,所以有人说物理学家眼中不存在美女,只是基本粒子的不同堆积方式而已。然而,就是相同粒子的不同组合,衍生出我们浩瀚的宇宙和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知道高温超导的机理是什么,这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高温超导问题的主要困难是其中大量电子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而纠缠在一起。刘慈欣告诉我们,三体问题连宇宙中的高等文明都无法求解,可想而知,理解高温超导体中电子的多体问题对地球上的物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表示:“设立这个奖项,腾讯不求任何商业回报。奖项就是希望‘科学探索奖’能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激励,吸引更多青年人投入到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之中。我们坚持连续5年发放奖金,赋予获奖人充分的奖金支配权,鼓励他们心无旁骛地搞科研。”
5年时间,充分的奖金支配权,那么获奖人会如何使用这笔奖金?刘颖、付巧妹、吴华强三位获奖者心中已有“规划”——
付巧妹说,“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可能一部分还是会支持家庭。我们年轻人在打拼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诱惑我们都经受住了。现在有这样自由的经费是非常好的。”
刘颖说,“我自己今年没有主动申请其他奖,因为我觉得需要心无旁鹜的专心做科研。关于奖金使用,我可能会用在家里,毕竟我们还有房贷。”听到这样直爽的回答,在场的听众都笑了起来。
吴华强有了其他的规划,他希望将其中一部分经费用于科普事业,他说,“我个人有一个想法,我想在我曾经的中学设立一个奖学金,鼓励中学的学生多做探索。”
❒ ❒ ❒
“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等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首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既是为了见证对50位青年才俊所获荣誉的表彰,也是一次对科学精神的致敬。“科学探索奖”是去年11月份正式设立的一个公益性奖项,旨在支持中国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在此,腾讯基金会向脱颖而出的50位获奖人致以热烈祝贺!向所有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其背后支持的家人亲友、为奖项付出心血的专家学者以及每一位工作人员,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此时此刻,我们在回望这不长的历程,其实是在回望我们的初心、回望我们伴随奖项的成长,更是展望科学探索的未来。这里分享三点:
一、科学是最具普惠性的推动力,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科学发展中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是人才。无论是领军性人才,都是从青年人才中成长起来的;还是基础性人才队伍和发展梯队,都是由青年人才组成的。青年人才决定科学的未来。
大家知道,腾讯是一家由一群青年人、大多是青年工程师创办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我们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是得益于科学进步的大环境,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的研发创新。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非常明确,科技驱动是腾讯的战略方向,“科技向善”也成为腾讯的使命愿景之一。因此,我们始终怀有对科学的信仰和情怀,想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最后,我想表达两个方面的期待。
最终报名结果将以短信形式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