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 冷≋ ≋ 啊≋ ≋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国家地理 Author 地理君
💁💁
▲从颜色的逐渐加深的过程,来看寒潮的推进
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
从中国往北去
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气候十分寒冷
再往北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
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
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这里形成的
这些地区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
尤其是到了冬天,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更小
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更少
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的北冰洋地区
气温经常在-30℃以下
最低时可到-60℃-70℃
大量冷空气在这些区域上空聚集
形成势力强大的冷高压气团
🌥🌥
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
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
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
入侵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三个发源地
新地岛以西洋面
新地岛以东洋面以及冰岛以南洋面
由此可见,新地岛可以说是发源地的中心
这个岛屿位于北冰洋,横穿北极圈
岛上约1/4的面积被冰盖覆盖,可谓天寒地冻
从这里发源的冷空气
95%左右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的一片区域
(70°-90°E,43°-65°N)
这里因此被称为寒潮关键区
🌏🌏
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完成积累加强后
主要通过四种路径大举入侵我国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
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
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地区南下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
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
再经华北地区南下
🌫🌫
东路加西路的情况比较复杂
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
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以东南下
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
黄河、长江之间汇合
汇合时经常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冷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其划分原则是受冷空气影响的地区
在一定时间段内日最低气温下降的幅度
以及日最低气温值两个指标
将冷空气等级共分5级
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
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
本文提到的寒潮就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位
根据这两个指标
弱冷空气一般是指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
48小时内下降小于6℃
中等强度冷空气
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
下降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以此类推
得到了较强冷空气和强冷空气的标准
对于气温下降幅度来说它们两位是一样的
都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
48小时内下降大于等于8℃
但如果该地的日最低气温
下降到8℃或以下时
则该冷空气是强冷空气,反之为较强
寒潮的标准上文已经提到
它对我国的影响范围之广
所到之处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复杂的天气
它可携带大量冷空气向中低纬地区倾泻
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交换
同时其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可以缓解旱情
我们都知道低温能够大量杀死
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其次寒潮带来的大风还是一种无污染资源
能提升风能发电效率等等
⚡⚡
但是一场寒潮过境,往往是弊大于利
剧烈的降温会使农牧业发生冻害
过强的雨雪天气容易降低能见度
让地表结冰和积雪,威胁交通安全
可怕的冻雨天气还会压垮电线
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
寒潮自古以来就不断地影响我国
《明史·五行志》留下记载
“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戊辰至次年暮春
山东、河南、浙江、直隶大雪深数尺
淮东海水结冰四十余里”
一般来说冬季的气温
只能让渤海北部的海域结冰
但是1453年的寒潮却让东海的海域结冰
由此可见寒潮的威力
2008年寒潮更令人印象深刻
那一年
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袭击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但那一次寒潮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寒潮有充沛暖湿气流的支持
使得整个长江流域雨雪不断
贵州、湖南等地还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冻雨天气
再加之这一系列天气发生在春运期间
对交通的影响被成倍放大
可以说这次的寒潮过程
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灾害性天气
😨😨
▲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
需要注意的是
寒潮一般发生在秋末到来年初春
也就是9月到次年5月均可发生
其中集中于3、4月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
为什么秋末、春季寒潮会经常出现呢?
这段期间属于冷暖气流剧烈交战期
天气变化特别快
一旦暖气团被打得丢盔卸甲
各地气温就会断崖式下跌,易出现寒潮
俗话说“气温升得越高跌得越惨”就是这个道理
而隆冬时节大势已定
冷空气盘踞北方,反倒不易出现强降温
这就好比压弹簧使其形变
会越来越费劲
同样1厘米,耗费的力气完全不同
许多时候
青们吐槽广东没有冬天
但当广东真的“入冬”时
秋裤羽绒服也要及时穿起来
寒潮来临时
青们不仅要注意御寒保暖
还要及时关注最新的天气信息
了解气象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寒潮带来了呼啸的北风
但吹不散人间的真情
在这难得一遇的寒潮里
大家更要挽好身边人的手呀
编辑:钟汝淇、曾倩茹、刘尔
责编:黄思毅
初审:陈锋
复审:辛琦
终审:饶玲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ID:dili360),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