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见过三峡的「垂直之美」吗?

CNG 中国国家地理 2019-08-18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空中三峡”的时代来了

就让你看一眼:贵州挖开又封上的世界级洞穴

150年前,这些华人参与建成了横贯美国的铁路

在中国看奇云

中国水獭今何在?

三江源发生的垃圾危机

靠窗坐:飞机亦是观景台

乐平400余座古戏台

……

更多精彩

尽在《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4月刊


卷首语

三峡呈现史

撰文 / 单之蔷


•  我们是如何表达和呈现三峡的?

•  当摄影术发明后,三峡是怎样与摄影遭遇的,摄影是怎样呈现三峡的?

•  约翰·汤姆逊,第一个拍摄三峡的摄影人

•  英国摄影人曼尼与《扬子风景》

•  三峡摄影有一个人达到的高度是难以企及的,他就是江苏摄影人郑云峰

•  颜长江是来拍他的故乡的,他的拍摄极为克制

•  王正坤为我们展现了垂直视角下的三峡


◎ 这是百年前的重庆渝中半岛,也就是朝天门码头一带,今日这里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是重庆最繁华的地带。



主打文章

垂直三峡

撰文 / 单之蔷 摄影/王正坤


这些三峡的影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无人机从空中用几乎垂直的视角拍摄的。这些影像展示了三峡过去不曾呈现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称为:“垂直之美。”就是从垂直的角度看到的美。这些图片来自重庆摄影人王正坤,是他近十年持续不断去三峡拍摄的成果。这些图片将把欣赏三峡的历史带入一个“空中三峡”的时代。


◎ 西陵峡:造物主推开了一扇云窗,只有用无人机才能捕捉到云窗下的三峡垂直之美

三峡云雾的美名由来已久,或许你见过摄影师镜头中的三峡云起云落、云卷云舒,但你见过三峡的云窗吗?无论在民航客机上还是在直升机上,都难以捕捉到这样的画面,因为它们的飞行高度过高、飞行条件受限,无人机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透过云窗,垂直望向西陵峡,我们看到了这样几种景象:一是水平如镜的江面,水体的颜色或蓝或绿,这是过去没有的;二是由于水库水面升降形成的无植被的消落带;还有一种景观就是水面上的航船,这些船许多都是色彩丰富的集装箱船。这些都是过去三峡上看不到的景象。

(摄影/王正坤)


◎ 视角面的变换,带来的是新鲜感,是新的视觉冲击

从来没人这么拍摄过夔门,从江面到峰顶,从贴近江面的平视到垂直江面的俯视,视角面依次变换,逐渐上升、扩大,这颠覆了夔门在我们心中的固有印象。以往拍摄夔门,不是从长江上游,从重庆奉节白帝城的角度拍摄,就是从长江下游,顺着逆流而上的小船的角度拍摄,这样的视角已经司空见惯了。现在无人机又给了我们新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夔门新的视角面。贴着江面拍摄时,视角受到了局限,船作为前景,作为参照物,反倒衬得夔门绝壁平淡无奇;高度开始上升,视角逐渐变广,包容进镜头的东西越来越丰富;直到拉至垂直的角度,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夔门就该是这样纯粹,决绝,壁立千仞,工整对称。”垂直看,才知道称之为“门”有多么贴切。

(摄影/王正坤)



铜仁金斗量

铁路隧道挖出的世界级石花洞

撰文/税晓洁    摄影/赵揭宇 等


从2019年3月28日至29日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中一则有关贵州铜仁发现世界级石花洞的消息开始传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迅速做出反应,派出特约摄影师和记者,分别于3月29日夜间和3月30日上午赶到现场。经过几个日夜的实地考察、拍摄,采访相关专家后,我们为您奉上这篇来自一线的报道。


