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 | 这五个不等式带你走出教学误区,青年教师必看!

2017-03-28 刘香芝 中国网教育频道

导语


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向老教师学习的热情高,投入于备课与教学的时间多,但由于刚刚步入中学教学讲坛,缺乏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必备的学科教学素养,因而很多工作包括备课、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处理等,都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


文章作者总结了几个典型的案例希望能给青年教师以启示,早日打好“预防针”,尽快成长。


刘香芝

北师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语文专业带头人”、“山西省十大教育博客博主”、“吕梁市杰出人才”、“吕梁市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讲过≠掌握


案 例


A教师毕业于某名牌高校,事业心强,工作十分负责。分配到校后一心扑在教学上,平时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每堂课上他口干舌燥,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


第一次期中统考的试卷打开后,A老师如释重负,悬着的一颗心总算可以放了下来,因为试卷上的题目类型他大都给学生讲过,不少题目还原封不动,有的重点题目他曾经给学生讲过不啻一、两遍,A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理,看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然而考试分数出来后,他傻眼了,他所担任的班级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10分以外,构成严重的“教学质量事故”,让教师大惑不解。


感悟


A教师的失误是绝大多数新教师容易犯的“常见病”。青年教师初来咋到,一方面由于语速普遍较快,语言平铺直叙,对于重点的地方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一带而过,重点不突出,学生似听非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同时,新教师往往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办事情,认为这些问题很省力学生肯定会做,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想法,脱离实际。


再次,由于新教师只注意曾经讲过,而往往很少给学生训练的机会,由于学生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缺乏体验的机会,知识只是浮于表面,眼高手低。


我们都知道,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实践训练,学生只有经过训练,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才能加深记忆,牢固掌握知识。这正如游泳和开汽车一样,只知道游泳的技巧和开车的步骤和方法,而不去亲身实践和体会,是永远不会游泳和开车的。只有在实践中打磨,少讲多练,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写教案≠备课



案 例


B教师也非常敬业,特别是从她的备课本上可见一斑。她的备课本上的教案书写认真、规范、详尽,从来不会偷工减料。然而,首战不爽,成绩较差,学生对她的课普遍缺乏兴趣。


B教师非常纳闷,我认真备课写教案,而且我的不少教案还是从别人的优秀教案集中“拷贝”下来的,应该不会有误,怎么会没有效果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B教师上课时从来不脱稿,拿着备好的教案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对于下面的学生却很少关注,更没有双边活动和情感交流。由于教师对教案没有做到了如指掌,上课时离不开备课本半步,往往显得束手束脚,以至即使下面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也很难发现,由于学生不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所以出现分心现象也在所难免。



感悟


作为教师,写教案只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但不是最终目标。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刚刚上任,对于教材理解不深,写教案只是梳理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


备课应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课的最高境界是必须对教材、教法和学生了如指掌,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只有熟透教材,教师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的变化,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只有熟悉教材,上课时才能驾轻就熟,那娴熟的教法,高超的教技,让学生耳目一新,牢牢吊住学生的胃口,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不至于因为不能离开教案而出现学生做小动作、吵闹也不知道的窘境。



友善≠软弱



案 例


C教师分配到学校后,老校长对他谆谆教诲,告诫他教师要与人为善,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体罚、变相体罚,或者用其他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与学生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教师的付出,学生自然会有回报。


C教师将老校长的话奉为至尊,牢牢记在心理。平时他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兄弟朋友,从不轻易对学生动怒、发脾气,一直是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即使学生违纪也不会大吼大叫,总是以礼相待,循循善诱,学生亲切地称他为C哥哥。


就这样一两个月过去了,C教师的课堂纪律每况愈下,有的学生甚至有老师在与没有老师在没有什么区别,课堂上乱作一团,俨然成了茶馆,教师招架不住。期末考试成绩让人胆颤心惊,全班只有个别同学及格,面对这样的结果,C教师茫然不知所措。


感悟


青年教师在大学里都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懂得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处,不能对学生凶神恶煞,大动干戈;否则离开了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教师纵然最努力也是一厢情愿。


诚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但对学生友善也不能没有标准和尺度。青年教师往往有理想主义思想,普遍存在对学生过分友善的情况,有的教师与学生亲如兄弟,毫无距离。


但要知道“亲密无间”必须要建立在教师有很高威望的基础上,对于有的教师威望很高,教师即使与学生说说笑笑,课堂上照样能收放自如,学生不会越轨。


而由于青年教师初来咋到,学生往往觉得青年新教师好欺负,一旦青年教师对学生放松一点,学生就会把“客气”当作“福气”,将教师的善良当作“病猫”,不把教师看在眼里,甚至欺负到头上来。


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谨记,对学生既要友善,但又要严格要求,不能让学生觉得软弱可欺,一放则乱。要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不能一团和气,不能因为要与学生友善而无原则地迁就和纵容学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批评≠训斥



“批评”,在教育学中是指对学生不良行为所做的否定性评价。“批评”常常能引起学生内疚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从所犯过失或缺点中吸取教训。


青年老师在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时,常常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动辄当众训斥、频繁“调动”家长,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非常冷静、沉着机智。


批评不应该是“挑毛病、找错”,不应该常采取尖刻的数落、粗暴的训斥和恶意的挖苦,否则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反感甚至憎恨,以致成绩下降或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批评不等于训斥,应讲究批评艺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争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惩戒≠体罚



惩戒“惩”和“戒”两层含义。“惩”即处罚,是一种手段;“戒”是警告、劝诫人改正错误,是这种行为期望达到的目的。体罚应不属于处罚的范围,但所发生的时机、地点、所施对象、效果,有很大程度上与“处罚”的外形非常相似。“体罚或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心的一种直接的伤害,是要不得的。


然而惩戒则不同,惩戒不是打,不是辱骂,它并不等于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因此很多新教师常把惩戒和体罚划为等号了。


教育需要将惩戒与体罚区分开来。两者区别不在于是否打了学生,而在于是否伤害了学生。


合理的惩戒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戒权,也应该合理利用惩戒权。新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好惩戒的“度”,一定要惩罚学生时,千万要三思而行,格外慎重,能不用的惩戒就不用,而且尽量不用类似于体罚的教育手段。


一位老师用同一种办法教全班50名学生,那她是不称职的;如果一位老师用50种方法教一名学生,会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来源:刘香芝新浪博客

编辑排版:祝颖丽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师说 | 孙明霞:教育,需要不妥协!

干货 | 不会读书,再大的阅读量也救不了你(附阅读方法,值得收藏)

师说 | 教育需要春雨,而老师就是“春雨”的使者

家教 | 为什么大人眼中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让人操心?

干货 | 14个带班妙招,优秀班主任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悦读 | 杨绛: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榜样力量和夫妻关系很重要

姿势 | 家长和老师如何成为教育孩子的同盟军?这几点要谨记

悦读 | 梁晓声:阅读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关注 | 一流教师究竟应该配上怎样的待遇?

师说 | 提出问题是成长的开端,教师成长10问,句句戳心!

域外 | 中美礼仪教育大不同, 美国如何培养出礼貌的孩子?

视界 | 比尔盖茨:每个人都需要教练,教师也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