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年人要不要去养老院?

春树养老 2020-0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南山红枫 Author 齐奏美乐



在公众号简介中,笔者自述:是一位年逾七旬,追求真、善、美的退休老年人。本文为笔者两年前写下的文章,最近才公开发表。


笔者有一位同学,夫妻俩最近决定去住一家比较著名的养老院了,引发我的同学群中热烈讨论起了“进不进养老院”这个话题,于是我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前一阵子,老年人的朋友圈里热传过两篇帖子,一篇名为《逃离养老院》讲述某养老院里种种可怕的情状:护工们待老人不好,把老人捆绑在椅子上或床上;认知症老人拉屎撒尿,臭不可闻…...等等。

另一篇名叫《老了,去养老院吗?》说的是两位北方老人从住在家里到每年去南方过冬最后不得不住进养老院,感觉还不错的过程。
 

其实我早就开始关注养老院了,起初是为我九十多岁的父亲考察的。

他先后住过三家养老院,第一家条件尚可,一个人住一间,但路途较远;第二家离子女家近,但空间逼仄,条件较差;第三家是一座福利院,条件还不错,在一个花园别墅建筑里,费用中档。

我和妻子先去考察以后,拍了些照片和视频给父亲看了,他表示同意搬到那边去,后在那边居住了两年,感觉良好,九十四岁因病在医院里去世,才从这家福利院销号。

我自己因为素来多病,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自理,进养老院只是时间问题,可以说已经迫在“额头”,之所以未到“眉睫”,是因为妻子身体情况暂时尚好,而且有外孙女需要她搭手照顾,尚不能去养老院。

我也曾经想过我一个人去住养老院,免得她需要两头忙碌。但反过来考虑,如果我进了养老院,妻子势必会三天两头(如果不说“天天”的话)前来看视,那不啻反而增加了她的负担。
 
因为曾经经常去养老院探望家父,我对他住过的三家养老院有过很仔细的观察,总的印象并不坏。

按照《逃离》一文作者描述可怕情状,我推测他(或她)的爷爷住入的是一家接收认知症老人为主的护理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养老院。

护理院方面把认知症老人捆绑起来限制他们行动,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不这样做,认知症老人会因行动不当而受伤(包括自伤和他伤),甚至可能会出现各类更严重的意外。限制认知症老人自由,既是对老人的预防保护,也是养老院的自我保护措施。想想,一旦出现老人在院内的伤亡事故,家属不会向院方问责吗?


曾经有一位市民向本地电视台投诉,说看到养老院里有老人被捆绑着。电视台一批年青记者和编导闻言如获至宝,立即在新闻节目中曝光并谴责。

我看到电视新闻后,第一时间到新浪微博该台的公众号下留言,指出养老院方面可能是出于保护老人的需要,事出有因,劝他们报道宜慎重。结果被那个报料人指责为“狼心狗肺”!不过电视台方面倒是慎重了,后来没有再进行宣称的“跟踪报道”。

在我父亲住过的三家养老院里,我没发现过有老人被捆绑着。倒是在某些医院的病房里看到过。都是些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病人,不把他手捆住,他会拉掉挂着的点滴和鼻饲等各种管子——那还怎么治疗呢?
 
我曾经跟随“老上中人”的某个沙龙,去本市(编者注:上海市)中南部一家养老社区考察了一天,这家养老社区算比较高档的,条件不错,费用较高,一般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若想入住,大概需要卖掉自己的房屋,才能缴得出押金。

我考察下来,认为住这样的养老社区,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不妨在此罗列一番:



一是经济条件要好。入住该社区需要购买套间使用权,当年大约在一百多万之数,现在可能更高。每个月还要缴付数千元的管理费,加上伙食费和等级不一的护理费用,月供在万元以上。

二是入住的老人身体要比较健康。如果已经卧床不起,社区里的种种文化娱乐设备都无法享受,性价比就太低了。再说人家也未必愿意接收这样的老人入住。

三是入住的老人平时饮食不能过于挑剔。虽然该社区有中式西式好几个餐厅,使用的是食堂式搭伙,凭饭票随意购买饭菜,不是统一的供给式,但毕竟咸了淡了,软了硬了,由不得你要怎样就怎样的。

