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学生一起追“光” | 挑战人挑战魂
全国青联常委、广东省青联委员
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
林浩添
为“挑战杯”加油助力!
每一位理工人身上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藏着的是一颗温暖的心
“我爱你就像正弦平方加余弦平方,始终如一”
“就算飞上蓝天,依然被你温暖的怀抱吸引”
“血液流遍全身,回到心脏
就像我喜欢你,不远万里,最终还是奔向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王茗祎老师
带领学生给血管装“监控”
监测血液流动的轨迹
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追“光”者
王茗祎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就经常看爷爷、叔叔给别人针灸,很多病人几针之后,症状就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小时候的她以为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除危解痛。但后来,她却没有学医,而是从事了光学研究。
她记得爷爷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回来时说:“中医疗效很好,外国人也认可,但是他们却说中医没有科学依据。国外的医生很多都有工科背景,很多医疗器械都是医生研发的,这点特别好,因为他们知道医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具。”
当好一名医生可以救治很多人,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为中医量化研究、医学诊断及治疗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救治很多人。初心不改,道路不同,目标却是一样的。就像爷爷曾在信中给她写到“中医保持传统化,你不忘为医学贡献力量,就是不忘初心”。
王茗祎认为,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但是普通人却可以做不普通的事,关键在于勤奋与坚持。她一共指导了两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队伍,获得了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其中,《实验动物血流多功能成像仪》是一个历时4年才完成的项目。一开始王茗祎和关财忠等几位同学研发了一款无标记的高空间分辨率的血流成像设备,获得了“挑战杯”省赛二等奖。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发现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有限,无法给出丰富的血流功能信息。所以,王老师又带着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在拓宽了适用范围的同时,还实现了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氧饱和度等多种血流功能参数的测量。该项目获得了“挑战杯”国赛二等奖,更重要的是,这个仪器可以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他们无需更换多种昂贵设备完成血流成像和功能参数测量。
▲ 王茗祎老师和“挑战杯”项目关财忠等同学合影
任教之后,她发现大多学生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目标和方向,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所以,她和几位老师积极探索“小班快跑”的教学模式,共同组建了科技创新班,挑选那些勤奋努力、愿意把课余时间都留给实验室的同学,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学习平台,营造浓厚的科学创新氛围。
几位老师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为学生免费授课,讲解实验项目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介绍前沿科学技术;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和学生共同做实验,在实验室一起奋斗了一个又一个夜晚,见证了仙溪校区无数个凌晨的月亮。
进入实验室后,学生关心的不再是学这个专业我以后可以挣多少钱,也不是参加比赛我的名字排在第几位。而是这个项目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我要怎么去解决,产品做出来对社会有什么用。对于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养成与转变,王茗祎感到十分欣慰。
▲ 科技创新班指导老师与学生
王茗祎总说:“希望我的学生是有家国情怀,远大抱负的人。既能抬头看路,又能低头踏实做事。我们老师只是陪他们跑一段路,希望他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后依然能够秉承科研人的初心与使命,科创报国。”
科创报国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不慕名利、甘于寂寞
胸怀大志、勤奋耕耘
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但是普通人却可以做不普通的事
关键在于勤奋与坚持
埋头苦干,能让我们稳步前行
抬头看路,能让我们明确方向
最终我们才能
不偏不倚地抵达目的地
不忘初心
平凡人生亦伟大
每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争当时代弄潮儿
//每日一学习//
天天约定你
编辑:曾倩茹
责编:王琬君
初审:陈锋
复审:辛琦
终审:饶玲
来源:物电青年(ID:gh_3c602d08010e);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