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成都市实验小学,一所未来学校的课程优化与改革

2016-10-25 王晓霞 中国网教育频道
这里是成都市实验小学,
拥有近百年的历史。
“雅”是学校的文化与标识


这里是成都市实验小学,

是一所很大的小学。
2012年,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全日制小学网校,
到2016年,它已经拥有150多所远端学校,6万多名学生。
这里是成都市实验小学,是在建的未来学校。我们努力——为成长奠基,为未来准备。

我们希望我们的学习成为一所  未来学校  小学大雅 

课程,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成都市实验小学一直以来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以“为了学生”为主旨进行课程的研发与革新,在建的“未来学校”也需要课程优化和改革。李蓓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思· “小学生·大课程”

以全人发展为前提的课程重构
“小学生·大课程”为什么要架构?我们有这样一个认识:从宏观层面来讲,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重新的思考,重新的整合和重构。
我们在建“未来学校”,需要重构课程。我们希望的未来学校,是根植于学校一直传承的雅文化,面向未来的一种学校新样态,它应该是打破学校的围墙,尊重学生个体,多方融合生活和交往的场所,是对教育流程的再造,这个过程也包括了我们对课程的一个关注。
对“小学生 大课程“”我们这样来解读它:宽泛、开放、多元、个性化和可选择,把人放在最中央的位置,以全人的发展为前提的课程重构。
课程重构是在充分地整合国家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孩子家长的学习兴趣意愿之后,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建设开设的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小学生·大课程”。
“小学生·大课程”建设原则
原则一:立足实际 尊重文化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是无法完全复制和粘贴的。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变革思维、适度而为,形成具有自己学校文化基因的课程体系。
原则二:可为可不为
首先,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我们的理念和初衷
其次,我们的课程改革不要随波逐流。有很多学校做了很多也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就实际进行深度研发,找准整个学校的生发点和生长点。
再次,不全面开花。我们注重年段差异,分层分阶段推出我们的“小学生·大课程”。 “为成长奠基·为未来准备”,“养堂堂君子·育世界公民”,这是我们成都市实验小学课程建设的目标。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课程建设的基点就是核心素养、学生成长和为未来准备的,遵从儿童成长的规律、天性发展,以及内在的需求,力图给儿童自由的土壤,让儿童自然的生长,使儿童自主的发展,创设大的视野,厚的基础,高的平台,广的知识,泛的能力,能够让儿童不被束缚、大胆作为、养成素养、创新实践、适应未来。


行· “小学生·大课程”
第一、以“锥体”结构模型进行课程研发
我们从三条轴线来立体建构课程模型,一是“时间发展”轴线,我们关注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间段和每一个时刻。
二是“成长目标”轴线,就是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个轴线。
三个是我们的课程资源,就是学校,比如说成都市实验小学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我们把它做成了资源库,老师想做什么研发,可以在资源库里调用一切相关资源。
这三条轴线形成了三个交结点,三点对接形成了比较稳固课程开发的模型。
第二、以“树状”生长方式架构课程主体与群系
我们以“树木生长”的方式,架构我们整个课程学习。“小学生·大课程”的树状生长——以时间为中轴线设置从学前对接初中的大课程,架构了六大课程模块:公民素养模块、知识能力模块、科技创新模块、运动技能模块、国际理解模块、项目研究模块。
在成长的课程树上面,我们有最基础的“根基大课程”,它关注孩子一生的品行和品格,也有“始业·毕业”课程,关注的是幼小衔接以及小初衔接的适应性问题,关注新生入学之后哪一个月一个学期的习惯养成和入学的适应,同时关注六年级毕业生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成长需求。“学段课程”关注的是一到六年级孩子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养成。
第三、以“年段”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
1、前置课程:幼小衔接课程与入学热身课程

课程时间:入学前

课程目标:深度关注幼小衔接,切实指导新生入学

课程实施:
★“幼小衔接”课程以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和家校互动为主要形式
入学“热身”课程——《你准备好了吗?》,以及一份“双生入学通知书”及“新生入学DIY”活动开启“入学热身课程”(自主体验校园文化,创意亲子照及自制入学通知书预热新生入学)
以亲子共学三节线上课程打破学生入学前的真空,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切实指导新生家庭进行入学前的准备。

2、始业课程:
课程时间:开学第一周,入学第一期
课程内容:“四爱”主题学习
课程目标:关注新生入学后适应性与习惯养成
课程实施:全学科教师参与,全学科融合
课程评价:开学第一期每月一展3、学段课程

根基大课程:君子课程(君子养成课程与公民意识课程)

要成为实小“雅生”,学校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了关注学生品格与品德的君子养成课程与公民意识课程。以坚实根基助力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三明治”大课程
我们以国家课程为核心,融合跨界,以泛在课程为基础,拓宽眼界,以选修课程为提升,尊重个性,建立营养丰富、健康生态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及其未来发展。这里我们可以详细了解一下选修课程。学段选修课程:立足个性需求研发针对课程,依托年段特点实施课程,实行走班选课。代表队大课程:针对学生特长发展设置,面向全学段孩子开设。个创课程:以学生为老师,将舞台交给孩子
由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并有一定造诣的学长开设的课程,是用他们的名字成立“个创工作室”,以点辐射面,以一个孩子带动一群孩子,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众创课程:设置名额限定,全校推广,混龄开设,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并行教学与指导;形成一种生生互助的众创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接触最前沿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创造力。
第四、以问卷理清个体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以“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家长个体需求兴趣爱好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是一个世界,课程世界应当是综合的、连通的、多元的,是服务于每个学生的。
★课程框架应当是逐渐模糊的,跨界与整合的课程设计才是未来课程之走向。
★课程资源应当是丰富的,学校、家长、学生、社区、社会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合理取用,争取最优。
★课程实施应当是全员的,教师、家长、学生都互为师长,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教师就是课程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位老师和她的班级共同开发课程的故事。她或许是我们在未来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一个典型代表。只要不断地去激励欣赏与鼓励,老师也可以成为最好的课程资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37nauf7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小白老师和她的蜗牛班

本文整理自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李蓓在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举办的未来学校联盟“1+X课程”教学实践研讨会暨五年(清华―朝阳)合作办学汇报展示上的主题报告《小学生 大课程——成都市实验小学未来课程建构初探》。
记者:王晓霞排版:刘昌中国网教育频道出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
小编推荐


大家 | 刘彭芝:“人大附中系”培养学生,完美理想就这十条

独家 | 朱永新:目前中国儿童权利有两大问题

观点 | 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生根的地方

独家 | 窦桂梅:向着朝阳那方,合力打造一所有行动力的理想主义小学

悦读 | 教育家陈鹤琴:做父母,一定要清楚这5件事

微信:educenter微博:侃教育    传递中国教育的最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