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和“挑战杯”配吗?
“有了无人农场,再也不用担心妈妈插秧会腰酸背痛啦。”
无人驾驶收获机从机库开出,缓缓驶入无人农场,无人驾驶运粮车紧随其后。进入田块后,无人驾驶收获机沿着预设路线开始收割水稻,很快就将粮仓装满了。运粮车“闻讯”前来,从卸粮筒中接过新收的稻谷。广东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已经让一幕幕“未来场景”得以实现!
今年暑假,广东大学生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一批“挑战杯”省级项目带到田间地头,将科技创新成果转换为乡村振兴效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促进乡村环境保护……让“三下乡”与“挑战杯”碰撞出了乡村振兴的“青春火花”。
无需人工驾驶,拖拉机自行出机库、路面运移、田间自主作业、回机库,一套操作“猛如虎”。你能想象“无人农场”如今正在变成现实吗?
实现这一壮举的正是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火星农垦实践团队,他们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增城、河源水稻种植地区,把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项目“无人农场”带至田间地头。
实现“无人农场”的心愿埋藏在实践团队指导老师罗锡文教授心中已经50多年。“为什么我想要打造无人农场?”,罗锡文教授曾跟学生讲过,“你看,我这个无名指就是要比左手的短2毫米”。这是罗锡文教授小时候割水稻时,锋利的镰刀将他无名指尖的指甲带着肉一起割了下来。那时起,想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繁重劳作的愿望悄悄地在罗教授心头萌芽。这个暑假,他终于带领着团队实现了这个愿望!
“三下乡”实践团队队长通过作业实时跟踪路径图向到场嘉宾讲解无人化托管过程中云平台功能和操作流程,成员采用三机同步无人驾驶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完成50亩水稻作业,对于工作精度,实践团成员力求最佳: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融合定位算法,保证拖拉机定位精度小于2cm;采用田间作业轨迹跟踪复合控制技术,保证作业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小于2.5cm。
▲无人农机下田作业
▲华南农业大学实践团队在增城水稻无人生产基地合影
▲以前,这里废弃贝壳围村,时常发出恶臭
▲实践团队调研堆积如山的废弃贝壳
今年暑假,广东海洋大学贝壳粉技术扶贫队再次到雷州覃斗镇推动废弃贝壳处理技术的应用。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团队建设了“高校—政府—合作社—企业”政产学研模式,在该模式下,高校为项目输送人才,政府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农村合作社为贝壳粉加工厂免费提供废弃贝壳,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团队负责产品推广销售。政产学研四者联动,现产品生产已累计消耗贝壳100余吨,成功带动100余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变“贝壳围村”为“人民币围村”——在“挑战杯”获奖项目的支持下,乡村更美了,村民收入也更高了。
“从第一天不懂操作直播平台到最后一天的了如指掌,从第一天直播略显拘谨到后面每一天的大放异彩,一切都要感谢团队小伙伴们的相互配合和积极完善”。果宝特攻实践团队成员感慨道,“这11天,在烈日炎炎之下每天坚持直播3个小时,虽苦虽累但值得。”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果宝特攻实践团队将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项目——“果宝商业计划书--全'新'全'艺',助力乡村振兴”落地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农场,将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应用在水果销售上。果宝特攻团队从调研、考察种植区再到将区域农民的产品在自主开发的官网、网店、小程序上架。他们发挥电商专业优势,创新运营模式,采用传统B2C模式同新型S2S模式相结合,以员工服务、通道商服务及消费者消费的形式共同构成销售消费通道,提高当地农产品销量,直接提高果农收入。
实践团队还建立了网络社区平台,帮助消费者对产品拥有多方面的直观了解。果宝特攻团队通过平台的直播板块达成每日观看人数1000+人,收获3000+个赞,新增粉丝2000+人,销售额5000+元等喜人成绩。
把青春汗水洒在乡村振兴路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祖国大地上。这个暑假,广东学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乡村振兴。他们不断创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拓展项目,促进农民增收,以一连串、打磨多年的“挑战杯”项目成果为乡村发展续上动能。我们坚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愈来愈近了!
乡村振兴,广东学子是认真的!
编辑:黄茵燕、周婧
责编:吴佳佳
初审:李秉寰
复审:陈宇鹏、高源
终审:饶玲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