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 | 教师职称评审通知出炉!这些新变化对老师有哪些影响?

2017-07-04 中国网教育频道

重磅

要问上一周有什么事最令老师们关注?那一定是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了!


《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师德不过关将“一票否决”; 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要加大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评审通过的正高级教师中,担任学校和教研机构行政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30%。




疑问

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有哪些新变化呢?

这些新变化对老师有哪些影响呢?


 

全文共3811字,预计5分钟读完

  


师德评价实行“一票否决”

·师德不过关说啥都不行

·学生和家长意见也得去征求


《通知》原文


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我国,师德历来都是教师评价的首要指标。然而,有教师反映,在有的职称评审中,因为师德标准难以量化,如关心学生、爱岗敬业、注重师德等不易落地。此次《通知》要求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对于此条有教师用户在后台留言道:

 

@裕安陈华锋:教育是一方净土,也必须是一方净土,将师德定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标准顺应了民意,这个“一票否决”很重要,我不仅赞成还很期待!


@陆秀红1:师德是为师根本,对职称来说是第一位的,不过现实中仍有少数教师不能坚守岗位,参与甚至组织课外有偿辅导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精细监督。

 


小编说影响: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更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师德一票否决”呼应了社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民意诉求,抓住了教育工作“锻造美丽灵魂”的本质,也可以让更多关心学生、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得到更多的机会。



取消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


·论文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案、工作总结或将替代论文要求


《通知》原文


注重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更加符合一线教师工作实际,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学历、论文的倾向,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探索以教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论文要求。



虽说学术论文的确是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术活动的最终成果。但是对于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来说,论文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其实,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能成为教学实践的专家,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并不一定都会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时,评职称催生的“著作等身”并不能完全证明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水平,也无法证明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教学能力。



小编说影响:

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中加强师德的考评,特别是强调不得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对于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职称的评价标准将更加注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的业绩和贡献,老师们也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修身养德,更多的一线教师也将得到认可。 



农村教师工作评价综合实际


·农村边远地区教师评价更看工作业绩

·长期坚守有倾斜


《通知》原文


要加大对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支持,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公平、更加均衡,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实际。



我国现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对于很多边远贫困地区来说,工作环境艰苦,且资源、设施落后。乡村老师可能没有发达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他们献身教育事业、辛勤劳动、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或许比同行的教师付出的更多。


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曾谈到,要从制度上解决他们评职称这样一些职业发展问题,也就是解决乡村教师“长不高”的问题。



小编说影响: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今《通知》再次从制度上解决了乡村教师们职业发展问题,让更多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可以“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对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保护与鼓励的作用。 



评价机制进一步创新


·评审人员更专业,推门听课被倡导

·同行专家做评审

·探索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形式


《通知》原文


坚持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参考工作单位考核推荐意见,探索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评价形式。



在职称评价机制“唯学历论、唯论文论”等“硬性门槛”被取消之后,如果职称评审依旧是过度依靠行政部门主导,那么教师的实绩是否能够得到准确评价?同行评审应运而生,还要参考工作单位的意见,并探索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评价。


一位多年担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委、评审组负责人的湖南省教育研究者说,过去也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在参加评审,也是同行,但是实际效果不大。究其原因,是同行评审的规则程序不够细化,只有指导意见。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开始加强同行评价,并参考单位、学生家长的意见,这种创新,是一种更加民主、科学的评审机制,让更多的一线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也让评审机制更加完善。



小编说影响:

同行专家评审,其实是一种教育评价去行政化的表现,让更多的教师将工作重心回归教学,让更多优秀的、深受学生家长爱戴的一线教师获得更多的职称评聘机会,也让职称评审更加公平、公正。



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被倡导


《通知》原文


坚持采用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倡导“推门听课”、“随机抽题说课”等形式,增加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核。



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教学能力,所以,职称评聘是全方位地考核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淡化学历和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价的硬性标准之后,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称评聘应该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应是评价教师的有效杠杆。而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更能考验教师的能力素质。“推门听课,让我时时反思、调整,上好每一堂课。”有的老师对此大加称赞。


小编说影响:

推门听课,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可以展现最本真、最“原生态”的课堂,也杜绝了“作秀、表演”的公开课堂。而面试答辩、随机抽题,也更能展示一个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  



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会进一步做好

·部分地区指标数量增加,加大向一线教师倾斜力度

·部分地区适当增加正高级教师指标数量,将有更多一线教师成“正高”


《通知》原文


各地要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做好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树立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标杆和楷模。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仍实行总量控制,由两部统一确定各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数量。


根据中央有关部门所属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附属中小学教师情况,部分地区正高级教师指标数量进行了适当增加。



之前在很多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都是有名额指标的,即使有一些老师条件符合了评定要求,但是由于名额不够,依旧很难被评上。很多一线教师想要评职称就更难了。现在适当增加正高级教师的指标数量,给人才“松绑”,让更多有真本事、有苦劳也有功劳的人,获得职业成长的空间,让职称评审真正起到释放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作用。


小编说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高级教师指标数额的增加,打破了一些地区教师职称晋升的“天花板”。


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



评审加大对一线教师的倾斜

·加大向一线教师倾斜力度

·“领导”指标要“受限”


《通知》原文


坚持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师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要严格履行正高级教师评审结果备案手续,未经备案的,两部不予认可。


近年来,职称指标开始适当地向农村学校倾斜,从而解决了不少农村教师的职称问题。此次《通知》出台后,职称指标继续向农村学校倾斜,再加上学历被放宽、论文不再作为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之前有老师反映说:“学校领导人人都有高级职称,但是他们不上课。这让许多一线教师心生不满。”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职称名额本身就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有老师反映,在以往的职称评审中,为数不多的高级职称指标把控在校领导手中,符合申报条件的一线教师却望尘莫及,《通知》中30%比例的规定,将大大改善这一现状。


小编说影响:

30%比例的规定,让身处教学一线中小学老师们更有奔头。行政领导的职称名额将被限制,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评上职称。 



其实,教师职称评审最终还是要让中小学教师更加专心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并实现相应职称教师价值的最大化。之前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地改进,新的评审规定也越来越科学化和人性化。


总之,老师家长们都一同期盼,通过职称评审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线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们会获得更多的保障,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工作并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优质,也让学生们受到更好的教育。


重磅

预告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排版:实习生 王诗悦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权威 | 陈宝生: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

深度 | 让中国家庭无比焦虑的阶层固化,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权威 | 拒绝野鸡大学,教育部发布最新高等学校共2914所!

深度|大数据告诉你,七成高考状元念的都是普通小学!

重磅 | 中央顶层设计,这8个最核心的教育大变革方向要牢牢把握

独家 | 警惕高考综合症!考后真空期,孩子需要爱的接力……

独家 | 最真实的高考“闭幕式”:他们等待这一刻,足足用了12年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页面,让中国网教育频道与您一同参与北大毕业典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