◎  在约0.5平方米的面积内,共生了多种形式的石花

这是一处生长在岩壁上的石花,为了便于读者欣赏,我们对画面做了90度旋转。在这片面积大约只有0.5平方米的石壁上,生长了多种形式的石花。我们通常所说的石花,并非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而是指比较少见的、形态如花、体积不大的洞穴沉积物的统称。照片中这片石花从矿物成分上看都属于方解石,但形状姿态却各不相同,有放射状石花、石葡萄、石葡萄表面覆盖“石毛”等多种形态。

(摄影/赵揭宇)



美国太平洋铁路通车150周年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

撰文/李炬    摄影/李炬 等


2019年是美国太平洋铁路建成通车150周年,这条铁路曾获得过无数赞誉——“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有上万名铁路华工发挥了重要作用,贡献了自己的汗水、智慧乃至生命。


由于种种原因,多年以来美国铁路华工的贡献被湮没、尘封,但还有许多人——有的来自中国有的来自美国、可能是华工后裔也可能与华工并无瓜葛、有普通人也有著名专家学者,一直在追寻着铁路华工的足迹,试图还原他们的真实遭遇和贡献,让那段本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为更多世人所知。


◎  参与“金道钉节”庆典活动的华工后人

在太平洋铁路建设过程中,曾有上万名铁路华工参与并作出突出贡献,遗憾的是在当年的铁路合龙纪念照中,却没有一位华工的清晰影像。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铁路华工贡献的再发现,越来越多的华工后裔会赶来参加为纪念铁路合龙而设立的“金道钉节”,并模仿当年的合龙仪式拍摄纪念照。图为2018年5月“金道钉节”上拍摄的纪念照。



奇云在中国

层出不穷的云景观

撰文/计云 摄影/温钧浩 等


旗云这种自然奇景是特殊地形加特殊气流产生的,像旗云这样奇特、罕见的特殊云类型,世界上还有很多种,它们大多因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而形成。尤其在国土广袤且地理环境缤纷多样的我国,这些绝世奇景更是层出不穷。


本文作者和观云爱好者们,通过长期的“全国天象大收集”,近年在国内发现了许多特殊云类型,为人们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云彩世界。


◎  最极端的糙面云:如同一座倒置的山峰

2018年1月31日上午8点多的雪后,摄影师爬上湖南永州市的阳明山顶。当时气温只有零下10℃,寒风凛冽,天上的云彩随风朝山谷倾泻而下,蔚为壮观。摄影师从没见过这样的云,虽冻得直打哆嗦,但内心异常兴奋。他没想到,自己遇见的是最极端的糙面云。这种罕见的云除了十分混沌、扭曲、粗糙的云底外,还可以产生幅度极为夸张的下沉——这些结构叠加着正在降水的幡,如同倒置的山峰一般,与真正的山峰呈上下犬牙交错状,几如天要漏下来一般,令人无比震撼。

摄影/邓飞



一道“填空题”

中国哪里有水獭?

撰文/张璐 摄影/徐永春 等


随着水獭成为“网红萌宠”,这一特殊的动物类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分布最广的欧亚水獭之外,我国还分布有亚洲小爪水獭和江獭两种水獭。不过长久以来,这些动物在野外的分布范围一直只有理论数据可以参考,它们在中国的实际分布情况与理论推测一致吗?野外的种群状况又如何呢?


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特聘副研究员张璐通过三年的野外研究,希望能够填补中国水獭潜在分布区的“空白”。


◎  溪流中的爱情:水獭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近几年来,随着对水獭的关注和研究的深入,国内诸多地区都发现了欧亚水獭的踪迹。摄影师还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了欧亚水獭求偶和交配的场景,通常来说,欧亚水獭是独来独往的动物,只有在求偶和繁殖期才会成双成对出现。目前,依据前人和国外研究人员的观察和历史资料记载,欧亚水獭采用一雄多雌或多雄多雌的多配制。它们一般每胎繁育1—5只幼崽,以1—2只居多。幼崽出生后,只有母兽负责抚育幼崽。不过关于水獭,我们尚且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去探索。在我国,更为系统、细致的欧亚水獭野外行为学研究亟待开展。

