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辉瑞...36家药企减员(附名单)
01
拜耳计划关闭内部咨询部门
减员继续
据多家媒体报道,3月7日,拜耳公司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计划关闭其内部咨询部门,这将导致该部门200名员工中的大多数人失业。
此前,其透露将关闭在德国、美国、巴西、中国和新加坡的办事处。拜耳表示,其目标是从2026年起削减20亿欧元(21.7亿美元)的成本,这相当于2024年预期运营利润的五分之一左右。
2023年财报显示,拜耳集团销售额为476.37亿欧元,同比下降1.2%(按固定汇率计算)。其中,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下降3.7%,为232.7亿欧元;处方药事业部销售额同比持平,为180.81亿欧元;健康消费品事业部销售额增长6.3%,达60.27亿欧元。目前拜耳共有99723名员工,与2022年相比减少1646人,都是市场和营销方面的员工,主要以亚太地区减员最多。
拜耳集团结构
截图来源:拜耳中国官网
拜耳内部调整已经思考良久,今年年初,拜耳CEO 比尔·安德森宣布,将在今年11月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主要包括取消几个管理层级,并简化工作流程,具体细节将于2024年3月5日宣布。此外,其希望分拆消费者健康业务或农业部门。
更早之前,拜耳在发布2023年Q3财报后,就表示考虑将制药、消费者健康及作物科学三大业务部门分拆重组,并大幅减员。
不过,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相关行业工会(德国矿业、化学和能源工业联盟)反对这一计划,原因是除了很多德国人可能因此失业,还包括对拜耳拆分后的担忧,其可能会变得很脆弱、被其他制药公司收购,甚至总部迁到德国之外。
3月5日,安德森表示,对于拜耳可能拆分的问题,“我们的答案是'现在不行',也不应该被误解为'永远不会'。”其表示,未来24至36个月内,其将会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建立强大的制药管线,解决诉讼、减少债务和改革运营模式上。
综合来看,拜耳的困境体现在多方面,尤其是主力板块作物科学,2016年,拜耳以660亿美元收购了孟山都;2018年,拜耳在孟山都的农达草甘膦致癌案件中败诉,需要向原告支付2.89亿美元的赔款,此后一直深陷于相关诉讼与索赔之中;2020年6月,拜耳发表声明,将以109亿美元的赔款了结约12.5万起相关诉讼;至今,拜耳仍被卷在相关诉讼中。
02
药企减员原因多样
战略调整、核心管线临床失败...
在医药领域,药企收购消息频出。此外,通过分拆部门、关闭工厂以及减员的方式来调整发展的药企不在少数。
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3日,宣布减员的企业已经有36家。对于减员的原因,包括战略调整、核心管线临床失败、与MNC结束合作关系等。
例如:3月7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Kronos Bio 宣布将实施新一轮减员,削减21%的员工。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其四个月左右的第二次减员,此前已经减员19%。Kronos Bio决定减员的主要原因是临床试验进展不顺。
1月29日,据HOOKIPA Pharma公告,已收到罗氏决定终止与其共同开发用于治疗KRAS突变癌症的HB-700项目的通知。Hookipa在收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减员30%(约55人)。
“全球最大的医药CDMO”龙沙在今年已经宣布两次人员精简计划,分别是:1月26日,龙沙宣布关闭广州的大分子工厂并减员约300人;1月17日,其宣布加州临床生产基地将减员218人,减员于2月2日生效。
附:2024年医药企业减员情况统计(统计截至3月13日;不完全统计)
END
作者交流:One1-3058
内容沟通:13810174402
医药代表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 银发经济市场机遇交流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