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池温泉水,任它地老与天荒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图中的“大棱镜温泉”位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西部,又称大虹彩温泉.。它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湖面的颜色会随季节而改变。摄影/赵荣生
来
自地心的温暖
“禅庭谁作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温泉是泉水的一种,它自地下自然涌出,泉口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而又低于或等于45℃。
当火山爆发时,有不少岩浆并没有冲出地面,而是停留在接近地表一带。它们不断释放出巨大的热能,加热附近的含水岩层,使周围的地下水变成热水,甚至沸腾为蒸气,这些地下热水和蒸气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会形成温泉。
处于潮间带的朝日温泉,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处海底低温泉之一,为碳酸氢盐泉,含有多种稀有矿物质,设有露天浴池和泳池。摄影 / 许钊滂
除了火山温泉外,还有一类非火山温泉是由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而成的。当地下水受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沿着地下裂隙流动时,如果遇到稠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越来越高。处于高压状态的热水和蒸气,一但找到岩层的裂缝,就会循着缝隙上升涌出地表,源源不断,这种原因形成的温泉大部分出现在山谷中。
“泡
汤”是一种时尚
中国人自古对沐浴极为重视,并把温泉看做天神赐于人类的“圣水”。唐人最喜欢温泉浴。温泉洗浴发展到唐代,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
唐人杜荀鹤写过一首《送僧人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描述僧人翻山越岭,前往黄山汤泉沐浴的执着,并祝其“水洗皮肤语洗心”。骊山一带,光记录在内的皇家温泉便有近20座。唐代的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等帝王,统统酷爱浸泡在神露汇聚的温泉中,尽享沐浴之乐。
古人极爱在山野、河边的温泉水中享受沐浴的乐趣,并崇信沐浴可以健身祛病。绘图 / 贾安
到了清朝,康熙大帝玄烨更是乐此不疲,每年都喜欢到北京周边的赤城、遵化和小汤山三个温泉“坐汤”。“泡汤”是洗温泉的专用词语,据统计,康熙大帝一生中共到过22个温泉洗浴,每到一处就叫洋人用火熬煮温泉水,看水中含有什么成分。
温
泉里的化学味道
如今对温泉的科学研究,比起康熙那会儿又深入细致了很多。研究表明,温泉中的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各种功效,加上温度、压力、浮力的物理作用,温泉不仅可以泡,还可以拿来喝。
图片来源 / 123rf 图片库
温泉的成分包含:碳酸泉: CO32-;重碳酸土类泉: Ca2+,HCO3-;重曹泉: Na+,HCO3-;食盐泉: Na+,Cl-;硫酸盐泉: SO42-;铁泉: Fe2+,HCO3-;明矾泉: Al3+,SO42-;酸性泉: H+;硫磺泉: S2-;放射能泉: Ra2+
而根据身体的症状选择不同的温泉类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碳酸泉泉温较低,能促进微血管的扩张,帮助血液循环;碳酸氢氯泉可使肌肤变得光滑;硫磺泉不仅有软化皮肤角质层的作用,还有止痒、解毒的功能;硫酸盐泉有镇静效果;铁泉能改善贫血;放射能泉含氡气和镭,是可泡可饮的全方位温泉,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具有疗效;含硫酸氢钠的重曹泉,是对皮肤有滋润功能的“美人汤”。
一
条有温度的路
在中国,有一条为人熟知的“温泉之路”,由成都至拉萨的川藏线上,高温热水和蒸汽常以翻涌不息的沸水塘、气势磅礴的间歇喷泉、惊天动地的水热爆炸以及热浪袭人的喷汽孔显示于地表,这些精彩的现象仅用“温泉”一词已经难以恰如其分地概括,科学界将这些现象统称为“水热活动”。
若尔盖这张地图中标示出的是川藏线上全部的热泉区和沸泉区,根据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地热组 1973—1989年掌握的资料归纳整理的,水热活动是不断变化的自然现象,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图中标示的热泉和沸泉有些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供图 / 章铭陶
间歇喷泉以它猝然的发作,撼人的声势和喷发与休止的交替变幻而闻名。世界上只有美国西部、新西兰的北岛、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冰岛等少数地区拥有间歇喷泉,因而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遗产。巴塘茶洛间歇温泉是中国大陆迄今发现的第四处间歇喷泉区,是川藏线东段最为精彩的高温水热活动,也是除西藏以外惟一的间歇喷泉区。
图片中的热水塘拍摄于巴塘措普沟附近。摄影/曹铁
海螺沟温泉位于磨西沟内,曾经,海螺沟还没有开发,许多人听说海螺沟的冰川、森林和山峰都非常美丽,专程慕名而来。那时,完全自然状态的温泉在海螺沟内流淌着,只有少数当地人享用。
这张照片为我们呈现的是大雪过后的海螺沟二号营地温泉。从照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游人雪后在这疑似仙境的地方,泡在温泉池中的那份惬意。池中碧蓝的温泉水犹如微缩的夏日海洋,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摄影 / 多吉彭措
取
之不竭的礼物?
长白山瀑布下的天然温泉,有一项专门的活动就是品尝温泉鸡蛋。因为那里温泉的水温均在60℃以上,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82℃。把鸡蛋放入温泉源泉或蒸气水里浸上数十分钟,就成半熟的温泉鸡蛋了。
温泉鸡蛋是诸多温泉地的土特产,并逐渐成为特色旅游项目之一。图片来源 / 123rf 图片库
然而这不过是温泉利用的小插曲而已。中国早在唐代就有对温泉的综合利用了。诗人王建在《宫前春早》中描述:“内园分得温泉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按热度划分,温泉水分为低温、中温、高温、过高温四大类。用途也各不相同:高温地热资源(温泉是地热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用于发电,最著名的莫过于西藏羊八井的地热电站;而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水产养殖、旅游疗养等。
中国温泉分布图 引自 / 陈墨香,1992
但不合理地开发,却让温泉陷入枯竭的危机。随着近几年来温泉浴室及温泉旅游业的兴起,寻找新的泉眼已经很困难了,有人说温泉是火山与岩浆奉送给人类的“礼物”。按照地下水可循环使用的理论,温泉应该是可再生能源。
但是穷尽耗竭式的开采会破坏地质结构,从某种程度上说,温泉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像对待所有的资源一样,珍惜并合理地利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份“礼物”带来的美好感觉。
本文部分图文选自
《中华遗产》2012年10月刊
撰文/李芫 责任编辑/贾欣 图片编辑/吴西羽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月刊
撰文/章铭陶 摄影/吕玲珑等
责任编辑/周晓红 图片编辑/王彤
部分文字选选编自
《博物》2007年01月刊
撰文/席建超等 责任编辑/童晓岽
别错过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