四与三相似,入住者不能有洁癖之类的个人特殊生活习惯,性格要比较随和。那种唯我独尊的,习惯我要怎样非得这样作风的老人不适宜去住。

五是入住的老人“脚头”不能很散。如果一年里想要外出旅游几个月,那么在这些外出的日子里,院方管理费还是要照付的,如果你觉得这样付钱很冤枉,那么你就不适合去住了。

以上五项都是“必要条件”,缺哪一个就不宜进去。

最好是喜欢集体娱乐项目的老人,里面搓麻将、玩纸牌、卡拉OK场地和设备一应俱全,跳广场舞,应该也可以。所以如果有同好一起入住,是比较理想的


我曾有一位老同事,去这个养老社区居住过几个月,后来说是感觉不自由,宁愿被拗去部分押金,离开了。问下来,他显然不符合我上面归纳出来的“必要条件”中的一条或数条。

还有一位高龄亲戚,去过另一家条件不错且很难进得去的公立养老院,后来因为她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和准则,和其他人(包括服务员)都搞不好关系,在养老院里呆不下去,回家了。
 
有没有住在养老院里很安心的例子呢?有的。

除了家父住在养老院里还算安心之外,我小学里的班主任老师,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为了避免子女为她过于操心,主动入住某家街道办的养老院,条件中等,设施一般,三个人共住一室。我和小学同学曾经多次前往看望她,去年还特地为她举行了95岁生日庆祝仪式。她在这家条件一般的养老院里一直住得很安心,目前已达七年之久,我们去探望她的时候,感觉她和服务员以及其他老人的关系很融洽。

从我接触的几个例子,似乎说明一个问题:老人是否需要住养老院,适合住怎样的养老院,除了经济条件之外,心态很重要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到蹒跚学步,到懂事上学,到成家立业为人夫/妻,到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再到年老力衰难以自理,主观和客观情况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的观念和习惯也得适应这样的变化才行不能光凭本人的意志,我一定要怎么样就必须满足我的要求,也要考虑子女和其他亲属的利益以及感受

中国的老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认为子女应该像自己一样,对长辈孝顺,服侍长辈到寿终正寝为止。这个理念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已经渐渐不能适应现实了。

从目前多数作为独生子女(其实非独生子女也差不了多少)父母的实际情况看,靠子(女)在家服侍自己到寿终正寝已经不太现实了,更别说那些子女已经出国或到别的城市发展的空巢老人了

有的老人一方面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行”的——我不是已经七、八十年这样过来了吗?另一方面,出于对养老院的误解,视“去养老院”为可怕的不幸去处,宁愿夫妻俩或者一个人在家里苦苦挣扎,就是不想迈出去养老院的一步。
 

现在有一种被称为“居家养老”的模式。社会上有一些叫“X通”或“X康”等名称的服务公司,在老人家中安装一部按键电话,有事可以一键呼叫公司客服,公司便会上门提供各种服务。公司客服还会每天主动打电话给签约老人询问情况,一旦老人不接电话,他们便会致电给老人事先指定的联系人,通知联系人前去关心。

听上去措施不赖是吗?

听我说一个真实故事:我妻子就担任了一位九十多岁老人的联系人,某个深夜二、三点钟,睡梦中忽然被手机铃声惊醒——X康公司客服来电,告知老人刚刚拨过公司客服电话,但接听和回拨却没有声音了,问联系人是否知道什么情况?我妻子被惊得睡意全无,马上打电话去问老人,对方答曰:“不小心碰到按键了,没事!”

平时白天里,因为老人外出散步或购物,客服因为找不到她而打电话问我们更是司空见惯,不足挂齿了。

可见:这样的“居家养老”,好像是以打扰他人(子女,或其他“联系人”)的宁静为代价的?如果你本来就是大大咧咧,我行我素,是那种借了人家钱常常不还的人,那还情有可原;

如果你一向是谨小慎微,生怕影响别人的人,那么采取这样的“居家养老”模式,可就“晚节不保”,“动摇一世英名”了。

极而言之,这样为了以维持自己的喜好习惯而打扰别人的居家养老方式,其自私性质其实和倒地讹诈搀扶的人仅剩程度上的差别。


再说两个“居家养老”的真实例子:

有个保姆待独居老人还算不错,她拟了份《遗赠抚养协议》让老人签字,约定老人身后将房产遗赠于她。协议订立后,老人患病,她便消极对待,不送医,想让老人“早死早投胎”,她可以早点获得老人房产。后老人故去,该保姆状告老人子女,要求按协议得到遗赠的房产,她的诉请被法院驳回。

还有一位保姆在服侍老人的过程中,把老人的20多万存款单骗到手,还将老人的房屋偷偷挂牌出售,被家属发现,家属报警,不料警察到场后说的一番话让老人家属听了几乎吐血——他说:谁叫你们不经常前来看望老人的?

