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性教育片,印度又跑在我们前面!

2018-04-06 堂叔 中国网教育频道

小编说


每个人小时候,

都问过父母这个问题——

我是从哪来的?

但我们得到的无非是:

河里捞的、

垃圾桶捡的、

别人送的……

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我终于在这个印度剧里找到了——


《父与子的性教尬聊》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电影天堂(dianyingnews)


7岁小男孩帕普的妈妈要生二胎了。


医院外,他向爸爸抛出了那个经典问题。




爸爸阿南德一听就懵了……



面前浮现出老爹的教诲:


等他长大了就明白了,你现在就告诉他说孩子是神赐予的。



但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家长,阿南德不愿用那老一套说辞糊弄儿子。


这时他看到墙上挂的海报,灵机一动:


类似小鸟从蛋里出生,宝宝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帕普似乎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但没过一会儿,又追问道:


“但孩子那么大,是怎么钻进去的?”



这个问题的难度系数,可比刚才的高多了。


但也没难住爸爸,旁边的几株盆栽给了他灵感——


他用种子类比精子,用植物的萌生来解释胚胎的发育过程。



完美解释。


但马上,儿子又抛出了一个更可怕的追问:


那么精子是怎么进入女人身体的?



虽然这个问题有点棘手,但爸爸铁了心要把性教育进行到底——


他拿出笔记本电脑、数据线、手机,巧妙地用文档传输解释了这个过程。



到这儿还没完。


这堂课的最后一步,是要大方承认:


每个孩子出生前,他们的父母都要经历这一过程。



这部性教育剧每集时长在10分钟左右,总共5集,除了上面讲的,其他几集的内容还包括——


什么是安全套?



什么是自慰?



什么是同性恋?



所有的解释都十分贴切,而且通俗易懂。


更可贵的是,这部剧输出了一种极其现代、文明的性教育观念——


性教育没什么可羞耻的,当孩子问起时,没必要顾左右而言他。


为了对抗遮遮掩掩的传统观念,短片中设置了一个“反派角色”:爷爷。


每当爸爸给儿子做性教育时,他面前就会浮现出爷爷(幻象)的劝阻:


别说这些了!你不害臊吗?!



爷爷的幻象之所以会出现,说明此时爸爸内心对此还是摇摆不定的。


但到了最后两集,爸爸在给儿子做性教育时,那个阻挠他继续说下去的幻象再也没出现过。



因为在经过前几次成功的尝试后,爸爸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科学有效的。


到了第4集,对帕普的性教育更是升级成“全家总动员”。(爷爷除外)


一天,帕普在家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餐巾纸”。



惊慌失措的妈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她觉得孩子太小,因此对爸爸的性教育也有些抗拒。



但在爸爸“类比教学法”的带领下,一开始很抗拒的妈妈和奶奶,后来都大大方方地加入到了性教育的行列。



看得出来,不仅仅是孩子,家长更是这部剧的教育对象。


尤其在最后一集,在爸爸对同性恋的科普中,一向顽固守旧的爷爷也“开悟”了。



后来当爷爷在医院遇到了儿子阿南德的朋友(出柜被父亲打断腿)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因为用左手写字而遭父亲暴打的经历。


明白了他们的勇敢、艰难,爷爷满含热泪,送上了祝福。



但最后,帕普一句天真的问话揭开了现实的残酷:


叔叔们什么时候结婚?



可能你会诧异和羡慕,印度居然在性教育方面会有如此前沿的进展。


但你别忘了,我们也有。


曾经有。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去年的一条新闻——


杭州一小学家长在网上发帖,称学校发的性教育课本尺度太大:


“这书这样编辑真的好吗?学校发的不是一本假书?”



事件引发争议后,这本凝聚了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9 年心血的教材,不得不被校方收回。


这本性教育课本里的内容,比刚才所说的印度短剧还要丰富得多。


除了剧中提到的那些,还包括——


帮助孩子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提高预防性侵的安全意识



尊重他人不结婚的自由



可以说,这本性教育课本中的理念,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


但这样一本优秀的课本,却在今天的中国难以推广。


中国的顽固派绝不止那(发微博抱怨的家长)一个,对他们来说——


性教育是羞耻的,是能敷衍过去就敷衍过去的。


也许下一次未成年性侵案发生时,才会有家长幡然醒悟。


只是,亡羊补牢,是不是有点晚了?


来源 | 电影天堂

实习编辑 | 张昀竹

责任编辑 | 刘昌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小编推荐

 关注 | 人工智能这么火,未来需要的这5种能力,老师一定要教给学生!
关注 | 折腾教师的“表哥”很多被批,个人师德报告是不是新的“表哥”?
关注 | 花两百万上辅导班成绩不升反降,“花钱买罪受”式辅导班为啥屡禁不止?
关注 | 教育部,请把减负进行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