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战“疫”?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开讲|战“疫”公开课⑥

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 2020-08-18



微言教育《战“疫”公开课》今天推出科学认识、同心战‘疫’主题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带来《国际角度看中国战“疫”↓↓↓


课程介绍:进入2020年以后,中国突然遭遇到了新冠肺炎的袭击,它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也干扰了中国与外国世界的关系。该课程详细介绍了当下的国际环境、国际舆论氛围,分析了中国在危机应对中的表现,指出中国战胜疫情之日,我们得到的国际点赞会比以前更多。



金灿荣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为什么我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为什么中国能够赢得

国际社会的点赞?

教育小微梳理了

金灿荣教授的课程重点

一起来看看吧

↓↓↓

01

“天灾人祸”交织的国际环境


今年的开局比往年应该讲更乱一些,人祸不断、天灾猖獗。大的是四个:美国流感、澳洲大火、非洲蝗虫、中国新冠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的数据,已经有2600万人感染,住院人数40万,已经死了14000人,超过往年的平均数,而且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澳大利亚火灾烧了半年多,一半的国土受灾,据他们的专家预计10亿以上的动物给烧死了,有些是它的国宝,人员死亡几十个人。


非洲的蝗灾从东非开始,越过了红海,越过了波斯湾,已经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了。我注意23号,咱们中国农业部已经派出权威专家组到巴基斯坦去帮它了。

但是毫无疑问,对全世界影响来讲,这个新冠肺炎是影响最大的,而且我看这个影响还在发展中。外媒有些不负责任地把它叫武汉病毒、中国病毒,这是不对的,这个源头到底怎么来,我们在调查。

 

02

“正大于负”的国际舆论氛围


新冠肺炎在中国表现最严重,对中国冲击最大,虽然早期应对有点问题,中间过程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今天要强调的是,从总体看中国这个应对是很棒的

 

以英文世界为例,我觉得国际社会的评价总体是非常积极的。多数人知道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它不是专门感染中国人,谁都有危险。所以它强调人类的一致性,所以支持者还是占上风的。我就注意到咱们人大重阳就做了很好的工作,他就列举了截止到22号,各国政府和民间给中国的援助名单,现在政治上表态支持中国的国家是160多个,国际组织30多个,但是给具体的物资援助政府有30多个,民间就多了。另外外国舆论也有一些比较正面的东西,我记得2月16号左右,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有一篇应该算是一个评论员文章,说中国牺牲了一个省来拯救整个世界,他说在人类历史上把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完整地封闭起来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的。
日本有一个现代科学网站,也有一篇评论文章,对中国截止到2月20号左右的反应给予高度评价,文章作者指出,中国这次在应对危机当中反映出来的国家能力无与伦比,他计算中国的空运能力是日本的4倍,铁路运输能力是日本的90倍,所以结论是什么?他说结论中国和美国一样,是一个不可挑战的国家。这不是我们中国人讲的,这都是外媒或者外国有关人士的讲法,我觉得都是很客观的。


03

危机应对彰显中国综合实力


总结一下,国际社会现在对中国的肯定大概这几个方面:

软实力

第一个领导力,领导人敢拍板,敢承担责任,像武汉这种交通枢纽特大城市整个就封了,这个魄力是一般国家领导人没有的,我们做了体现领导力很强。


第二个组织力,这里面就表现在军队,一声令下马上行动,然后党员、党组织都有很强的组织力。



第三个动员力,这次有一个特点,就是全民参与的。防疫战是全民整体所在,每一个人都是参战者。基层干部下沉给封闭社区送菜,这叫社会动员力。

工业能力

1. 10天建立一个野战医院。

2. 口罩一个月产能增加70倍。


科技力

1. 7天分离出毒株,而且非常透明,马上公开,别的国家就可以根据我们提供的基本数据研制它的疫苗或其他抗病毒药。


2. 北斗在雷神山、火神山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无人机监控,对物流进行优化。


乐观主义

中国人是遵守纪律的,有公德心的,不排除在这个抗疫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但主流是正气,这点其实国际社会是看在心里的。


积极应对、万众一心

中国控制住了疫情

就是对世界重大贡献

感谢为这场战“疫”奉献的所有人

让我们期盼春暖花开时的相逢


视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策划制作






科学认识,同心战“疫”



①:面对传染病,人类的武器是什么?看张文宏教授“硬核”演讲

②:面对新冠肺炎,我们要怎么做?沈洪兵院士来支招

中国古代是如何应对瘟疫的?王立群教授开讲啦

习惯养成,从我做起



怎样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听北大教授马军详解

如何上好抗击疫情这堂“课”?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开讲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