以上例子是否说明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危机不少?

我有一位同学,她母亲比较早就患上了认知症,幸好她有几个姐妹,轮流服侍母亲,几十年坚持下来,母亲至今体格健壮,子女们功不可没,但这几位子女本人的生活肯定是被严重地拖累了。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在思考,自己,以及老年朋友们,究竟要不要去养老院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我的想法,在字里行间应该已经有了答案。老年朋友们是否同意我的看法,这是各人自由,可以讨论商榷。
 
接下去的问题,是进一个什么样的养老院?


现在有不少老年朋友,看到外地某些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甘冽,远离喧嚣,如世外桃源一般,便动了心。

有的朋友伉俪情深,坚持必须住夫妻双人间,生死与共,誓不分离。这些想法都没错。

不过我想提醒朋友们,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各方面的情况在迅速地变化着,似乎不能静止地仅从目前自身的状况去挑选归宿地。

比如说,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地固然不错,但一旦生起病来,当地是否有必要的诊断和治疗条件?一度被吹得花好稻好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据说平均寿命其实不比上海长。

我另有一位曾经同住单身宿舍的室友,因为妻子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无奈住进护理院,为了方便看顾老妻,他也住进同一家养老院,但因为护理水平的不同,无法和老妻共居一室。事实上如果共居一室,他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他的健康不利。


我还认识一对老夫妻,都是党员,双双热心社区公益事务,都是“志愿者”。后来老先生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进展迅速,发起病来对老伴又打又掐又扚(音“滴”),弄得老夫人日见消瘦。

邻居和朋友们见状,纷纷建议老太把先生送护理院去,这位善良的老太闻言怒目圆睁,严词斥责,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这么“昧良心”……终于有一次,老先生又擅自离家在马路上乱走,她去追赶他的当儿被机动车撞倒导致严重骨折,躺在医院里几个月动弹不得……老先生当然也只好进护理院去了。

想想,上述情况出现,还坚持必须住夫妻套间吗?

顺便说一下微信上不少老年朋友津津乐道的“无龄化”问题,据说(还是“砖家”说的哦),老年人只要忘记年龄,就会像年轻人一样健康快乐。

多么诱人的说教!但是年龄在增长,健康在退化,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位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保姆劝他不要单腿站立着穿脱裤子,他嗤之以鼻云:我多少年这样下来了,还用你教?继续我行我素,终于有一次穿或脱裤子的时候被自己绊倒,骨折卧床,继而“一脚去”了……
 
总而言之,老年朋友的观念必须适应形势,不管去养老院还是采取别的养老方式,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态要保持平和,习惯应随同年龄和环境及时调整和改变。方能让老年生活相对比较幸福快乐,减少对子女和家人朋友的压力,利已利人


说了这么多,似乎是必须去养老院了。但是话又说回来,在大城市医疗条件的地方有合适的养老院让我们进吗?

答案实在是很令人沮丧。

拿上面说的那个条件不错的养老社区来说,一笔数目不菲的购买使用权房费用就让大部分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望而却步,不用说还要付一万以上的月供了。

笔者前不久去考察了一家位于浦东的新建养老院,条件应属中档,地理位置倒很理想,缴付的保证金每人为三万,似也还能接受,但若想住一间二人房,月供至少也要7500元/月/人。对于一般依靠养老金生活的人,显然也有点力不从心。

最后有一点建议,决定去养老院的时候,若没有绝对的把握,先保留“老巢”为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我的想法未必正确,也欠完善,写出来,是为了引起同龄的,以及比我年少的或年长的老年朋友们一起思考探讨。有些话或许说得不太好听,请相信我并没有什么恶意,望勿怪罪为盼!

注:以上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平台无关。还请老年朋友们一起理性讨论。

来源:南山红枫

编辑:春儿


-THE END-


延伸阅读


➤  撒贝宁谈养老:如果不能陪伴,不要轻易把父母接到身边!

➤  “废物式”养老,正在绑架中国老人!

➤  特雷莎 · 冯德赫特:为什么老人抗拒进养老机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