摄影/徐永春



航线之下看中国

撰文/陈肖 摄影/陈肖 等


交通发展改变着世界的格局,也拓展着人类的眼界。特别是飞机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加快了人类游历世界的速度,也刷新了人类观察世界的维度


不必非要乘坐基本只有职业摄影师才有机会搭乘的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也不必依赖飞行高度只有500米左右的无人机航拍器,仅仅是通过搭乘民航客机,我们普通人就可以像本文作者那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大地,完成自己的“航拍中国”。 


航线 ⇨ 嘉峪关—北京

时间 ⇨ 起飞后约5—10分钟

方向 ⇨ 左侧

高度 ⇨ 7000米爬升中 

焦距 ⇨ 24毫米


9月金秋,搭乘从嘉峪关飞往北京的航班,飞机起飞不久后连绵的祁连山北脉就会出现在机翼下方。远处的山巅上覆盖着皑皑积雪,近景的山前冲积扇上流水的脉络清晰可辨,冲积扇前是一片红层丘陵,丘陵之下是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荒漠,其上还隐约有人工开垦的良田。白色的雪、青黛色的山、红色的地层、黄色的荒漠,共同构成了一幅绚烂的画面。

(摄影/陈肖)



垃圾侵袭,纯净告急

三江源面临的新危机

撰文/彭雯


2018年12月,珠峰大本营对游客关闭,主要原因就是不断加剧的垃圾危机。其实,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圣洁广袤的“中华水塔”三江源也正在面对着垃圾的侵袭和挑战


常年在三江源地区进行走访调查的作者,带我们走进中国江河的摇篮,直面和倾听母亲河的困境与忧愁。


◎  青藏公路下的隐忧:垃圾从这里向江源深处蔓延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也是备受全球瞩目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带。在冰川消融、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危机之外,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也正在困扰着这片圣洁的大地。图为三江源地区青藏公路一侧,过往旅客随手丢弃的垃圾堆积在路基下,大风袭来,便被吹向人迹罕至的保护区深处,非常难以收集和清理。

摄影/朱锦



乐平400余座古戏台

演绎世俗情感的乡土舞台

撰文/王美珍 余庆民 摄影/徐天泽 等


景德镇下辖的乐平市有400余座古戏台,这些古戏台历时400余年,它们不仅是一种建筑形态,更是一方韵味悠长、历久弥新的文化平台,至今仍在上演着乐平人的乡土故事。走进乐平,在每个村落都能见到一两座戏台,这里的乡民们都视戏台为“父老开心地,乡村体面场”。数百年来,许多波澜壮阔、风流缠绵的故事都在这里粉墨登场,许多美妙绝伦、鬼斧神工的技艺都在这里大显身手。


◎  雕栏玉砌今犹在,优孟衣冠启后人

江西乐平市地处古徽州和饶州之界,工商贸易繁荣,文化昌盛,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方圆百里的村村寨寨中,保留了四百余座造型优美、风格别致、气势恢宏的古戏台,这些古戏台历经风雨,至今依然上演着忠孝节义的人间故事。图为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镇桥镇浒崦村程氏宗祠的名分堂戏台,堪称乐平古戏台中的精品之作。戏台为双面台,晴台面俯广场,即为图中观众所坐处,晴台背面是面向祠堂主殿的雨台,两座戏台以一道木墙相隔,两台共用的屋顶正脊中央装饰着五彩塔刹式葫芦宝瓶,瓶顶的方天画戟指向苍穹,这种晴雨台是乐平戏台中的重要类型。

(摄影/徐天泽)


就先透露这么多内容吧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往期杂志

别错过

2019年1月 | 湖北专辑「上」

2019年2月 | 湖北专辑「下」

2019年3月 | 柴达木PK火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