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 | 领导者:卓越与平庸之间只隔一个“哈利规则”

2016-11-25 中国网教育频道

分享礼物给你


你问一位领导:“你愿意任用比你表现更优秀的人吗?”


相信每一位领导都会回答:“愿意”。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希望并会雇佣能力比自己差的人。

这就是南加州大学校长史蒂文B.桑普尔在《卓越领导的思维方式》中提到的“哈利规则”,意思是人们总会雇佣不高于自己能力的人。

//////////////////////

按照哈利规则,如果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为99%,那么他会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9%得人——即:综合能力的绝对值只有9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的最高层领导者是具备99%能力的人,那么企业中第四层雇员的能力绝对值将是不低于92%的人。

但是,如果最高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只有90%。根据哈利的规则,他将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0%的人——即:这些人的绝对能力为81%。而这些绝对能力为81%的人所雇用的人,其绝对能力为66%,因此,企业第四层雇员的综合能力绝对值只有43%。

就如同“彼得原理”一样,哈利规则同样揭示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现象:是我们自己阻碍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而且,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摆脱这一规则,即使意识到这一点,也难以摆脱。或者说,我们在用人上都面临“一道坎”,迈过去了你就会走向卓越,迈不过去,你只能接受平庸。


难以摆脱的“哈利规则”


实际上,在很多人身上,也包括我自己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哈利现象”,比如阻碍或忽视下属的表现,任用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相似性在作怪。人们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排斥与自己不相似的人,在他们看来,喜欢比能力更重要。如果有人提出疑义,他们就会说“德比才更重要”,我们需要有能力的人,但我们更需要有德性的人。

不相似,就是德性还不够,很多表现优秀的人才就是这样被踢出出局的。但是,能够比我们表现更优秀的人往往都是与我们不相似的人,甚至是我们所讨厌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相似。

二是虚荣心在作怪。人们往往接受不了他人比自己更优秀,特别是下属比自己更优秀,这会让自己很难堪。担心“能力出众”的下属会让自己相形见绌,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前程和发展。这在等级森严的组织中尤其显得突出,比如在国企。

总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下属有什么表现,就是在和自己做对,许多人三缄其口就是不想为自己惹麻烦。但实际上,下属不“出众”,做上司的也无法“出众”,没有得力的下属,我们恐怕做什么事也会力不从心,虚荣心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哈利规则”就是领导生涯中的一道坎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自己的表现如何,而在于他人的表现如何,只有充分地发挥了他人的优势,整体的效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我们也才有可能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取得成功。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显然的道理,但我们往往就输在这里。

有很多人,特别是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人物,有权威,有能力,似乎没有成不了的事,但做起事来,总是感觉力所不能及,下面的人不给力,左右的人也不给力,就是因为不能避开这个哈利规则,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排斥那些比自己更聪明更有学识的人才。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一些领导者,有的人很聪明,人际关系经营的也不错;也很有能力,专业知识也很强,精力旺盛、雄心勃勃,年经轻轻就走上了领导岗位,按说应该有很好的发展,可总是走到“半程”就停止了,再也很难往前迈进了,有的甚至开始走下坡路。


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一条原因是“哈利规则”在作怪,不能尊重和任用一些比自己更有水平和能力的人。


而且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想法设法“打压”一些人,限制一些人的表现,从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处处表现自己“卓越的领导才能”,如此以来,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消磨殆尽了。

可以说,哈利规则就是每个领导者生涯中的一道坎,有的人迈过去,成就了卓越,有的人没有迈过去,只能忍受平庸。


来源:世界经理人网、管理学家杂志(ID: manamaga)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投票 | 中国好校长、中国好教师收官之战,荣誉与梦想,只在一票之间!

霞客 |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要让孩子理解学科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

独家 | 徐凯文:为什么教师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深度好文)

霞客 | 积极心理学者彭凯平: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主动精神不够

专题 | 国家总督学柳斌:校长若培养世界公民,中国将自动消亡!

霞客 | 对话熊丙奇:没有任何人否认营利性的民办教育,退步从何而来?

独家 | 卢勤:什么样的家庭关系最受孩子欢迎?记住这十条就够了!

独家 | 朱永新:教育的最大失败,是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才能完成的任务

独家 | 芬兰是否将废除分科教学? 10万+误读背后的真相!(深度好文)

悦读 |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干货丨孩子学习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干货 | 特级教师的忠告:父母缺的“课”,老师真的没法“补”

悦读 | 教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

悦读 | 输不起的孩子,从来赢不到!值得所有爸爸妈妈一看

悦读 | 余秋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别在假阅读中浪费生命

悦读 | 玩耍之于儿童,就像工作之于成人一样严肃!

域外 | 在德国: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爱书的孩子不会寂寞

悦读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值得一读再读的好文)

悦读 | 这才叫教育!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观点 | 教育最大的失败,往往在于学的东西太“有用”

悦读 | 刘墉:写给女儿的旅行禁忌

悦读 | 教育家陈鹤琴:做父母,一定要清楚这5件事

干货 | 请一定告诉孩子,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悦读 | 余秋雨:读书不必多

悦读 | 竟然惊动了教育部!一位教师父亲给女儿的9点建议


微信:educenter

微博:侃教育    

传递中国教育最强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