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知识 | 海滨的神秘线条

2017-09-26 CNG 中国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在台湾澎湖的海滨

矗立着一种古老的人工建筑物


石沪

从空中俯视

它们规模宏大,形状复杂

仿佛是一只巨手在大海中绘制的神秘线条


更为神秘的是

石沪不仅出现在澎湖

还出现在日本、韩国、夏威夷群岛……

甚至美洲和非洲



以“沪”捕鱼


以“沪”捕鱼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性的渔猎活动,在世界各地它们被通称为鱼沪(fish weirs)。这种捕鱼方式究竟起源于何处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以“沪”捕鱼可能从石器时代的某个阶段就已经存在了。


在日本、韩国、斐济、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群岛以及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岛群中,都有相似的石沪。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石沪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正是南岛语族所在的地区,很有可能石沪这项技艺,是在几千年前随着南岛语族的迁徙而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除了石沪外,还有许多木质结构的鱼沪。5300年以前美国波士顿的贝克湾为潮间带浅滩,考古证据发现,在贝克湾的泥滩中曾存在超过20万支木桩构成的鱼沪区。在加拿大温哥华考伊琴河流域、美洲东部森林的印第安人居住区以及英国的海滨,都可以看到木头建造的鱼沪;在南非的科西湾、突尼斯的加贝斯湾、贝宁以及其他一些西非国家都可以看到用棕榈树干制成的“虾”沪……



澎湖海滨


摄影/孙毅博


台湾澎湖的石沪大抵有三种主要的类型,分别为弧形石堤、单沪房石沪与双沪房石沪。通常弧形石堤常紧邻海滨,位于海水较浅处,因此常常被称为“浅坪沪”,这个“坪”是指潮间带海蚀平台的意思;也有因为形状的关系,常称呼为“畚箕沪”或是“圆笼仔圈”。


而心形的石沪,就称为“沪房”,有沪房的石沪,常常建造于离岸距离较远处,因为水深、距离远,所以常称为“深沪”或是“外沪”。沪房的主要功能是集鱼,它里面通常是石沪水最深的地方,潮水退时,鱼就不得不移往其中。为了让鱼无法游出石沪外面,连接沪房的弧形石堤(当地人称为“伸脚”,意思是沪房长脚一般)常常在尾端要有一段半螺旋状的卷曲,使鱼沿着石堤的形状,又绕回了石沪内。



文化的象征


摄影/庄信贤


在潮间带建造这些可以抵挡风浪甚至是台风的大型石沪,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漫长的时间,所以修筑一个石沪,往往需要一个宗族、社里或是整个村的人力投入,这就使得石沪的经营与管理,变成了社区内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大事。


渔获的多寡则取决于设沪的位置、技术与规模,甚至于无形的超自然力量。所以围绕石沪形成了特殊的捞捕、维护、分配、继承与质押机制,甚至还有宗教性的拜沪仪式,祭祀特定神明,形成特殊信仰


在机械动力船舶尚未发展的时期,澎湖居民没有石沪就等于没有营生的资具,无法立业也无法成家。当时婚嫁的聘礼与条件,常以拥有石沪的股份来衡量。


由于石沪的巨大利益,使得管理制度变得非常重要,澎湖巡沪的轮替与更换称为“沪匣”,即按照抽签的顺序逐日轮流,当轮到巡沪日时,沪房的权力属于中签者,其余人仅能在自己的范围内捕鱼。重新抽签更换“沪匣”的时间,由各村里自定,常与村里、宫庙神明的日期相合。虽然石沪股份因出资、人力多寡而有大小之分,但常留有公股,隶属于宫庙、宗祠或村里所有,以便照顾弱势,或用于修筑庙宇以及其他公共设施。



内容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8月

撰文/李明儒 摄影/李明儒 等

责任编辑/张璇 图片编辑/孙毅博



你见过这样的石沪吗?



别错过



胶东海草房:正在消失的海边童话

超级微距下的海底景观

珍稀植物的“诺亚方舟”

为“鸨”正名

福建震撼“火俗”

何处是燕山

我就是关宏峰养的那条鱼(肺鱼)



▼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